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蔡元培(二)丨教與學

還沒關注?

重读蔡元培(二)丨教与学

快來點這裡

鼓屏162,《福建教育》雜誌官方微信

重读蔡元培(二)丨教与学
重读蔡元培(二)丨教与学重读蔡元培(二)丨教与学
重读蔡元培(二)丨教与学

教與學

蔡元培

我通常將“教”與“學”分為兩事:

(一)“教”指教師教授;

(二)“學”指學生學習。

照我們現在的觀察,不能絕對地如此劃分,可分三點來說明。

1.不要當“教而不學型”教師。

教師不能只是教,還得研究所教的學科。

有些教師常有保守的習氣。這些教師,或缺乏進修方法,或苦無研究機會,對所任教科,或為被動的、非自動的,不感何種興趣。於是上焉者就教材範圍略事準備,下焉者臨時敷衍塞責。

這種習氣,足以使青年學生墨守陳腐的見解,而不易獲得廣大的知識。我們知道科學的研究與發明,瞬息千里。十年前所發明的定律,現在或許要根本推翻,或許要重新估值。如果將陳腐的知識傳授給現代的學生,這些學生,即以教師所傳授的陳腐的知識,應付當前的問題或進求高深的學理,試問讀者可乎不可?

所以我們希望一般教師不只是教,不只是研究教學的方法,還得要繼續不斷地研究所教的學科,以及所教的有關的學科;組織最新的學理,應用最有效的方法,使學生對於各科獲得具體的概念,從而作進一步的研習。這是我們第一點意思。

2.不要當“學而不教型”教師和學生。

我們不僅要自己能學,還得將知識傳播給他人。

第二點包括兩種人:(一)肯研究學問而不諳教學方法的教師;(二)肯努力的學生。

好些教師,於所任教科,很能有系統的組織,於相關的學科,亦能多方注意。這種教師,除致力於學科的研究之外,往往忽視教學的方法,雖則他教授的時候,儘可能充實學科的內容,補充較新的材料;因為不諳教學的方法,遂不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至於肯努力的學生,在全校或全級學生中,成績較優,略窺門徑。輔助同學以及指導民眾的——如辦理民眾教育等——固不乏人;還有不少學生,只知個別努力,犧牲切磋的機會,因此教師所傳授的學問,亦只囿於學校校門,或囿於肯努力的少數學生,形成教育的浪費,這都是“學而不教”的弊病。

我們希望:(一)肯努力學問的教師,不但研究所教的學科,還要研究教學的方法。(二)肯努力的學生,不但自身努力學習,還得輔助同級的同校的學生共同努力;還得將所得的知識推廣到一般民眾身上去。

3.不要當“不教不學型”教師和學生。

青年們,我們有幸接受了教育,就要努力、傳承!

上述的兩種教師,一種是“教而不學”的,一種是“學而不教”的,還有一種是“不教不學”的,這種“不教不學”的教師,於所教的學科,既沒有徹底的瞭解與持續的研究,又不請教學的方法;或則敷衍了事,或則背誦教本,或則摭拾陳言,自誤誤人,為害不淺。這是屬於教師方面的。

學生方面,除了上述的“學而不教”的學生之外,也有不教不學的學生。所謂不教不學的學生,第一是“不學”,不研究學問,不感到學業的樂趣。第二是沒有學問足以教人,更沒有覺到有教人的必要。

青年們呀!我們中國平均一萬個人才有一個大學生,一千個人才有一箇中學生,你們是一千個人裡面或者一萬個人裡面最幸運的。你們不但自己要努力求學,你還得將你所學的教給一千個人,一萬個人。現在有一位陶行知先生竭力推行小先生制度,可以備諸位借鑑的。

最後,我希望教師們、學生們:

(一)從“教而不學”到“既教且學”;

(二)從“學而不教”到“既學且教”;

(三)從“不教不學”到“又教又學”。

重读蔡元培(二)丨教与学

排版:潘 玲

在這裡,打開教育生活

鼓屏1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