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义务教育第一人阎锡山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清末民国时期重要政治、军事人物,晋系军阀的首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年仅28岁的阎锡山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成立军政府,成为山西都督。自此开始了他统治长达三十八年的执政之路。

民国义务教育第一人阎锡山

对于阎锡山在政治上的是非功过各有各的评说,而今天我们要聊一聊阎锡山统治山西期间的内政问题。说起阎锡山对于山西的贡献,首推的便是他的教育政策。他在山西普及了四年义务教育,完全不收学费。阎锡山上任伊始就强调:“强迫教育,既为根本之要政,早办一年,即早收一年之效果。”他专门召集全省各级官吏,表达自己在全省实施强迫教育的意志和决心,并把办义务教育列入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

阎锡山的义务教育并非做样子,不仅仅城市中的孩子,乡村也建学校,要求适龄儿童上学。 办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要为山西培养合格的“孩子王”。创校之初,学生达到1570人,一律免收学费。学生的制服、伙食、住宿、讲义等费用也都由学校提供。课本费学校补助一半,学习用具等学校补助三分之一。徐向前元帅即为该校第一期学生。阎锡山还自掏腰包办教育。他在其家乡山西忻州河边村创办的川至中学(设附小),共7排140间瓦房,礼堂、会议室、生化研究室、标本陈列室、运动场等一应俱全。头4年不收学费,每年还给学生发一身校服、一双皮鞋(后改为帆布鞋)。这一切都是抠门的阎锡山自己掏的钱。费被文件限制得很低:“初级小学以不收学费为原则,但得视地方情形酌量征收,所收之数,每学期最多不得过1元。”教育家陶行知曾前后三次前往山西深入考察其义务教育实施情况,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除山西省外,均无义务教育可言”。

民国义务教育第一人阎锡山

国时期的山西,经济并不发达,其义务教育保证了70-80%的入学率,经费筹措自然至为不易。如何管理这些经费,也就更为关键。阎锡山的办法,是将经费的使用权和监管责任具体到部门和个人;并在各县成立专门的“义务教育基金保管委员会”;以及完善的预算审核机制;此外,还推行财务公开,收支状况须按期在各校公示。

山西义务教育基础建设很差,为此,阎锡山要求:在保证教职员薪水的前提下,经费必须尽可能多地投入到改善办学条件和购里教学设备上,不能将除教职员薪水以外的经费,全部用作办公费或杂费。因为有这样一种经费使用的倾向,20年代山西小学总资产的增幅,远远超过了义务教育经费的增加幅度。

民国义务教育第一人阎锡山

民国义务教育第一人阎锡山

1912年民国成立,也规定“小学校四年,为义务教育”;1913年教育部还专门制定了《强迫教育办法》……但在阎锡山1918年出台《山西省施行义务教育规程》之前,这些都只是徒有其名的空头文件。陶行知1925年说:全国“真正实行义务教育的,算来只有山西一省”。抛却其他成见,但就教育一项,阎锡山无愧于山西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