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百战声名裂—泣血悲李陵,将军请战捷报传(下)


将军百战声名裂—泣血悲李陵,将军请战捷报传(下)

苏武,字子卿,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天汉元年(前100年)汉武帝派遣苏武一行出使匈奴,以示友好。正当苏武完成任务准备回朝时,匈奴发生内乱,苏武被扣留下 来。匈奴单于派人劝降苏武,以高官厚禄诱惑他苏武却始终不为所动。单于又将苏武关 冰天雪地的露天地窖中,不给他食物和水,企图让苏武知难而退。然而,苏武在恶劣的 环境下矢志不移,渴了就饮雪水,饿了就吞衣毡。单于发现这个方法也不奏效,便将苏武放了进去。

后来,单于让苏武去北海(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去牧羊,并扬言:公 羊能够生出羊羔的日子,就是回到故土的时候。苏武便在人迹罕至的北海边日复一日 地牧羊,坚持了19年。19年中,象征汉使的节杖一天也没有离开苏武身边。这期间,匈 奴单于和汉武帝先后死了苏武的头发和胡子也花白了汉昭帝即位后,派使臣接苏武回 朝。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持节不辱的苏武终于回到久别的长安。 西汉彩绘凤鸟纹漆盘·置可否,没有再追究。 不久,汉武帝再次派李广利出兵匈奴,嘱咐他请李陵暗中相助。然 而,李陵此时已经与匈奴单于结下兄弟情谊,加之对李广利心存芥蒂,便 没有伸出援手。李广利无功而返,对汉武帝实情相报。汉武帝听后震怒, 想起司马迁的假降”之说更 加气愤,便下令将司马迁以 大不敬”之罪打入牢狱。家 境贫寒的司马迁没有钱赎身买 罪,最终倒霉被处以宫刑。 过了一段时间,汉武帝愤怒情绪渐渐平复,回忆起酒泉之战”时,自己催促李陵出战,后来又没有派援军支 援,导致李陵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心中难免内疚。于是 汉武帝派人安抚李陵部队的幸存士兵,并再次派将领收兵匈奴,同时准备迎回李陵。此次率兵出征的将领是因将军公孙敖。率部与匈奴兵交战之后未能取胜,回朝禀报汉武帝说:据我军俘获的匈奴兵称,有个叫李陵的汉 军将领教他习武打仗,来对付汉军,这才使我军败下阵来。

将军百战声名裂—泣血悲李陵,将军请战捷报传(下)


这一次,汉武帝再也忍无可忍,盛怒之下将李陵的亲人全部诛杀。自此,李陵在陇西身败名裂,世人皆以之为耻。 然而,这个协助匈奴兵击败汉军的汉奸”却并非李陵,而是与他名 字相近的另一名汉朝降将李绪。李陵得知自己被冤枉、家人被诛杀之后, 痛不欲生,派人刺杀了李绪。但是这也只能泄一时之愤,终究于事无 补。这次阴差阳错的误解使李陵返回汉朝的大门被牢牢关闭了也使他将功折罪、挽回名声的希望化为泡影。 二十余年未踏中原 绝望的李陵无路可走,只好死心塌地地留在匈奴了。匈奴单于因李陵出身将军世家、作战异常英勇,对他格外器重,还将自己的女儿指婚给李陵。李陵接受了单于的恩赐,并出任匈奴的右校王,自此成为与投降匈奴丁灵王卫律地位相当的重臣。

李陵与当时被扣留在匈奴的汉朝使臣苏武旧时相识,单于便派李陵前 去劝降苏武。李陵来到苏武牧羊的北海(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对苏武说:母亲去世了妻子改嫁他人,兄长和儿子也因为冒犯律法而自 杀。如今你汉境已经没有亲人,可谓了无牵挂。现在已年迈的武帝猜忌 心很重,即使你回去,也未必相信你忠心。不如投降匈奴,这里度 过余生吧。苏武听后坚定地说:世世代代受汉室的恩泽,作为汉朝 使臣,必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让我投降匈奴,不如直接杀了吧! 李陵顿时感到无地自容,羞愧地叹道:苏武真是忠义之士!像我和卫律 一样的叛臣,简直是罪大恶极!流着泪向苏武道别,并让妻子送牛羊 给苏武。后来,汉武帝驾崩,李陵向苏武转达了这个消息。苏武听后放声 大哭,朝着南面顿首拜祭,因为悲伤过度,口吐鲜血,险些葬送性命。李 陵不由感慨万分,羞赧不已。 汉昭帝即位后,与李陵有旧交的大将军霍光和左将军上官桀曾派人去 匈奴迎接李陵回朝。然而,李陵无奈地说:已经是匈奴人了回朝固 然容易,但恐怕再受侮辱,大丈夫不能一再受辱了决定留在匈奴, 终生不再回去。


将军百战声名裂—泣血悲李陵,将军请战捷报传(下)

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苏武终于得以回朝。李陵泪流满面地为苏 武送行,想起自己的命运,无限感伤。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 奴。路穷绝兮矢刃催,士众灭兮名已溃。老母已 死,虽欲报恩将安归?李陵呜咽地咏出这首诗, 为苏武高兴,更为自己难归故土、一生坎坷的 命运而悲痛欲绝。 成为匈奴的将领后,李陵并未协助匈奴损伤汉 军。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匈奴入侵汉境,汉武帝派遣李广利、商丘成率兵出战。汉军班师而还 时,匈奴单于派李陵率领三万匈奴兵追击商丘成的 部队。然而,李陵率军与商丘成大战九日,却被杀 得片甲不留,仓皇而归。正史记载李陵出战汉军的 战例仅此一例。以李陵的作战才干,不至于败得如 此惨重,因此后人多认为,这是李陵顾及故土、有意败北。 李陵的一生,虽然并没有做出有损汉朝利益的 事情,但是投降终究没有得到时人与后代人的 谅解。人们常将李陵与苏武对比,以显示忠贞气节 不同。汉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李陵死在匈奴。 投降后的二十余年间,没有再踏上中原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