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盛澤紡織人:想問路在何方

「第10期」盛澤紡織人:想問路在何方

01


李敏從中醫門診出來,心裡不是滋味了。紡織廠幹了十幾年,錢沒存下多少,身體卻一年不如一年。多年的對班工作,一半的時間在熬夜,導致視力下降、腰痠背痛的經常要去推拿、艾灸、拔罐。


當年一起進廠的姐妹們,大部分回了老家。看她們的朋友圈,打打零工,跳跳廣場舞,守家在地的日子過得也挺滋潤。

其實,大家都在等待退休,那時就可以徹底鬆口氣了。

李敏夫妻倆在盛澤打工,孩子在廈門讀大學,雙方父母都在老家,這兵分三路的生活,她既默認又嘆息。


「第10期」盛澤紡織人:想問路在何方



老公倒是很適應這裡的生活,每天工廠和家兩點一線,也沒啥其他累人的農活,吃飯、睡覺、上班,日子挺安穩。

問題是,這樣的生活何時是個頭呢?

在這裡紮根,恐怕很難。老家的房子賣不出去,這裡的房子買不起,她不想倆人辛苦幹了一輩子,卻為了一套房而勞苦不堪。

葉落歸根,幹不動了,最終還是要回老家養老,那時還能適應老家的一切了嗎?

想得有點煩躁,索性不想了,但是她知道,這個問題會一直在心裡盤旋。

02


大鵬失眠了。仔細盤算了一下,他發現自己的工作內容竟然是個打雜的:行政、採購、宿管、司機,整天忙忙叨叨的,卻沒啥技術含量。也就是說,隨便找個人都可以接替他的工作。


以前聽說這幾年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他覺得離自己很遠,最近眼看著幾家公司在縮減規模甚至開始裁員,他有點慌了。

工廠不大不小,前些年生意還不錯,大家都很忙,年終獎也很可觀。每年春節回老家,跟同學聚會,大家都羨慕大鵬混得不錯,都想讓大鵬幫忙拉一把,幫忙找一份類似的工作,大鵬很是享受那種感覺。

「第10期」盛澤紡織人:想問路在何方


今年,工廠的效益明顯下降,限電限排的經常放假,業務部門也再沒有那種死命跟催工廠的架勢了。

萬一,老闆不幹了,自己就面臨失業的困難。

他後悔自己當初的職業選擇,要是選擇了銷售或技術,總不至於現在的職業困惑。

曾經以為自己也算是個白領階層了,比父輩要有出息。現在看起來,跟當初的父輩比起來,自己還不是一樣屬於社會底層,甚至還不如父輩呢。不管咋說,父輩那一代人,只要你肯幹,就有班上,有房分,大家的生活基本差不多。現在,房子雖然按揭了一套,每月的還款壓力卻讓一家人過得節衣縮食,而且要持續好多年。

自己無過人之處,飯碗易碎,根本就不像表面上那麼風光。

大鵬很焦慮,卻無能為力,他祈禱那個黑色的時刻,晚些到來。


03


老馬參加完私董會後,百感交集。那些進軍高科技的學友們,摩拳擦掌,信心十足,而自己的公司卻日子艱難。一線普工稀缺一直難招,哪怕是計件薪資一提再提,也是鮮有報名的。老員工隨著年齡增大還逐年減少。


財務經理剛剛彙報說社保問題明年可能嚴峻了:社保將由稅務部門徵管,而且還要全額繳納,最低檔是玩不轉了。那意味著自己公司每年這一塊的支出要增加400多萬元,利潤是徹底沒了。萬一追查往年不足部分的補繳,那可能就吃不消了。


「第10期」盛澤紡織人:想問路在何方



回想這創業十幾年,真是一言難盡。

生意好做的時候,機器數量不夠,產量限制了規模效益,好容易貸款增加了機臺,人員卻一直沒招夠過。機器折舊沒到三分之一,各種環保政策嚴格起來,又咬牙投入了汙水處理設備。

反正每年賺點錢都投入到設備裡去了,根本就看不到餘錢,更別提每年都會有幾筆呆死賬。日夜操勞皺紋增加,髮際線後移,身子骨也大不如從前了。

60、70後員工逐漸減少,80後、90後又不大願意進車間做紡織,人工成本上漲速度遠遠超過了利潤增長速度,經常是老闆給員工打工,說出來誰信呢?

都說轉型升級,哪那麼容易。前期的研發投入時間、資金、人才壓力簡直就是幾座大山一般,想想就讓人窒息,很多次想幹脆關廠不幹了,奈何現在開廠容易,關廠更難!

04


小周在一家發展勢頭良好的紡織企業做體系,十年過去了,日子過得算是安穩,而在銀行系統工作的愛人,最近卻是愁眉不展。她的愁,來自於一條消息:今年上半年,四大行總共減少員工3.2萬人,在被裁的員工中,主要來自基層網點員工。


「第10期」盛澤紡織人:想問路在何方


讓銀行衰敗的原因是因為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迅猛發展,很少有人取現金了,也很少有人去ATM機轉賬了。

一日千里的科技,正使一切堅固的,變成脆弱的;使一切巋然不動的,變成變動不居的。

這太讓人感到殘酷,而她也隱隱地覺得,未來將會更殘酷: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跟你說。

本來衣食無憂的兩口子,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兒,這愈發逼近的恐慌無疑給他們平靜的生活投進了一塊巨石。

小周根據老婆的職業危機,也拿捏了下自己的職業安全指數,人工智能能替代的崗位太多了,自己的專業經驗怕是很快也就沒了市場。

將來怎麼辦呢?

「第10期」盛澤紡織人:想問路在何方


馬雲在2017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演講時非常肯定地斷言:未來的三十年會把很多今天看來很可能的事情變成了不可能,會把很多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而解決失業的關鍵在於你是否對藝術類的工作有無深刻的體驗。因為藝術是有用的,它能幫你在未來三十年找到工作,在機器時代贏得競爭。

難道30幾歲的人了,現在掉頭去研究藝術?小周夫婦對此茫然不已。

05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與紡織品息息相關,曾經作為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產業的紡織工業,現在被重新提出要求:老闆不僅要考慮加快創新速度,包括技術、產品、模式創新,還要考慮智能深度融入。這對很多中小微企業老闆來說,不敢相信又不得不硬著頭皮面對。

「第10期」盛澤紡織人:想問路在何方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能力。未來只有一種穩定,是你到哪裡都有飯吃。

這話耐人尋味,又頗像一碗雞湯。

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既有無限空間又顯得異常殘酷。

老闆想有更大擔當的力不從心;打工者本想踏實努力卻不得不面對突如其來的生存壓力,上有老下有下的不知所措。

曾經的夢想和躊躇滿志,曾經的信念和豪情萬丈,都開始淺淡恍惚。

生活也似乎不那麼美好如初。

「第10期」盛澤紡織人:想問路在何方


很多人想幹脆逃離紡織業,迴歸新農民角色,可是牽扯到社保、子女就學、退休歸屬地等系列難題,太多人看不懂未來,卻實實在在地與焦慮日夜糾纏。

沒有退路的打工者,在老闆重度思考內容裡,開始奔跑著學習,期望能掌握其中一項或一個點的高超技能,或許,這是目前紡織從業者擦乾眼淚後唯一能找到的繼續努力的目標。

盛澤的紡織人,咱不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