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看汉武帝如何定义人才,能让你在职场上少走弯路


152.看汉武帝如何定义人才,能让你在职场上少走弯路


汉武帝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绝对算得上是前无古人了吧。刚刚即位屁股都还没有坐热的时候,汉武帝就开始选拔人才了,当时相继被选拔上的人有董仲舒、司马相如、东方朔、庄助等等,这些人在汉武帝后来的执政期间,都成为了大汉王朝的栋梁。


152.看汉武帝如何定义人才,能让你在职场上少走弯路


后来,他又创造性的大胆起用了一个骑奴领兵攻打匈奴,造就了一代战神卫青,而且,还用同样的办法复制了一个更为传奇的年轻将领霍去病。这种选人用人的策略,不仅让大臣们捉摸不透,而且还为大汉王朝一雪前耻奠定了人才基础。

汲黯不用多说了吧,老是跟汉武帝对着干,汉武帝每次都气得不行,但是从来没有杀他。


152.看汉武帝如何定义人才,能让你在职场上少走弯路


后面还会讲到,汉武帝的第一任太子,卫子夫的儿子刘据,手底下有个门客,夸夸其谈,汉武帝让他去边关当县令,结果不久就被斩杀,刘据认为的人才,汉武帝一眼就看出来不行。

《资治通鉴》记载: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严峻,群臣虽素所爱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辄按诛之,无所宽假。

汉武帝延揽人才,常常怕不够用,然而,他的性情严厉刻薄,哪怕是平日里宠信的大臣,只要犯点儿小错误,或者发现有期满行为,汉武帝都会立即将他处死,从不宽恕。

谏臣汲黯因为这个又跟汉武帝犟上了,《资治通鉴》说“黯言之甚怒”!说你选人那么辛苦,结果还没用上,就把人给杀了,人才是有限的,你无限诛杀,等哪天普天下的人才都被你杀了,谁来帮你治理国家呢?

汉武帝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上笑而谕之曰:“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


152.看汉武帝如何定义人才,能让你在职场上少走弯路


汉武帝笑着解释说,这个世道,什么时候也不会缺人才,只是人不能发现罢了。如果善于发现,又何须担心人才会用尽呢?什么是人才?就如同有用的器物,有才干而不肯充分施展,跟没有才干一样,不杀他还等什么?

你仔细去品汉武帝的话,人才是要能用的,你再有才,不能为我所用,那你就得死。

这个道理是非常浅显,但是又十分深刻的!起初商鞅之所以到秦国,是因为魏国的君主不用,商鞅的领导临死时告诫魏国国君,如果你不用商鞅,一定要杀了他,我们在【小白读资治通鉴】编号为5的那篇文章《5.商鞅本来在魏国为官,怎么帮秦国实施变法呢?》讲过。很明显,这样的人才如果不用,一旦被别人发现而起用,将来就是祸患。而事实证明,商鞅在秦朝实施变法成功,令原本普通的国家崛起为一个帝国。

再有,秦昭襄王的大将军,战神,武安侯白起,还有印象吧,【小白读资治通鉴】第28篇文章《28.白起一生战功卓著,秦王为什么要把他赐死,原因令人深思》。对秦国而言,那可算得上是丰功伟绩了,一生南征北战,杀人百万,无一败仗,可秦王还是把他赐死了,为何?秦王杀他,不是因为他不忠,根本原因在于——白起只是忠于秦国,而不是忠于秦王。秦王在长平之战后没有听白起的话乘胜攻打齐国赵国,受小人范睢的建议缓了半年,又决定攻打邯郸,让白起领兵,白起说这一仗注定失败,他不打注定失败的仗,劝说多次无果后,秦王将白起赐死。我们当时简评还说,作为领导而言,他自然希望自己的人能听话,不管我下的令是对是错,所以,官场职场上是需要站队的。在单位,你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业绩突出,但就是得不到提拔,为什么?可能正如白起一样,你为的是单位,而不是为了领导。

所以,请记住汉武帝这句话:

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