華爲Mate 20倫敦登場 美國人突然發現買不到它

華為Mate 20在倫敦重磅登場,一位美國分析師造訪倫敦發佈會現場後,對美國市場進行了反思,因為這款手機對於身為美國人的她 "看得到,卻買不到"。

華為Mate 20倫敦登場 美國人突然發現買不到它

  受限的市場競爭

  這位分析師是Carolina Milanesi,她的論述經常被Financial Times、彭博等知名媒體引用。Carolina Milanesi表示,當她在倫敦發佈會現場深入瞭解華為的芯片和AI、並欣賞舞臺上《功夫熊貓》的AR展演時,她逐漸意識到美國人買不到這款手機。她認為,美國對中國製造商的爭論更多是與政治有關,並非圍繞技術本身。

  “我相信你們許多人的生活比我的更加精彩,但真的重要到國外的政府來監視你嗎?”這句話一語中的地道出安全疑慮的邏輯問題。

  對於那些關注技術、或關注華為如何取得國際性成功的用戶而言,更重要的是運營商。畢竟人們不希望以沒有優惠的全價購得手機,甚至使用沒有針對美國進行優化的頻段。因此,谷歌與華為在倫敦合作,將最新的Mate 20和Mate 20 Pro添加到他們的Android企業推薦計劃中,應有助於解決海外市場的一些疑慮。

  更為開放的歐洲市場

  美國市場一直是非常難以進入的市場。美國運營商的要求嚴苛,多年來,已經看到諾基亞和索尼等在其他市場的強大品牌,在美國卻面臨失敗或難以成長。華為當然曾嘗試進入美國市場,不過無論是榮耀品牌還是華為品牌都銷量有限。而就在華為即將與美國運營商簽約之時,美國政府開始談論中國品牌的硬件會帶來危險。

  儘管有些人可能認為,華為即使有公平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最後也會發現自己和其他品牌一樣遇到困難。但分析師Carolina Milanesi指出,她所關注的重點不在於華為成功與否,而在於消費者不會錯過選擇的可能——用戶才應該是實際上決定華為是否成功的人。

  相較之下,歐洲市場似乎擁有更大的流動性。當然部分原因在於,多個組成歐洲的各別國家共享著一些相似性,製造商可以通過一次進入一個市場,建立自己的成功模式。與三星相同,華為在意大利建立了第一個成功模式,並從那裡開始最終擴展到英國,突破長期以來一直由三星和蘋果主導的市場。

  歐洲的運營商比美國更加多元化,預付費市場比美國更強大,推動了不同價位的需求,也從而促進了更多樣化的組合方案。即便在亞洲製造商進入歐洲之前,移動市場在歐洲一直比較活躍,隨意列舉一兩個當時歐洲本土的手機品牌商包括:德國西門子、法國薩基姆。

  思考華為Mate 20

  美國一直是一個偏向寡佔的市場,前三名的品牌,與其他市場參與者之間的差距大到無法追趕。今天,一些新品牌已通過電商平臺、或運營商進入美國市場,但其銷售量仍然很小。這其中的一些品牌總部位於中國例如OnePlus和TCL。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這位分析師曾批評華為在CES展示的AI能力是“洗腦”,但她如今已不再如此認為。

  Carolina Milanesi表示,華為智能手機的有趣之處在於,該公司似乎更自在地談論他們在芯片方面的進步,特別是更從容地回答與人工智能有關的問題。華為手機的拍照功能讓她印象深刻,它有三個相機提供選擇,以拍攝出最佳相片。

  不過這位分析師也建議餘承東不應和iPhone進行比較,因為比較的過程會讓自己過於重視自己設下的評估指標,這對自己也是一種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