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老屋建成200年,10余栋楼房将其围在中间,看看咋回事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提升,农村处处可以看到漂亮的楼房,即使在大山之中也不例外。在皖西南山区,有一栋楼房建造得颇具特色,房子中间的一楼是堂屋,二楼是客厅,两边的房间从外面看,形状似两个镶嵌着玻璃的圆柱体,远远望去,别有一番韵味。不过,楼房左边有着200余历史的老屋亦吸引人眼球,与漂亮的楼房对比鲜明。图为2020年2月17日拍摄的楼房。

老屋分为三重,分别是上、中、下三个堂轩,其中,上、下两个堂轩的墙壁由青砖砌成,中堂轩则是砖木结构。老屋的每个堂轩之间设有天井。据村民们介绍,现存的老屋是20余户村民的公共建筑,尽管家家户户建造了楼房,但这栋老屋堂轩没有拆除,每逢过年过节,都安排有人“值年”、“值节”。图为老屋的大门上张贴着红对联。

老屋大门的两块门扇上分别张贴着“文臣”、“武将”字样,这些字是值年的村民用毛笔在红纸上写的。老屋有着200年历史。虽然屋顶盖的是泥巴瓦,但村民经常翻盖,堂轩基本保存完好。相传,在过去年代,大山里的村民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方便,将房子建在一起,并在房子的中心位置设立公共的堂轩,以供大家在一起开展节庆和农事活动用。图为老屋的大门。


在上个世纪,20多户村民全部住在一起,受地理位置限制,有的村民家只有两间房子,社会快速发展,老屋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后来,有的村民搬出老屋在其它地方建造了房子,有的村民则将搬出去村民家的老屋屋基买下来,然后进行扩建。渐渐地,老屋除公共建筑三个堂轩外,剩下的老房子几乎都拆除了。图为老屋的中堂轩。

“我家楼房是在拆除原来三户人家老屋的屋基上建造的,比以前宽敞明亮多了。”一位老人说,原来的老屋里,有的人家室内一年到头根本晒不到太阳,见不到阳光。图为堂轩东头的走道。

老屋堂轩东边的墙壁重新粉刷一新,窗户也是后来更换的。老屋的堂轩位于整栋老屋的中心位置,村民们都围着堂轩建造房子,如今,老屋除堂轩外均已拆除,还有十余户人家在堂轩周围建造楼房,将堂轩围在中间。

这是老屋的上堂轩,通过天井,阳光照射到里面。如今,在堂轩的东西两面都建造了楼房,将老屋围在中间。村里的老人说,虽然家家楼房里都有堂屋,但老屋的堂轩还保存着,目的就是方便逢年过节大家在一起开展庆祝活动。

老屋的堂轩只有一层,村民们将木材等东西直接架在两根柱子之间。往年,老屋可谓寸土寸金,村民们充分利用里面的空间,合理规划,把不常用的农具等架在“空中”。

老屋除了前面的外墙是青砖外,后面的墙壁基本上是土砖直接砌起来的,屋顶盖的是泥巴瓦,这样的房子最怕漏雨,老屋能保存至今,实为不易,200年来,村民们经常维修。“就像值年一样,每年都有人负责维护工作。”村民说。

以前,山里建造土砖屋的砖、瓦等材料都是村民们自己生产制作出来的,如今,这种砖和瓦已经没生产了,并且很难购买到,村民们拆除老屋的砖和瓦不浪费,作为维修堂轩之用,并且将瓦堆放在堂轩的屋顶上,哪里漏雨,爬上屋顶直接用瓦翻盖一下,很方便。山村十余户村民建造漂亮楼房,将200年老屋围在中间,成为一道别样景观。您的家乡有这样的建筑吗?图为村民将成堆的泥巴瓦放在屋顶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