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套房子我不给他了!68岁老人立下遗嘱却要撤回,公证专家:这个可以

5套回迁房遗嘱公证给儿子

摔伤入院儿子竟没露面

冰城68岁老太寒心了想撤回遗嘱公证

公证专家:这个可以有

近年来随着冰城老年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明,立遗嘱已经不再是老人们讳莫如深的话题了。家住哈尔滨市的王大娘,有一儿一女,三年前王大娘立下遗嘱并进行公证,将五套回迁房在去世以后留给儿子。

可没想到,有了这份“尚方宝剑”,儿子不孝的面目渐渐显露出来。前一段时间老人摔伤入院,儿子竟然没露一次面。16日王大娘向本报新闻热线来电,询问遗嘱公证是否可以撤销。对此,哈尔滨公证处家事法律服务中心主任丁龙表示,像王大娘这种情况,可以撤销遗嘱公证。


5套房子我不给他了!68岁老人立下遗嘱却要撤回,公证专家:这个可以



拆迁得了五套房

老太立遗嘱全部公证给儿子继承

王大娘今年68岁,老伴去世多年,她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拉扯一双儿女长大成人。然而,儿子晓峰高中没毕业,就开始“混社会”。王大娘年轻时脾气火爆,晓峰因为辍学挨了母亲不少打骂,母子二人关系非常紧张。结婚后,他与母亲的关系也没有太多改善。令老人欣慰的是,女儿丽丽大学毕业后成为哈尔滨市一家三甲医院的大夫,对王大娘也是百般孝顺。

五年前,家里一块土地被征收后,王大娘分到五套回迁房,她和儿子各留下一套自住。王大娘没有养老金,女儿每月都会给她生活费。她还把其余三套房子租了出去,租金大部分用来支付两个孙子的日常开销。

王大娘世代都是农民,虽然住进了楼房,但她“养儿防老”的观念并没有转变。2016年夏天,考虑到自己年纪越来越大,儿子经济条件不如女儿,再加上两个孙子补课费和兴趣班每月花费大,王大娘在亲属的劝告下,在公证处办理了遗嘱公证:等她去世以后,将五套房产全部留给儿子继承。遗嘱中并没有给女儿的财产,但王大娘觉得女儿能理解她。对此,丽丽也并没有多说什么,“只要老人高兴,她愿意咋样都行”。

老太摔伤住院半个月

儿子儿媳竟没露面

“之前,我儿子两三个月才来看我一次。刚做完公证那半年,他每个月都带媳妇、孩子过来。”王大娘告诉记者,2016年入冬后,儿媳还花一万元给她买了一件皮草。一生节俭的王大娘穿上了昂贵的裘皮,乐得逢人就夸儿子媳妇“孝顺”。

然而好景不长,孝顺体贴的儿子儿媳显露了真容:虽然住在一个小区里,但两人又是两三个月才来看一次老人。今年除夕团圆饭,只有女儿一家三口陪着王大娘,晓峰一家根本就没有现身。

过年后不久,王大娘走夜路滑倒在一块冰上,造成腿部粉碎性骨折。女儿闻讯后第一时间把王大娘送到医院。令王大娘心寒的是,住院半个月期间,儿子儿媳竟然一次都没露面。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在家休养的日子,女儿每天下班后开车将近一小时到家来伺候她,儿子则半月才来打一次照面。

“房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本打算等我不在了,房子都留给儿子。没想到,他的表现让我特别心寒。”电话中的王大娘说,她腿部康复后,越想越不是滋味,“我想撤销以前的公证遗嘱,谁为我养老送终房子就归谁。”

哈尔滨公证处家事法律服务中心主任丁龙:遗嘱公证可以撤销。

针对王大娘家的情况,哈尔滨公证处家事法律服务中心主任丁龙表示,王大娘的遗嘱可以撤销。

他告诉记者,遗嘱是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处分其个人财产或者其他事务,并在其死亡时发生效力的单方法律行为。

因此,在遗嘱发生效力前,立遗嘱人可以随时变更或撤销所立的遗嘱。根据法律规定,公证遗嘱具有优先效力,如果立遗嘱人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公证遗嘱为准;立遗嘱人以后的自书遗嘱和代书遗嘱等不能撤销、变更公证遗嘱。

立有数份公证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公证遗嘱为准。遗嘱公证办理完毕后,立遗嘱人可随时到公证处撤销、变更该公证遗嘱。鉴于王大娘2016年办理的遗嘱经过了公证,如要变更或撤销原公证遗嘱,需要到公证处重新办理,否则不能变更或者撤销之前办理的公证遗嘱。

  • 丁龙提醒,遗嘱的变更与撤销是有条件的:
  • 首先,遗嘱变更、撤销时,立遗嘱人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第二,遗嘱的变更、撤销须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遗嘱人因受胁迫、受欺诈而变更、撤销遗嘱的,不发生相应的法律后果。
  • 第三,遗嘱的变更、撤销须由立遗嘱人亲自到公证处依照法定的方式与程序办理。


丁龙说,遗嘱公证办理完毕后,立遗嘱人对于遗嘱中所涉及的房产等财产仍享有完全的处分权。立遗嘱人可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房产交易或房产赠与将房产所有权人变更为遗嘱受益人,也可通过房产交易或房产赠与将房产所有权人变更为其他人,不必受公证遗嘱的限制。(除公证专家外,受访人为化名)

为预防纠纷减少诉讼,

丁龙建议老年人

最好在行为能力健全的时候

提前办理公证遗嘱,

合理安排自己的财产流向,

不要让财富成为家人反目成仇的枷锁,

而要让财富成为

留给亲人最好的礼物与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