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晋中 “三农”工作综述

这里是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远在7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便已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进入了“耜耕”栽培阶段。

这里是大寨所在地,20世纪60年代,大寨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大寨精神,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

这里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开拓者之一杜润生先生的故乡,这个毕生都在为农民鼓与呼的人,便生于斯、长于斯。

晋中,这个因居三晋腹地而得名、因创造晋商奇迹而闻名的地级市,其农耕文化亦博大精深。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晋中人民勠力同心、栉风沐雨,改革创新、勇于作为,发挥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凭借坚实的农业基础,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字号”改革试验区,在广袤的晋中大地上,绘就了“三农”发展的崭新画卷。

忆往昔步履铿锵

率先在全省提出并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且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率先在工商局注册了全省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榆次怀仁醋业合作社;

率先在全省实现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全覆盖。

改革开放以来,晋中农村改革全面展开并不断深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农产品收购供销制度、废除农业税赋制度、改革农村户籍制度、破除农村劳动力就业障碍等一系列改革激活了晋中农村的“一池春水”。

从“分田到户”到“三权分置”,从种田能手到职业农民,从农民到股民,40年来,晋中的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产权制度都发生了历史性变迁,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全面推广并得以巩固完善,农业新型经营体系建立并日益健全优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启动并稳妥有序推进,不断汇聚起农业农村改革新动能,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振兴释放了新的活力。

从减费到减税,从免税到补贴,40年来,农村税费制度的改革变迁,让晋中农民身上的担子和包袱被彻底卸下,轻装上阵。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40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晋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从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到“四荒”拍卖治理,从退耕还林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40年来,晋中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互促共赢,林业建设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从实现村民自治到全面加强“三基建设”,40年来,晋中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的健全完善与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党建为纲、以村民自治为目,纲举目张,协同发展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红枣之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全国酥梨之乡”“中国核桃之乡”“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莱生产基地县”“秸秆综合利用国家试点县”……农村改革40年,“国字号”改革试验区“晋中牌”数不胜数,为晋中“三农”发展壮大增添了强大动力。

回顾晋中40年来的“三农”改革历程,无论是当年晋中广大农村破除思想僵化的障碍,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实现发展新飞跃,还是今天晋中市委、市政府大刀阔斧改革创新,以国际化视野和装备技术为基础打造山西农谷,晋中农村改革始终走在高层与基层相融、理论与实践结合、改革与实干同步的大道上,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看今朝成就辉煌

保障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是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0载春秋,40载耕耘,40载收获。改革开放40年来,不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还是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完善、经营体系的优化、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不论是农村税费改革,还是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培育;不论是深化农村改革,还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晋中始终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踏波逐浪、勇立潮头,推动了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村基础持续改善,农民收入突破万元,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可喜局面,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让广大农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业强起来了!

大型农机全程化机收,无人机播散农药化肥,“南蔬北种”“南果北栽”……40年前,仍处于铁犁牛耕时代的先辈,谁能想到晋中农业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来,晋中农业经历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历史变革,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跃升,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日渐提升。

1978年至2017年,全市粮食总产由9.76亿公斤增长到17.6亿公斤,增幅80.3%;蔬菜总产由27万吨增至622万吨,增长23倍;水果产量由3.967万吨增至86.19万吨,增长21倍。

农机全程化、智能化、信息化、生态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从27%增加到2017年的76.1%,净增了49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日益提升。截至2017年底,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1760个,入社成员达到16.2万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208.89亿元;全市各类农资经营户达到700余家,农民经纪人3万余人。

2015年1月,晋中被农业部正式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肩负起担当全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重任;2017年4月,山西农谷管委会正式揭牌运行,成为我市现代农业迈向新高度的重要里程碑。

农村美起来了!

昔日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今朝乡村旅游势头强劲的昔阳大寨村,接轨国际、艺术气息十足的和顺许村,传承历史文化、古堡魅力独特的介休张壁村,决战脱贫攻坚、桃源生活再现的左权东沟村……纵观如今的晋中农村,不仅越来越美了,而且美得越发有深度、有活力。

不仅要“外在美”,更要“内在美”。40年来,晋中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以推动村镇建设为契机、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以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为载体,着力营造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良好环境。全市涌现出一大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方便、设施配套、居住舒适、环境优美”的村镇建设样板,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和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截至2017年底,全市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2个,省级文明村镇25个,市级文明村镇68个,县级文明村镇646个,文明乡镇占比达到55%,文明村占比达到23.62%。

不仅要“环境美”,更要“发展美”。在推进环境改善的同时,依托良好的自然禀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晋中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突出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涌现出一批像昔阳大寨、和顺许村、介休张壁等宜居宜游的示范乡村,奏响了美丽乡村的协奏曲。

农民富起来了!

从靠天吃饭到靠技术吃饭,从种玉米到种大棚,从种田能手到职业农民,40年来,晋中农民从思想到身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直观也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改革开放以来,晋中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87元提高到2017年的12297元,增长了141倍。

改革开放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晋中农村逐步推行,成功地进行了农村经营方式的变革和农民分配制度的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人均纯收入迅猛增长;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大批农村企业涌现,充分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从2003年以来,减免农业税费、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施行,加上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晋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入一个稳定增长的发展阶段。

尤其是进入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晋中坚决扛起政治任务,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役,为全市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增添了最大助力。2014—2017年,全市脱贫16.8万人、退出402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由10.9%降至3.7%,昔阳县脱贫摘帽顺利通过省级验收;2017年全市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7%,增幅高出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个百分点;今年将又有6.5万贫困人口脱贫、204个贫困村退出,左权、和顺高标准脱贫摘帽。

展未来风光无限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开启了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新征程。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今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市提出了“争创乡村振兴示范市”的目标定位。

期间,市委书记王成带队赴浙江省湖州市两县一区学习考察,实地感受习总书记“两山”理论的真理光芒,认真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户整治”的实践经验,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战略的重要内容,打响了“争创乡村振兴示范市”的第一场硬仗。之后,全市各级干部共计240余人先后赴浙江学习考察或参加培训,对标一流,振兴乡村,热潮奔涌。

全市“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动员会议召开,对以市统筹、县实施的方式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水资源开发利用、林业扩规增效进行全面安排部署。通过搭建市土地整治投资公司、林业发展投资公司和水务公司“三大平台”,撬动百亿资金,实施八大工程,激活土地、林木、水利等资源,实现利用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推进会在晋中介休召开,实地观摩龙凤镇、宋古乡、义棠镇等5个村的人居环境整治情况,交流晋中推进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开展。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聘请浙江大学全面启动“1+2”总体规划和“5+1”专项规划制定,确立精细施工路径。

探索开展市、县、乡、村、户“五级示范”“六类推动”,确定了太谷县、昔阳县以县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全市抓好20个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1万个示范户的创建,实现一年见成效,三年全面推广,为全省作出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进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按照“1+1+11+N”的思路,以我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战场,以山西农谷为现代农业建设核心引领平台和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发动机”,在全市11个县(区、市)中每个县优先支持建设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园区梯次集群。

按照“国际视野审视、国家标准建设、省级战略推动”要求,紧扣农业科技创新和深化农村改革两大任务,聚焦“十个突破”,山西农谷建设62项具体项目任务扎实推进。

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领导责任制,充实专门队伍。同时,专门设立了10个专项组,分别由市领导牵头,分兵把口,压实责任,形成合力。

聘请20名具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和广泛社会联系的专门研究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理论专家和名牌院校的知名教授,组成了乡村振兴智囊团,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纵观今天的晋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清晰、力度强劲、措施扎实。

站在新的起点,眺望更远的未来,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这片历经沧桑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