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二人虽为父子,儿子成为民族英雄,父亲却晚节不保

公元1646年,南明政权的局势越发不利,而对于郑芝龙郑成功父子来说,同样是一个艰难的决绝。最终,他们虽为父子、同为明臣,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在郑成功等人群情高昂、渴望北伐的时候,郑芝龙却偷偷投降了清朝、受到世人的唾弃;他的子弟郑成功等人则带着部下相继下海,扛起了抗清的大旗。为什么父子二人做出了这样一个不同的选择呢?

此二人虽为父子,儿子成为民族英雄,父亲却晚节不保

郑芝龙从小追随自己的父亲下海经商,后来逐渐做大,成为了东南海域一带有名的商贾,甚至郑芝龙后来还隐隐有了海外华侨领袖的味道。也因此,郑芝龙得到了当时日本政府的重视,后来日本的诸侯之一松浦氏,亲自为他建新房,并将自己部下的女儿田川松嫁给了他。

在天启四年,田川松生下了长子郑森,也就是后来的郑成功;又过了五年,生下了次子七左卫门。

此二人虽为父子,儿子成为民族英雄,父亲却晚节不保

在日本期间,郑芝龙结识了福建人颜思齐,加入了海盗团伙。在郑成功出生的那一年,他们占据了台湾的北港,不仅从事海上经商,还化身海盗、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上势力。这不仅为后来郑成功收复台湾打下了基础,单从郑芝龙建立起的海上势力,可以说从其200年前郑和船队退出海上以后,郑芝龙又重新夺回了海上的主导权。

明朝政府无力剿灭郑芝龙,再加上荷兰殖民者的威胁,最终招降了郑芝龙。在公元1644年的时候,郑芝龙被南明政权封为南安伯,负责担任福建的抗清事项。

此二人虽为父子,儿子成为民族英雄,父亲却晚节不保

但很显然,郑芝龙并不想冒着风险来北伐,对于他来说:明朝清朝一回事,不就是换个主子吗?

在1646年,这只龙带着仅愿追随的五百士兵,投降了清朝,在他走的时候,郑成功还在苦苦劝求他。但是郑芝龙心意已决,被清朝的“闽粤总督”给迷住了眼,最终还是投向了清朝。而郑成功见父亲决意降清,只能含泪告别:若父亲一去不回,孩儿将来自当为父报仇。

此二人虽为父子,儿子成为民族英雄,父亲却晚节不保

随后,郑成功接过了抗清的大旗,而郑芝龙并未如愿成为什么“闽粤总督”,他一开始被编入清朝的汉军正红旗。当郑成功逐渐崭露头角的时候,郑芝龙便被清朝变相的软禁起来,想要以此来胁迫郑成功投降。

此二人虽为父子,儿子成为民族英雄,父亲却晚节不保

公元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人,逐步收复台湾。而郑芝龙则被当时的清朝辅政大臣苏克萨哈下令斩杀,郑芝龙在北京的一家老小一个都没能留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