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石碑惊爆阆中,三陈街的起源或许追溯至宋朝!

北宋阆州人陈省华之子陈尧叟(太宗端拱二年〈989〉状元,官至宰相)

、陈尧佐(端拱元年〈988〉进士,官至宰相)、陈尧咨(真宗咸平三年〈1000〉状元,官至节度史),三兄弟以巍科重臣著名于时,世称三陈。于是家乡阆中将他们砥砺攻读的南崖石窟,取名读书崖,又称状元洞,后又在此处建三陈书院;还将他们居住的街道取名三陈街。

藏于古城的三陈石碑,也许把三陈街的起源上溯到宋朝。 这块珍贵的石碑,是1998年三陈街改造拆迁,七里镇民工挖土方时挖出的。见上面有图案文字,心想绝非寻常之物,便搬回家中。中医罗竞雄先生得知后,赴乡下寻访,费尽周折,终于购买运回城内,现已装上木架,精心收藏。

一块石碑惊爆阆中,三陈街的起源或许追溯至宋朝!

石碑

笔者曾访问过石碑收藏者罗竞雄先生。石碑宽约60厘米,高约40厘米,青石质地,保存较好。上部刻有两条鹿、两丛花,一条飘带贯穿其间。下部刻有一字排开的三个门洞,三门之间用隶书阴刻四行四字句。据罗先生考证分析,鹿表示“禄位高升”;两朵大花象征(左二行文字)“二士双元”;其中一朵花心是三瓣,映照(左行文字)“一星三泰”;另一朵花心四瓣,则是(右行文字)“四人同朝”的图解;下面三个门洞整齐排列,喻示(右二行文字)“三陈一街”,也表明三兄弟跨越“龙门”,功成名就。碑上另无文字,但上部装饰图案的风格特色,与宋朝吉祥纹样无异。这说明,这块石碑应是三陈中最小的尧咨高中状元之后,阆中人感念陈氏父子兄弟为家乡带来的荣耀,确定街名时镌刻的。即是说,可能宋代就有了三陈街,这与陈氏后代在《家谱》、《宗谱》的记载也是吻合的。

一块石碑惊爆阆中,三陈街的起源或许追溯至宋朝!

阆中状元洞

笔者对三个门洞并列和“三陈一街”四个字很感兴趣,以为除罗先生分析的意思以外,也许还说明三兄弟在考取功名以前,已是分户三家了。最早考取功名的是老二陈尧佐,中进士时25岁,比次年考中状元的兄长尧叟小两岁,比18岁的弟弟尧咨大7岁。最晚考取功名的尧咨30岁中状元,时年尧叟39岁,尧佐37岁。在他们相继获取功名之时,都已算成年了,婚配分户并居一街的可能性很大。他们考取功名做官后,举家北迁,再也没有回过家乡了,所以乡人对“三陈一街”感念特深,也许这才是三陈街名的由来。(刘先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