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娘守着秦岭山中老屋,给孙女养了五只公鸡,留了两大篮子板栗


有道路,有竹林,有老屋,这里还住着一户人家。腰竹沟有24户,之前介绍了四五户,重点写了两户,今天讲讲这一户人家的故事。腰竹沟是掌状结构,沟中还有很多分叉。图中这栋老房子,就是其中一个分叉深处。

这户人家4口人,户主姓白。一个老母,两个儿子,以及大儿子的女儿。女子不在家,在几十公里外的江口镇打工。走进院子里,几大串金黄的玉米棒子,以及一大堆连着茎秆的黄豆,被悬挂、堆放在屋檐下。山中的日子就是这样,秋季时映入眼帘的全是收获的景色。

“厨内菜肴皆可口 房中茶饭尽称心”,这副被贴在厨房门上的红对联,写尽了秦岭山里农家最朴实的愿望。有口饭吃,有杯茶饮,住在这深山之中,坐看春华秋实,平静地过完一生,这生活的意境,是多少人的追求?如果菜肴可口、茶饭称心,那就太美了。


土豆刚刚从地里挖出来,上面还带着泥。盛放在一个竹篮子里,个头鸡蛋般大小。土豆原产地不是中国,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陕西兴平县志记载,16世纪时它已传入我国。见此土豆又犯强迫症,不好意思数,根据一层50个左右计算,这一篮子约有300-500个。

探访这一户人家的时候,老大娘的两个儿子都到沟里修路去了,只有她一人在家。问清来客大致情况,遂搬出小板凳相邀歇息。我们听不大懂女主人的陕南话,但能感受到山里人对外来客的毫无戒备。住在这样的地方,一年中鲜有陌生人闯入。

走进堂屋,头顶挂着几串腊肉。秦岭南坡的人家,大多有养猪制作腊肉的传统。每逢冬腊月,也就是“小雪”至“立春”前,宰杀养了一年的肥猪,撒上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等香料,慢慢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燃烧的烟火熏烤。


“今年收了有六七百斤栗子,价格四块多一斤。”见这户人家“扶贫连心卡”上,主要经济收入一栏写着“板栗”二字,于是询问今年收成。“就剩这点了,是给孙女准备的,回头给她送过去。”女主人指了指篮子里的板栗,然后捧了一大捧递给我们。

山里人实诚,把来者都当成客。知道老大娘留下的栗子有用途,我们也不便提出购买。只从递上的栗子中,捡了两三个品尝。“多吃几个嘛,别不好意思。”见我们腼腆,老大娘更显热情。老屋边上的竹林几乎盖住了屋顶,竹叶在秋天里仍然葱葱翠翠。

两只大公鸡,从鸡舍里溜达出来。浅一脚、深一脚,走得小心翼翼。“孙女让我给她养的,总共五只呢。”“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要比漂我第一。”眼前这一幕,让人禁不住联想起儿歌中的旋律。


一块石磨的上扇被悬挂在墙上,磨眼都已经长出了青苔,想必已是许久未用了。科技在山里的传播速度,远远不及城市来得快。电被发明出来这么久了,其实电力取代人力,在山里也就是最近十多年的事。而城里已经快普及的手机信号,山里还时有时无。

时光寂静、岁月轻柔。站在高处看这栋老屋,此处尚有人烟。柴房里正烧着火冒着烟,里面煮的是一大锅猪食。本组照片拍摄于2018年10月13日,地址秦岭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广货街镇北沟村腰竹沟,近期将集中发布行走腰竹沟的图文,欢迎关注“专业行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