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槳時代的飛機速度很慢,爲什麼沒能實現空中加油?

會飛的狼829


對於一般的軍用航空器而言,不落地加油並且一次飛行上萬公里,在過去似乎是難以想像,而如今隨著空中加油技術的出現及實用化卻已成為事實。空中加油技術簡單地說,就是在空中一架航空器給另一架或數架航空器(或直升機)加註燃油,使其航程加大,續航時間增長的技術。

既然空中加油如此重要,那這項技術是何時出現的?早在第一架固定翼航空器問世之初,就有人提出進行空中加油的方式,以延長航空器的滯空時間,或減少航空器的內載油量便於起飛。而第一次空中加油則出現在二十世紀的 20 年代,其方式是在加油機上裝一條 15 米長的軟管,軟管的頭部有一個可以快速開關的活門,在進行空中加油時,加油機放下軟管從後上方慢慢掠過受油機,當受油機上的人抓住軟管後就以手勢表示銜接成功,然後將軟管插入油箱,打開活門於是開始加油。然而自第一次空中加油出現之後二十多年的漫長時間,空中加油這項新技術竟乏人問津而“束之高閣”,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噴氣式固定翼航空器迅速發展,空中加油技術才“重獲新生”。

早期的加油技術由於空中加油傳輸管路連接技術複雜,一直難以推廣發展,後來英國人發明了"曲型軟管"加油裝置,這種裝置利用拖曳系統釋放加油管和導引索,受油機抓住導引索,從而鏈接加油管進行加油。

這種加油技術對接複雜,需要受油機受油員手動操縱,且只能進行重力加油。一戰結束後迎來了短暫和平時期,空中加油技術在軍事上的運用始終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然而,有遠見的軍事家已經看到空中加油技術巨大的軍事潛力。1936年,Hap Arnold在他所著的《This Flying Game》中斷言:"在空軍獨立成軍前,它就會執行全球性質的使命,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空軍,在全球範圍的作戰影響力將會全面超過陸軍和海軍。空軍全球作戰的設想,在有了空中加油技術後,就能夠更加容易的實現"。

1949年,英國空中加油公司試驗成功"軟管錐套"加油裝置,很好地解決了空中對接的技術難題。1950年,波音公司開發了"伸縮套管"加油裝置,即著名的"波音探管",美國人很快將這一技術使用到KB-29P飛機上。

為了區別這兩種加油技術,人們習慣地把軟管錐套加油裝置稱為"軟式加油",把伸縮套管加油裝置稱為"硬式加油"。

夥伴式空中加油技術是指同類型飛機間的空中加油技術。通常是在飛機上掛載軟管式加油吊艙,為另一架或數架戰機進行空中加油。夥伴式空中加油技術主要運用與戰鬥飛機上。夥伴式空中加油與用運輸機、轟炸機或客機上改裝而來的空中加油機相比,夥伴式空中加油機的改裝技術和難度要遠小於大型空中加油機。





沙漠之湖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的KC-130R就是螺旋槳式加油機。其實最早的空中加油都是螺旋槳飛機,早在1923年6月27日,美國陸軍便使用Airco DH.4B雙翼飛機完成了空中加油,當時飛機的速度較慢,加油機只需要丟下油管,再接到另外一架飛機上,飛行員避開螺旋槳並保持距離就可完成空中加油程序。

圖、美軍螺旋槳式KC-130R加油機為陸戰隊的西科斯基HH-60鋪路鷹直升機提供加油服務

然而空中加油技術在螺旋槳飛機時代的軍事優勢並不明顯,並未收到足夠的重視。二戰時期螺旋槳飛機速度快,危險係數高,所以空中加油進入了停滯期。空中加油技術得以迅猛發展還有賴於冷戰的爆發,當時美國為了執行對蘇聯本土的轟炸,開始對空中加油技術予以重視。

圖、1923年世界上進行的第一次空中加油的也是螺旋槳式飛機

1949年,美國空軍曾改裝一架B-29型轟炸機,也就是KB-29空中加油機。在實驗中,KB-39轟炸機為B-50轟炸機進行空中加油,幫助後者完成了環繞世界一週的無著陸飛行,這也是第一次展示出空中加油的戰略優勢。

圖、螺旋槳式KB-29加油機為一架噴氣式戰鬥機加油

目前,全球有20多個國家裝備了10多個型號的加油機。其中美國的KC-130R型加油機就是螺旋槳型,其基於C-130H改裝而成,也就是俗稱的大力神。C-130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一款短距起降的中型戰術運輸機,其產量更是多達2500架。KC-130R在原機型上換裝了更大功率發動機,增大了起飛重量,還能額外添加10200升的外掛油箱。主要裝備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為直升機提供空中加油服務。


航空之家


很簡單,實現過。螺旋槳飛機速度低油耗也較低,空中加油需求不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