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对唐朝21位皇帝的评价汇总(下篇)

(由于篇幅过长,文章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五位皇帝,中篇为七位皇帝,下篇为九位皇帝。本篇2074字,阅读需要4分钟。)

《新唐书》对唐朝21位皇帝的评价汇总(下篇)

唐文宗李昂

《新唐书》对唐朝21位皇帝的评价汇总(下篇)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李忱(五位皇帝同传)

《春秋》之法,君弑而贼不讨,则深责其国,以为无臣子也。宪宗之弑,历三世而贼犹在。至于文宗,不能明弘志等罪恶,以正国之典刑,仅能杀之而已,是可叹也。穆、敬昏童失德,以其以位不久,故天下未至于败乱,而敬宗卒及其身,是岂有讨贼之志哉!文宗恭俭儒雅,出于天惟,尝读太宗《政要》,慨然恭之。及即位,锐意于治,每延英对宰臣,率漏下十一刻。唐制,天子以只日视朝,乃命辍朝、放朝皆用双日。凡除吏必召见访问,亲察其能否。故太和之初,政事脩饬,号为清明。然其仁而少断,承父兄之弊,宦官挠权,制之不得其术,故其终困以此。甘露之事,祸及忠良,不胜冤愤,饮恨而已。由是言之,其能杀弘志,亦足伸其志也。昔武丁得一傅说,为商高宗。武宗用一李德裕,遂成其功烈。然其奋然除去浮图之法甚锐,而躬受道家之箓,服药以求长年。以此见其非明智之不惑者,特好恶有不同尔。宣宗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呜呼,自是而后,唐衰矣!

译文:按《春秋》的褒贬准则,君主被乱臣逆子杀害而不公开谴责逆贼,就严厉地向这个国家问罪,认为它没有为臣为子之道。宪宗被杀害,经历三任皇帝而谋杀宪宗的逆贼仍然安在。到了文宗,不能彰明陈弘志等逆贼的罪恶,按国家的常法治他们的罪,仅仅只是杀了他们而已,这实在是可叹。穆宗、敬宗昏昧无德,由于他们在位时间不长,因此尚未达到使天下败毁混乱的地步,但敬宗终于祸及自身,这哪里有声讨逆贼的意念呢?文宗的恭顺克己温文尔雅,出自禀性;曾阅读辑录太宗与魏征等大臣问答议政、施政举措等内容的《贞观政要》,慨叹仰慕贞观之治。到他登上帝位,专心一意治国,每在延英殿与宰辅大臣策问应对,通常都将近一个半时辰。唐朝制度规定:天子每逢单日临朝处理政务,而命令停止上朝听政,或遇酷暑、大雨雪免掉群臣入朝参见都用双日。凡授予官职,文宗必定召见询问,亲自考察他是否有才能。因此太和初期,政事得到整顿,政治号称清明。但文宗为人仁厚而少决断,承接了父兄酿成的积弊,宦官又从中乱政枉法,他却禁止不得其法,所以终于因此而陷入困境。太和九年十一月的“甘露之变”,李训、郑注等诛除宦官的计谋败露,致使十余家大臣遭受诛族,祸及忠良,冤愤无尽,也只能抱恨含冤而已。以此来说,文宗能杀掉陈弘志,也算伸展其心志了。

古时殷王武丁得到傅说一人,振兴国势由弱而强,他就是在位五十九年的商高宗。唐武宗重用李德裕一人,终于成就了他的功业。然而,他奋力除去佛教十分急切,却又亲自禀承道教秘文,祈求服药以获长生。由此可见他并不是明智而不受蛊惑的人,只是所好所恶不同罢了。宣宗精于据事决断,却以能辨察真伪为贤明,从而不再有仁爱恩德的情意。唉,从此以后,唐朝就衰落了!

《新唐书》对唐朝21位皇帝的评价汇总(下篇)

唐懿宗李漼

《新唐书》对唐朝21位皇帝的评价汇总(下篇)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父子同传)

唐自穆宗以来八世,而为宦官所立者七君。然则唐之衰亡,岂止方镇之患?盖朝廷天下之本也,人君者朝廷之本也,始即位者人君之本也。其本始不正,欲以正天下,其可得乎?懿、僖当唐政之始衰,而以昏庸相继;乾符之际,岁大旱蝗,民悉盗起,其乱遂不可复支,盖亦天人之会欤!

译文:唐朝自穆宗以后的八代皇帝,被宦官立为君主的就有七人。那么,唐朝的衰亡,哪里仅是藩镇酿成的祸患所致?朝廷是天下的根基,君主是朝廷的根基,起始登基就位是君主的根基。根基一开始就不正,而想以这样的根基正天下,还可能吗?懿宗、僖宗尚在唐朝政权刚开始衰落之际,而相继登位的皇帝却是昏聩愚昧之辈;僖宗乾符年间,连年发生严重旱、蝗灾害,黎民愁怨、盗贼蜂起,社会动乱终于再也无法排解,这大概也是天命、人事两相遇合的机运吧!

《新唐书》对唐朝21位皇帝的评价汇总(下篇)

唐昭宗李晔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昭宣光烈孝皇帝:李柷(父子同传)

自古亡国,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其祸乱之来有渐积,及其大势巳去,适丁斯时,故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可谓真不幸也,昭宗是已。昭宗为人明隽,初亦有志于兴复,而外患已成,内无贤佐,颇亦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徒以益乱。自唐之亡也,其遗毒余酷,更五代五十余年,至于天下分裂,大坏极乱而后止。迹其祸乱,其渐积岂一朝一夕哉!

译文:自古以来,国家灭亡,不一定都是愚昧无能、暴虐无道的君主。导致亡国的祸乱,由逐渐累积而成,等到它大势已去,适逢他正当位之时,这时他纵然有智有勇,终有无能为力之处了,实在可说是真正的不幸,昭宗就是这样一个君主。昭宗为人明智、才能出众,开初也有志于兴邦复国,然而,朝廷之外祸患已经酿成,朝廷之内没有贤臣辅佐;他也经常慨叹朝中无人,希望得到不同寻常的人才,却又用人不当,只是更加添乱。自从唐朝灭亡,它遗留下的祸患灾难,历经五代五十余年时间,致使天下四分五裂,败坏已尽、动乱至极之后才告终止。推考唐朝灭亡的祸乱,它是逐渐累积而成,而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