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達人」唐朝明35年練成「養豬祕訣」

「围观」“达人”唐朝明35年练成“养猪秘诀”

「围观」“达人”唐朝明35年练成“养猪秘诀”
「围观」“达人”唐朝明35年练成“养猪秘诀”「围观」“达人”唐朝明35年练成“养猪秘诀”

唐朝明給豬兒餵食。

每天早晨五點,廣順街道工農茶葉產業社區13組養殖戶唐朝明準時起床,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先逛一遍豬圈,查看整體情況,再給肉豬準備豬飼料、清掃豬糞便、消毒豬圈……

今年73歲的唐朝明,從土地承包到戶那年,就開始養豬,至今已經35年,被當地群眾譽為養豬“達人”。

「围观」“达人”唐朝明35年练成“养猪秘诀”

向養豬戶傳授相關經驗。

吃住在養豬場

談及自己的養豬經歷,唐朝明回憶說,“其實也沒有啥,就是過去窮日子過怕了,所以才搞起這生豬養殖。”上世紀80年代,唐朝明住的是土坯房,全家精心“伺候”著幾畝地,種的都是傳統農作物,即便豐收了,糧食也僅夠家裡人吃,遇到歉收時,全家人填飽肚子都成問題。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唐朝明開始盤算著養豬,從此踏上了養豬之路。

第一年,唐朝明買了5頭仔豬飼養。由於經驗不足,對疫病防控、控溫、控溼等措施一無所知,不到20天,5頭仔豬死去3頭。捧著死去的小豬,唐朝明很沮喪。“我一定要在最短時間內,全方位掌握餵養技術。”唐朝明不斷為自己鼓氣,告訴自己萬事開頭難,功夫不怕有心人,要堅持才有希望。

唐朝明吃住都在養豬場,時刻關注豬的異常變化。為了學習先進養豬技能,她前往成都參加養豬培訓一個月,每期堅持收看央視農業頻道“致富經”欄目,經常購買養殖書籍為自己“充電”。

養豬場的活堪稱一個系統工程,從剡豬、選種、配種、接生、打針喂藥、消毒到衛生打掃、分欄、拌食、配料、育肥……大大小小20餘項工作,唐朝明樣樣操心。

給豬兒建“睡床”

和所有養豬戶一樣,唐朝明的豬舍,豬兒“四腳不離地”。

直到2013年冬的一個夜晚,一頭豬崽出生後沒幾天就萎靡不振,唐朝明一摸豬鼻子,她當即判明,是感冒了。彼時天氣異常寒冷,情急之下,唐朝明抱來棉被,給小豬裹上,自己也睡在了豬圈一角。

最終,小豬存活下來。唐朝明左思右想,最後“腦門大開”:何不像人一樣,讓豬睡在床上?

說幹就幹,唐朝明開始給豬兒建“睡床”。

“睡床”距地面有20公分高,每張床都是用一根根鐵條或鐵管焊接而成,且四周有護欄。“這樣的‘睡床’很科學,豬的排洩物會直接排到地面上,不會滯留在床上。”唐明朝介紹。“睡床”便於清掃,更重要的是能夠大大降低豬生病的幾率。

唐朝明先後花了5萬元,建了50張懷孕床、產殖床、保育床、嬰兒床。“不同的階段都要在不同的睡床上飼養,這樣可以避免疾病傳染,才能保證豬的健康生長。”唐朝明說。

不僅如此,唐朝明還投資2萬元,安裝了5臺淨水器,讓豬兒喝上乾淨的自來水。

唐朝明認為,給豬提供了好環境,豬的心情會變好,肉質也會更好。“從多年的養豬經驗看,豬是有靈性的動物,你好好養它,它就會好好生長,我相信它會懂我的情。”唐朝明說。

每天與豬進行“交流”

“豬跟人一樣。”這是唐朝明的一句口頭禪。每天,她都要和豬兒“交流”:“小乖乖,你想吃啥,要愛乾淨。”

在唐朝明看來,豬不僅在生理、病理等方面跟人一樣,而且知冷暖、懂感情。因此她喂料,給豬看病,總喜歡“將心比心”,自己感覺天氣涼了,就會想到豬。哪頭豬突然“情緒不高”或者不搶食了,她就迅速跳進豬圈查看,判斷是否生病或腸胃不好。剛生完小豬的母豬身體虛弱,晚上要喝水,唐朝明就提前燒上開水,涼在敞口的盤子裡,加上一定量的補血中藥,過三四小時就端到豬圈給母豬喂。

對於豬的飢飽冷暖,唐朝明總是悉心照料。她愛人說,“老伴對豬比對他自己還好。自己有什麼生瘡害病,也沒見她那麼牽掛。”

唐朝明的女兒也有怨言。有一次,女兒過生日,在廣順一家餐館請客。碰巧,唐朝明豬舍的一頭母豬正在下崽。到了中午開席時間,遲遲不見母親的身影,女兒打了七八個電話催促。唐朝明居然說,“吃飯哪有我的豬兒重要,我來不了。”

也難怪,在唐朝明眼裡,圈裡的豬和自己朝夕相伴,每一頭都是自己的特殊“兒女”,時間一長,感情也就越來越深厚。

如今,唐朝明的豬場裡,飼養了3頭公豬、50頭母豬,每年能產仔豬1000頭左右。“掙錢不掙錢無所謂,關鍵是,我喜歡養豬,喜歡和豬朝夕相處。

唐朝明養豬出名後,當地村民、甚至瀘縣、隆昌、永川、大足的養豬戶都前來“取經”。唐朝明從不保留,總會手把手傳授相關經驗,“我只想讓養豬戶少走彎路,多掙點錢。”據不完全統計,近5年,至少有50多個養殖戶找唐朝明“學藝”。

唐朝明坦言,養豬是她喜歡的事情,她還會繼續做下去,而且要做得更好,“我要養最好的豬,給行業做標杆;我要提供最健康的豬肉,讓消費者放心。”

「围观」“达人”唐朝明35年练成“养猪秘诀”

記者:張 菁

「围观」“达人”唐朝明35年练成“养猪秘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