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中國民航VVIP頂級服務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李碧雯 編輯|馬吉英

“AI領域投資目前到底是否存在泡沫?”在最近投中資本舉辦的人工智能論壇上,當線性資本創始人王淮將這個問題拋給臺上的七位投資人時,其中四位投資人均認為存在泡沫。

實際上,在11月28日當天,有媒體報道稱,人工智能視覺平臺商湯科技已獲得阿里巴巴15億元的戰略投資。而就在兩週前,高通創投對外宣佈戰略投資商湯科技。短短半年內,商湯科技已經獲得了三輪融資,據悉其B輪融資創下了當時人工智能行業單輪融資最高紀錄。

對於這樣高漲的投資,有早期投資人對此表達了自己的擔憂,認為這種現象說明國內AI領域項目估值已達到高點,也意味著國內在AI領域投資存在一定泡沫。

作為商湯科技的戰略投資方,高通創投董事總經理沈勁認為,對於AI行業來說泡沫肯定是存在的,關鍵是在這樣的一個環境當中怎麼選擇好標的。

“我們在投資商湯科技的時候,對於此方面有很多思考。首先我們要判斷它未來是一個平臺級的公司還是一個應用級的公司,如果是應用級的公司,它目前的估值就比較高了,如果它是平臺型的公司,能扮演類似AI領域國家電網的角色,為人工智能應用進行賦能,那麼它就有可能成為估值十億,甚至百億級的企業,如果這樣看的話,那它今天的估值是完全能算得過來的。”沈勁說道。

不過在沈勁看來,目前在AI領域成為平臺型公司的機會幾乎很少了。“如果今天還有公司說要成為平臺的話,我們要打一個很大的問號。因此我們現在主要關注人工智能的應用,以及垂直行業中有可能成長為小平臺的公司。”

相對來說,ARM投資戰略專家廖承洲對AI領域是否存在投資泡沫的判斷更為謹慎。在他看來,不管是AR/VR、智慧城市,還是現在的人工智能,都存在泡沫,而且泡沫非常大。他認為,泡沫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首先是整個產業發展出現斷崖,過去移動互聯網紅利消失,大家都在尋找下一步產業機會在哪裡,現在大家都很迷茫,這是泡沫最基本的源頭。其次,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註冊備案的私募基金數量達到一萬多家,而AI領域的創業門檻又很高,對人才要求也很高,因此就出現了水漲船高的情況。最後,目前投資人員數量達到上百萬,一些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從業人員進入使得整個行業魚龍混雜。“證明你的投資眼光是否獨到需要等到7-8年後,而現在這個世界很沸騰,大家看到的都是眼前。”廖承洲表示。

來自IT桔子數據統計,2017年上半年 ,共發生96起人工智能領域投資事件,涉及金額近193億元。其中語音識別和圖像識別領域最受追捧,但同時也面臨著技術如何在具體行業中落地的問題。

聲智科技副總裁李智勇認為,AI目前大體分為兩個應用方向,一個是偏數據化的應用,如大數據和AI的結合,另一方面是AI技術+硬件的結合,感知—收集數據—反饋、決策。李智勇認為未來後者的應用場景和市場空間將更大。

智能音箱即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實際上,從2014年開始,以智能音箱為入口,切入語音識別領域的趨勢就十分明顯。亞馬遜推出Echo智能音箱,京東與科大訊飛合作也推出了自己的叮咚音箱,蘋果也在今年6月迅速跟進,推出了智能音箱Homepod,都是為了通過用戶在生活場景的應用,以積累大量數據,從而形成更智能的解決方案。不過目前各巨頭的產品出貨量並不是很大,仍處在發展早期,用戶體驗仍有待提升。

對於AI創業公司來說,切入哪些行業才更有發展前景呢?與很多早期投資人所認可的有大量數據積累的金融領域所不同,沈勁更看好的是AI在農業、教育、零售和手機端這四個版塊的應用。“前三個行業的共同特點是可以獲取很多圖像、聲音數據,而圖像、聲音數據佔獲取信息來源的近百分之八十,人工智能領域在這兩個領域將率先突破。更為重要的是,目前BAT並沒有掌握這三個行業的圖像、聲音數據,因此存在很大機會,能夠馬上將與圖像、聲音的算法應用上去。以農業為例,如果擁有了蔬菜、水果圖像,可以在未來進行病蟲害的預報、產量的預估等,這些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此外,基於手機終端生態的人工智能應用也將更容易獲得規模效應增長。”沈勁分析稱。

本文源自中國企業家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