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档韩国“知识+谈话”类节目,缓解知识焦虑了吗?

当下,知识焦虑似乎越来越流行,也就不奇怪那些“从小白到大牛”、“每天五分钟”这样的付费内容的热卖,这些内容往往用简单通俗的方式去传递知识,知识经济也就初具规模。

在韩国,也有一些综艺节目致力于缓解观众们的“知识焦虑”,即“知识+谈话”类节目,它们不仅有趣,而且向观众传达有价值的信息。在信息过载的时代,综艺娱乐与知识吸收达成了一种平衡。

笔者整理的12档节目中,可以发现以下的共性:以谈话的形式为主,强调知识、信息的沟通分享,并且在节目参演者选择方面,展现出多元化和专业性的特点。

第一种:行遍天下,换种视角看世界

十二档韩国“知识+谈话”类节目,缓解知识焦虑了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知识+谈话”类节目的第一种表现形式。这些节目到访的地点,都不以“新鲜”取胜,既有热门的旅行地,也有经典影视剧中的拍摄地,甚至就是你我熟悉的街道,看相同的风景,却有不同的视角。这类节目将游历的沿途风景作为谈话的起点,以此为发散,用不同知识领域的视角来进行解读。

十二档韩国“知识+谈话”类节目,缓解知识焦虑了吗?

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tvN罗英石PD牌《懂也没用的神秘的杂学词典》(以下简称《懂用神词》),音乐人、前国家福祉部部长、美食家、小说家、科学家共同展开韩国国内的旅行,并在酒桌上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对话探讨。

正如节目题目里“懂也没用”、“神秘”、“杂学”这些关键词,知识人所探讨的话题常常超乎我们的意料,看似没什么实际用途的学问,但是在他们的谈论中却格外有趣,比如韩国人爱吃五花肉背后所蕴藏的悲惨的历史故事等,节目和观众熟悉的旅行类节目不一样,游览的过程进行了简化处理,而集中于四位知识人的酒桌分享,更多地强调不同知识领域的碰撞。

再加上出演者们都有着与以往综艺出演者不同的综艺形象,所以让观众倍感新鲜。在第一季中,参演节目的四位知识人都各有特点:文学作家金英夏,有着一种不急不慢的气质,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本,记录下他新收获的名词,还说“小说家的工作,就是向读者传递陌生的单词”。作家兼曾经的政客柳时敏,其实是一位唠叨的大叔,无论是什么样的内容,他都可以插上几句,他甚至还对美食颇有研究,让一同旅行的美食家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美食家黄教益是节目里的美食导游,每到一处地方前,他都会不停地念叨着当地的特色美食,什么也不能影响他。科学博士郑载胜,因为人长得像小熊,也被大家称为小熊博士,他对于科学有着超乎常人的热情,别人旅游是看风景,他则最爱跑博物馆,同时他又富于感性,出行前遇到大雨,他索性就躺在屋檐下,静静地欣赏。

2017年6月,彼时旅行综艺还热衷国外的旅行地,《懂用神词》偏偏另辟蹊径选择了国内旅行地。但即便在韩国观众看来是极为熟悉的旅行地,《懂用神词》也打开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观点,在当时获得了7.2%的收视率,足见受欢迎程度。18年9月,《懂用神词》以第三季回归,不仅加入了新鲜面孔,还首次走出国门,前往希腊、意大利、德国等地,带来更多的对话素材。

与《懂用神词》相似,TV朝鲜的《背囊里的人文学》也是景点的游历,安排了一位电影演员和一位人文学讲师,到世界各地游览,强调体验的过程,在后期的内容处理上,增加旁白解说,娱乐性方面稍逊一筹。此外,tvN《小区的私生活》则是聚焦韩国人身边的日常街道,谈话部分安排在演播室里,与游览部分的区隔较为明显。新近播出的MBC《Talk Nomad》将游览地聚焦在了那些经典的影视作品场景的拍摄地,游走在记忆中的经典瞬间里,多了一丝怀旧的味道。

第二种:找准一个领域,进行深刻挖掘

十二档韩国“知识+谈话”类节目,缓解知识焦虑了吗?

如果说第一类“知识+谈话”类节目的特殊性在于其形式,那么第二类则在于其节目主题的专业性与聚焦,在观众的“知”与“未知”之间架起桥梁,实现了电视节目难得的深度。比如《房角落一列》聚焦于电影,《说谈宇宙》聚焦于宇宙与未解之谜。

十二档韩国“知识+谈话”类节目,缓解知识焦虑了吗?

18年5月首播的《房间角落一列》,以电影为延展,深度挖掘其细节,并结合真实的人文、历史故事,节目每期会讨论同一主题下的两部电影,比如科幻电影、慰安妇话题电影等等。在首期节目播出适逢朝韩首脑多年来的首次会面,节目选择了《铁雨》和《共同警备区JSA》。

节目中出演的专业人士既谈到了这些电影制作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也就两部电影的差异、艺术处理与现实历史的比较等多个方面进行解读。《铁雨》分别来自朝、韩的两位男主人公,有着相同的姓名,他们的命运相互纠结在一起,其中一个场景是他们吃了一碗面,而这碗面在朝鲜、韩国又有着不同的叫法,该片导演就在节目中点明了“本质是一样,名字不一样”这个对于韩朝关系的深度解读。为了让韩国观众减少对片中朝鲜军人的角色的反感情绪,导演在选角的时候还特意选择了郑雨盛,这位兼具颜值与实力的演员——这些信息都是观众在一般的节目中鲜少能看到的。

十二档韩国“知识+谈话”类节目,缓解知识焦虑了吗?

《说谈宇宙》则聚焦于更为未知的领域,比如外星人、超能力者等等。“超能力者”篇里,节目参与者讨论了超能力者的有无、历史上是否存在超能力军队等等,这样的话题未必会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是在出演者谈论的过程中,会加入一些学说、史实进行鉴真或者证伪,对于观众来说,也不失为一个思考的机会。

第三种:更为普世的话题,更多元的视角

十二档韩国“知识+谈话”类节目,缓解知识焦虑了吗?

除了专业的领域,与社会、人生紧密相关的话题同样也是“知识+谈话”类节目所热衷的题材,这类话题一般来说没有正确答案,所以节目意在拓展其多元的面貌,站在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立场,留给观众思考的余韵。

《非正常会谈》模拟国际级别会议的场合,邀请十位左右、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用韩语来对话和讨论,讨论的话题多紧扣韩国当下的社会现实,通过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观点的分享,每一期都能给观众带来一些深刻的思考。

十二档韩国“知识+谈话”类节目,缓解知识焦虑了吗?

无独有偶,《外界通信》同样也都是外国面孔,但是稍稍有些不同的是,这些外国人不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还是媒体人,对于各自国家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首期节目中,各国记者就朝韩问题进行了讨论,将各自国家舆论媒体的报道方向进行了比较。

十二档韩国“知识+谈话”类节目,缓解知识焦虑了吗?

2014年在tvN播出的《Oh my God》在选角上则更另辟蹊径,邀请了分别信仰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的人士,来解答在场观众对于“命运”、“死亡”等问题。这在韩国多宗教并存的背景下,节目也具有合理性。

《巨人的肩膀》同样也围绕着“我消费观里的Stupid和Great”、“对吃成瘾”这样普通人能够感到共鸣的命题,邀请美学家、政治学博士、寄生虫学博士等不同知识领域的人进行主题演讲,在这些专家的眼里,我们所苦恼的日常又有了新的解读方式。

第四种:以飞行嘉宾为核心,进行内容的延展

十二档韩国“知识+谈话”类节目,缓解知识焦虑了吗?

最后一类“知识+谈话”节目,每期节目之间的差异,是由飞行嘉宾来引导的。就像是在化学反应中加入了不同的反应物,从而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十二档韩国“知识+谈话”类节目,缓解知识焦虑了吗?

《差异Class》每期邀请的是不同的专家学者,既有政治学者来讲述“什么是民主主义国家”,也有科学家讲述“为什么人们总是迷信”。节目现场设置成了阶梯式的演讲场地,以“提问是所有新事物的起点”为宗旨,在台下听讲的演艺人可以向专家提出任何问题。

十二档韩国“知识+谈话”类节目,缓解知识焦虑了吗?

《对话的喜悦》则与《差异Class》相反,有固定的专家成员,每期节目都会来新的名人嘉宾,比如搞笑女艺人、嘻哈歌手等等,节目从他们各自的经历出发,进行多方面的话题延展。在首期节目,搞笑女艺人金淑就讲述了十多年来在喜剧创作之中“性别”这一题材的变迁。

结语

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淹没在众多信息中从而生发出对于知识的焦虑,这正是知识经济风口的由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多元的角度对有效信息进行解答,这本身就是综艺节目的特长,在知识经济的风口,“知识+谈话”类节目不失为一种恰当的表达方式。

作者|曾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