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2年教齡的他們,爲了高薪選擇做網際網路教師,後來怎麼樣了?

導讀

1、“互聯網+教師”被需求發展

2、“互聯網教師”拿什麼去競爭

*7年教齡,薪水翻十幾倍

*2年教齡,奔跑的小馬


教師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挑戰,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教育領域發生著深刻變化!選擇做互聯網教師的他們,後來又有什麼樣的變化?

7年,2年教齡的他們,為了高薪選擇做互聯網教師,後來怎麼樣了?

“互聯網+教師”被需求發展

現在知識的取向不像是從前那般單一,“互聯網+”背景下知識取向多了“優質”選擇,當下教育對知識的渴望,讓知識朝著個性,靈活,精準,優質方向在不斷髮展,來滿足“渴望”!利用互聯網找全世界最優秀的文學家教語文、最優秀的數學家教數學,最優秀的物理學家教物理、最優秀的歷史學家教歷史…也不無可能。

我們都想享受最優質的資源進行教學培訓,教師可以說是知識的代言人,面對教育需求,教師身上又多了一份責任擔當。“互聯網+教師”的專業發展,是被需求的發展,這裡小編給到老師們分享一個數據根據BOSS直聘發佈的《2017互聯網人才趨勢白皮書》,2017年新增教育培訓企業11.2%,招聘需求上升至第二,佔所有細分行業的15.3%。市場大需求教師懂變革,教育才有革新!

7年,2年教齡的他們,為了高薪選擇做互聯網教師,後來怎麼樣了?

“互聯網教師”拿什麼去競爭

“折騰人”或許是小編在互聯網圈聽到的最多的話了,更何況是教師,教學的流程始終都包括六個方面。即:備課、授課、輔導、作業、考試、評價。體制內教育是一對班,而 “互聯網教育”是一對一,更多的就是互聯網教師與學生的“對手戲”!

在大市場的被需求下,有著豐厚的薪資滿足下,以小學教師為例小編從各大論壇調查知道了,互聯網教育知名行業給到薪資平均在7000左右/月,很多老師轉型做“互聯網老師”,各行各業免不了的就是優勝劣汰,在大市場中你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7年,2年教齡的他們,為了高薪選擇做互聯網教師,後來怎麼樣了?

小編也採訪到了有著7年教齡的張琪老師和剛接觸互聯網教育的馬婷麗老師!(實例化名)

7年教齡,薪水翻十幾倍

張琪老師是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大三開始做家教,教的是語文學科,剛開始做家教的時候也是為在掙點生活費,那時候的課時費用不到50塊錢,跟很多大學生一樣找兼職在很多招聘平臺上發佈需求,在機構或是小作坊都做過兼職!

2012年張琪畢業了,因為手上有了一定的生源所以畢業後也還是做著兼職補課老師,暑假可以說是最忙的,每天都排了5個學生以上,幾乎是滿上海跑,可能還是年輕覺得有無限精力,剛畢業出來一個月能入1萬多塊錢,也算很體面,但是精力有限跑了兩年張琪老師跑不動了,因為很多時間都花在了路上,想結束這樣的奔波也想安定下來!

7年,2年教齡的他們,為了高薪選擇做互聯網教師,後來怎麼樣了?

在2014開始接觸了互聯網教育,嘗試線上授課,剛開始做的是在教育機構的錄課的形式,在視頻裡可謂是使出渾身解數,對著一臺攝像機手舞足蹈的講課,錄播的課程點擊量也很高,平臺抽取20%的費用,自己一個月也能拿到3萬+。

隨著市場發展在2016互聯網最流行的是直播,張輝老師也開始做了直播,一節直播課有上百學員在電腦前聽課,收入也是相當可觀,直播上也有很多同學提問題,可以想象上百的學員在屏幕上提疑問,你該回答哪一個,後來張琪老師也說到了自己的苦惱,也在反思自己。

這樣的學習學生能消化自己講的知識嗎?

張琪老師也跟小編聊到當初剛開始做家教的時候,面對面個學生交流互相討論的場景,想到了進入教育行業的初心,這麼多年來可以說是“除了做教育,我什麼都不會”!這也是張琪老師在2017年正式轉型做“一對一” 線上教學的原因。張琪老師也說了“因為多年來接觸了互聯網,再回到學校上課自己也不適應了,再加上薪水,學校是沒辦法給到的!”


7年,2年教齡的他們,為了高薪選擇做互聯網教師,後來怎麼樣了?


互動核心

張琪老師也和我們談到了“一對一”線上教育的課堂最核心,就是互動核心,就是進行時的互動互動再互動,從應對萬一式(

Just in case)的學習到現用現學式(Just in time)的學習!

互動目的是為了確保學生真正學到了東西。所以在我的課上,基本上每隔2分鐘就會進行提問,讓學生一直保持思考狀態。

學生聽懂了和真正學會了是兩碼事。學生只有在老師啟發下經歷不斷思考,不斷嘗試,不斷探索的過程才能真正學會。所以每講一個知識點後,設計不同難度及緯度的問題,以及要學會使用線上授課系統便捷迅速地展示,會幫助學生更有效率的掌握知識點。

如果是在加一條競爭力的話,或許是我進互聯網教育行業比較早吧!不需要坐班,不需要跑校區,有更多的精力來備課,提供優質的課堂,家長學生自然會選擇你!

7年,2年教齡的他們,為了高薪選擇做互聯網教師,後來怎麼樣了?

2年教齡,奔跑的小馬

小編在採訪發現,薪資是令應屆畢業生選擇做互聯網教師這份工作的最大原因,但也不是所有老師都能如願。

馬婷麗老師是個非常開朗自信的女孩,從北京大學畢業出來就開始加入了互聯網教師的行業,在這份工作中,小馬(簡稱)開始產生了自我懷疑和焦慮中,上課不會調動課堂氣氛,也不擅長和家長溝通,入行的人都知道,在機構裡,老師的受歡迎程度和他們的收入是掛鉤的,老師受歡迎學生就更願意報他的課程,前期小馬的課真的是少得可憐,大部分時間都回去刷題和分析課程中。

在刷題的這段時間真的很絕望,堅持了半年多的時間!不斷的完善課件,小馬也說開朗到“沒心沒肺”可能是自己的一大優點,如果開始就放棄沒堅持下來的話,也不知道原來自己還挺能賺錢,現在每月都有2萬多的收入。

小編也看到了小馬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是笑得挺“沒心沒肺”的。她說現在是愛上了這種你付出就有收穫的感覺,其實有那麼大的轉變,

核心就是在課堂的設計上。

7年,2年教齡的他們,為了高薪選擇做互聯網教師,後來怎麼樣了?

從課件到教案,摳到每個字

課件PPT設計:因為上課時學生經常看不到老師,只能看電腦屏幕上老師演示的PPT課件,所以,老師本身應該是一個好的PPT設計者,排版圖文必須要好看。

7年,2年教齡的他們,為了高薪選擇做互聯網教師,後來怎麼樣了?

教案的設計:教案的設計要在腦海裡過一遍,小馬也說自己是一個戲精,教案的設計過程都會聯想和學生上課的各種狀態,這個學生是這樣的性格都是獨特的存在個體,有的學生一開始就能進入學習狀態,有的是中間,有的是尾聲,所以教案自己要分段,這個段是時間段,經過對學生的縝密調研,個性分析進行教案階段調整!

翻轉課堂: 對於自學能力強的學生,我會佈置超越考試本身範圍的材料讓學生課後查找資料、觀看視頻進行自學,課堂上討論並答疑,希望能幫學生跳出考試表面的考點,更深層次的體會並理解考試中隱藏的思維方式。

現在小馬每天都有排課,而且也很享受去和學生交流,雖然辛苦但很快樂。對於未來,小馬也是沒想太多,只要時間協調過來,有學生願意聽,她會一直和學生一起成長下去!

7年,2年教齡的他們,為了高薪選擇做互聯網教師,後來怎麼樣了?

經過小編對這兩位互聯網教師的採訪深刻體會到了“折騰人”。想做好一名“互聯網教師”好的教學內容永遠是所有互聯網教師的核心競爭力,而好的教學內容是不斷在教研或培訓中提高並更新的,

一個好的互聯網教師,往往是一個好的課程設計師,也是一個互動師

7年,2年教齡的他們,為了高薪選擇做互聯網教師,後來怎麼樣了?

過去,教材是學生的世界;

現在,世界是學生的教材。

作為知識的代言人,互聯網教師就是帶領著學生一起與社會在互動中進行深度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