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機器換人」之後,爲什麼工人卻比之前更累了?

機器換人”是近幾年製造業無法阻擋的浪潮,而走人力代工路線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富士康則一直是這方面的先行者。

據外媒報道,富士康“換人”計劃定調,迄今已經部署4萬臺自研的“Foxbot”工業機器人,並且按計劃,2020年前,富士康的自動化率將達到30%。

富士康“機器換人”之後,為什麼工人卻比之前更累了?

按理說,富士康流水線上坐擁如此多機器人,工人們應該會比以前更加輕鬆。但是最近卻有網友反應到,機器人代替工人之後,工人的工作卻比以前更累了。這是為什麼呢?

據網友透露,目前的機器人操作欠缺靈活性與精度,只能代替工廠裡簡單的機械的勞動力工作,而更加複雜的辛苦的的工作,機器人無法勝任,只能由工人來完成。也就是說,機器人把簡單的活幹掉了,工人就只能幹那些更累的活。

另外,還有一些在工廠工作的網友也提到機器維護的問題:

機器人正常的時候,人也得像機器一樣跟上節奏,機器人出故障時,人還得去伺候它。很多情況下,都是一線工人在做維護,隨著機器的損耗,故障率越來越大,反爾工人更加累了。

看來,“機器換人”並不像我們想象中那麼美好。

富士康“機器換人”之後,為什麼工人卻比之前更累了?

事實上,現在一些企業所謂的“機器換人”只是用機器簡單的替代人工,將機器人強硬地塞進工廠。這樣的換人只會徒增企業和工人壓力,而且也帶來了許多其他難以解決的問題。

1、“機器換人”不等於提高了工廠的生產效率

目前,機器人在產線上的使用大多是替代原本屬於普通工人的簡單勞動,尤其以廠內搬運、物流,五金行業的拋光、打磨、焊接、噴塗,電子行業的機械臂等使用較為密集。而這些機器人的使用大部分都未提高生產效率,即並未提高生產線的單位產量,僅僅是替代了原本屬於工人在該位置的簡單勞動,跟智能化生產帶來的質量更高、生產效率更高之間差距較大。

2、“機器換人”可能導致工人失業

如果以富士康的工廠替代率來看,未來工廠將減少將近一半的工人,這是一個不小的數額。即便其他企業替代率達不到富士康的水平,只有百分之二十、三十,也會形成一個龐大的失業大軍。儘管不少專家提到人的靈活性和變化性是機器人不可替代的,但目前的情況是不少勞動力職位已被機器人代替。所以在追求技術進步、生產力發展時,“落後”的、“被淘汰”的工人們的失業問題應如何解決?

富士康“機器換人”之後,為什麼工人卻比之前更累了?

3、機器可能會“吃掉”工人的工資

由於機器人和工人的競爭關係,企業擁有了與工人談價的籌碼。壓低工人工資、減少社會福利和保障、強迫工人在條件惡劣的生產線上繼續高強度工作的情況將有可能出現。而且機器人可以超長時間工作、不需要休息、也不用開工資,相較之下,工人就僅存有靈活性和頭腦,而這些優勢在流水線上並不明顯。

所以就目前而言,如何正確協調機器人與工人的關係、如何讓機器人融入工廠才是我們在“機器換人”的浪潮中真正應該思考的問題,而不是僅僅將機器人硬塞進工廠,把員工從工廠裡趕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