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權納賄又如何?康熙說了,這個人不能離開我身邊!

說起清朝的貪官,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和珅,而和珅之所以會成為乾隆朝的鉅貪,必然是跟乾隆對待他的態度有關係的。和珅是乾隆身邊的近臣,乾隆對他寵信有加不說,還把自己最喜歡的女兒固倫和孝公主嫁給了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要知道“固倫公主”可是清朝對皇后之女,也就是嫡女的稱呼,固倫和孝公主明明是惇妃汪氏所生,卻得了一個嫡女的名頭,可見乾隆多喜歡她,也由此能看出乾隆多抬舉和珅。

招權納賄又如何?康熙說了,這個人不能離開我身邊!

和珅出身貧寒,能得乾隆寵信自有他的能力,但也與他擅長揣摩乾隆的心思有關,其實歷朝歷代裡,能掌握皇帝心意的官員,都沒有混得差的,當然,結局不論。今天我們來說一個乾隆爺爺康熙的臣子,也是個善於揣測聖意之人,真比起來,恐怕比和珅還要高出那麼一截。

話說有一年,康熙跑到泰山去旅遊,突然心血來潮要題個匾額展示一下自己的書法技藝,這皇帝要題字,泰山的地方官員們肯定是高興得合不攏嘴啊,於是趕緊伺候起來。康熙略一沉思,打算寫個“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而小天下”,誰知一提筆,就把“而”字的第一劃“一”寫得太靠下了,這要是繼續寫下去,字跡不就不整齊了嘛,康熙很鬱悶,表情都委屈了,你說他一個皇帝也不能說“我寫錯了重來”,這面子還不丟完了。正在尷尬時,旁邊一個名叫高士奇的大臣挺身而出,對康熙說“陛下是要寫‘一覽皆小’嗎?”,康熙舒服了,趕緊把這四個字寫完,畢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也說得過去。怎麼樣,這位高士奇揣摩聖意的本事還挺大的吧?

招權納賄又如何?康熙說了,這個人不能離開我身邊!

另外還有一件事,也發生在泰山,說康熙、納蘭明珠和高士奇遊覽到了一座偏殿,康熙突然襲擊身邊的兩個親信,問他們“咱們今天像什麼?”,納蘭明珠回答“像三官菩薩”,高士奇立刻“噗通”一聲跪在康熙面前,高聲說“高明配天!”,嚇得納蘭明珠汗都下來了。至於為啥納蘭明珠要流汗,也挺好理解,他居然把自己和高士奇放在了跟康熙同等的位置上,還說三人像道教裡的天官、地官和水官,這不是找死麼。而高士奇大喊的“高明配天”一句,應該是出自《中庸》的“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大概意思就是說康熙崇高光明和天一樣,赤裸裸的拍馬屁,不過想也知道,這馬屁拍得康熙很舒服。

招權納賄又如何?康熙說了,這個人不能離開我身邊!

所以高士奇始終將康熙的心牢牢抓在手裡,就算被人彈劾招搖撞騙、收受賄賂,也一直沒有徹底翻船,公元1689年,因遭人實名舉證彈劾,高士奇辭官歸鄉,他賦閒在家時,康熙還給他寫信,信中殷殷叮囑“念爾江湖遠隔,苦楚頻躬,……爾當寬心自養,不必多慮。”,隨信還送了一堆人參蜜餞給他補身體,幾個月後又千里迢迢寄一把親手題詩的扇子給他,詩云“故人已久別三年,寄語封書白日邊;多病相鄰應有意,吟詩每唸白雲篇。”,這思念之情簡直是呼之欲出了。

招權納賄又如何?康熙說了,這個人不能離開我身邊!

公元1694年,清廷設館編撰《明史》,康熙趁機召高士奇入京,又復了他原職。公元1697年,康熙御駕親征噶爾丹,高士奇隨駕。公元1698年,高士奇第二次賦閒回家,康熙的思念無處安放,於是又給他寫詩,後來康熙幾下江南,都點名要高士奇接駕,而高士奇的家鄉就是浙江紹興府餘姚縣。公元1703年,康熙第五次南巡,實在不想再跟高士奇分隔兩地,於是又把他帶回了紫禁城,然而公元1704年6月,高士奇病逝,康熙親自給他寫了一副悼聯,“勉學承先志,存誠報國思”,並賜諡號“文恪”。

招權納賄又如何?康熙說了,這個人不能離開我身邊!

高士奇一生得康熙尊重關懷,在旁人看來可能是極大的福氣和榮耀,但於他而言又何嘗不是一份沉重的負擔,他於公元1669年入太學,初見康熙,就因為康熙喜歡他的理學文章,被賜予了會試資格,之後便踏上了仕途。公元1678年,康熙設置南書房,以加強皇權,高士奇奉旨進入南書房伺候,從此就再沒離開這方寸之地,連家都被康熙一紙令下,安在了大內“苑西”。高士奇善於揣摩康熙的心思,但同時也很感念他的知遇之恩,拍出來的馬屁裡多少都帶著點真情實感。

招權納賄又如何?康熙說了,這個人不能離開我身邊!

《清稗類鈔》說高士奇工作辛勞,上班時間從不離開南書房,甚至連廁所都不上,只要康熙叫到他,他必然能馬上出現,而且即便是酷暑時節,他也穿著整整齊齊的朝服,連汗都不會出,和他一起當值的同事們都覺得他“生有異質”。而且他為了深入瞭解康熙,常在身上揣一袋金豆子,下了班見到康熙身邊的小太監,就散金豆子向他們打聽康熙的起居習慣,一袋金豆子一般也就只能用一天。當年高士奇雖是得了康熙親賜的會試資格,但他半個月內二試都是第一,後來他當了統制總裁,輪到他進講《周易》時,他必定熬夜把第二天要講的內容完全搞懂了,才敢睡覺。說起來拍馬屁能拍到高士奇這種程度的,也就難怪康熙不喜歡了。

招權納賄又如何?康熙說了,這個人不能離開我身邊!

對於高士奇此人的評價,後世也是褒貶不一,他的才華自不必說,就算是為了討好康熙,估計也是飽讀詩書的,他留下了頗多著作,且還是一流的書畫鑑賞家和收藏家,但《清史稿》說他“憑藉權勢,互結黨援,納賄營私,致屢遭彈劾,聖祖曲予保全。”,說明他在做官上也沒有那麼清廉,不過康熙親賜的諡號“文恪”二字,就不知他當不當得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