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好方法:孔子在兩千年前教給了學生,博學慎思 明辨篤行

孔子在《中庸》裡有這麼一段話:“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學習的好方法:孔子在兩千年前教給了學生,博學慎思 明辨篤行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人做學問就要廣博的學,審慎的求問,慎重的思考,明白的分辨,篤誠的踐行。如果還有沒學到的知識,以及學了還不能做到的,不要擱置;有疑惑沒求問的,問了還不知道的,不要擱置;有沒有思考的,思考而沒得到結果的,不要擱置;有沒分辨的,有分辨但沒辨別明白的,不要擱置;有沒實行的,有實行了但不篤實的,不要擱置。別人能夠做到一、自己就要做到百,別人能夠做到十,自己能夠做到千。果真能夠按此道而行,雖然愚昧一定能夠明智,雖然柔弱一定能夠強大。

學習的好方法:孔子在兩千年前教給了學生,博學慎思 明辨篤行

《中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教育專著,這個片段主要講了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度、方法、作用等。語言雖然很簡練,只是短短几句,但是富含很大的深意,很有哲理。做學問先要去問問自己的內心,這個審就是捫心自問的意思,我們博學的目的並不是為名、為利、為情、為色所用。

學習的好方法:孔子在兩千年前教給了學生,博學慎思 明辨篤行

明白了學習的目的,我們就要”慎思“,慎就是慎重用心的意思;思,就是要認真思考,而不能一知半解,而學問的真諦在於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這樣才能取得進步。明辨就是要有是非、美醜、善惡、真假的分辨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觀點和思想。

學習的好方法:孔子在兩千年前教給了學生,博學慎思 明辨篤行

人只有求學上進的心態後,而發自內心的求學,謹慎認真的去思考,這樣才能有辨別事物的能力,但是這一切光嘴上講是沒有的,必須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這就是要篤行。篤行就是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立刻去做。

學習的好方法:孔子在兩千年前教給了學生,博學慎思 明辨篤行

著名思想家顧炎武先生,在談到弘揚傳統文化時也強調“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即把做學問與立志結合起來,所以對“博學”做出新的闡釋:“博學於文,行己有恥”。孫中山先生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視教育,也造就了一代振興中華,再造文明的人才。他倡議在廣東設立兩所學校,一是黃埔軍校,一是廣東大學,並且把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做了全面統一的新釋,至今也是作為校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