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香菇「第一關」

决胜香菇“第一关”

鄖陽網訊“現在正是香菇養菌的關鍵期,一定要做好翻堆和刺孔管理。按現在市場價,春節前這茬香菇售出後,能淨賺3萬多元!”這些天,天剛矇矇亮,貧困戶劉國鳳就起床在香菇大棚裡忙碌。看著潔白旺盛的菌絲,劉國鳳滿臉喜悅。

劉國鳳是楊溪鋪鎮劉灣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她前兩年出車禍右腿受傷,幹不了重活,一家四口就靠丈夫打工維持生活。去年,夫妻倆決定在香菇小鎮發展香菇“試試看”。這一試,可把他們高興壞了——去年冬天,劉國鳳承包6個香菇大棚純收入2萬多塊,一舉脫貧摘帽。

劉國鳳順利脫貧摘帽得益於選擇了一個好產業。在脫貧攻堅決勝時期,我區緊緊圍繞“決戰貧困,決勝小康”目標任務,積極探索產業脫貧新路徑、新模式,將香菇作為百姓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打造,實現百姓脫貧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7月至9月是第一關,主要是完成建棚、制棒、消殺、運輸、點菌、養菌等工作。特別從9月3日到9月15日,是香菇產業成敗的前提和基礎,是第一關的關鍵。面對3500萬棒的目標任務,在時間緊、任務重的前提下,領導幹部坐鎮指揮,統籌協調,1.4萬名黨員幹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以實際行動打贏了香菇第一階段攻堅戰。

决胜香菇“第一关”

立足資源優勢 打造香菇品牌

我區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國家限制性功能開發區,屬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國家級貧困縣。全區有貧困村340個(省定重點貧困村85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9301戶163166人,貧困發生率達到32.58%。

全區貧困人口數居全省第六,截止2017年底,全區累計減貧28643戶101528人。雖已脫貧10萬餘人,但仍有存量貧困人口6.1萬人。地處邊遠、基礎條件更差的鄉鎮有5個,深度貧困村11個。

而這些貧困人口絕大多數分佈在邊遠山區,生存環境惡劣,產業發展滯後,返貧機率高,是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特別是貧困戶缺乏主導產業,一直制約鄖陽貧困人口脫貧步伐,也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最大短板。

如何找到扶貧開發的“點”和“根”,如何提升貧困村、貧困戶的“造血能力”?發展哪些產業、怎麼發展產業、群眾如何受益,鄖陽區黨政一班人一直在思考謀劃。

鄖陽本身就是傳統香菇產區,有著種植香菇的資源優勢和氣候優勢。從2017年開始,區委、區政府對本地發展香菇產業可行性進行深入研究,並先後到香菇主產區的湖北隨州、河南西峽等地考察調研,還聘請省內外食用菌專家學者、龍頭企業等各方面的相關人士商討論證,最終決定把週期短、見效快、效益高的香菇產業作為產業精準扶貧的著力點與突破口,著力打造全國“香菇之都”。

實現這一目標,鄖陽還有著絕佳的優勢:2016年,我區引進了發展香菇產業有30年曆史的裕湖北裕國菇業,投資成立全資子公司——湖北裕佳食品有限公司,統一負責技術指導、袋料供應、香菇回購及精深加工,推進全產業鏈配套,這也為全區發展香菇產業打足了底氣。

思路清、方向明。隨即,在科學編制產業脫貧攻堅系列規劃等工作基礎上,又相繼出臺《鄖陽區香菇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等10多個配套文件,從扶持生產和就業等多個方面初步構建了香菇產業扶貧政策體系。對農業局、林業局、經信商務科技局、金融辦、鄉鎮等部門的工作職責和目標任務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安排部署,全區推進香菇產業發展的一攬子政策躍然紙上。

决胜香菇“第一关”

思路新、行動快。為確保香菇產業發展有序推進,我區專門成立香菇產業指揮部,統攬全區香菇產業發展規劃、生產、技術、管理等工作。農業、財政、發改、扶貧、林業、水利、金融、交通等各相關部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舉全力為香菇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香菇不適合在鄖陽發展、這麼多香菇咋賣得出去、香菇投入太大虧了咋辦……”如何回應發展香菇產業中的質疑和雜音?“唯有一心一意、一往無前、義無反顧將這件事幹好乾成,確保萬無一失,才對得起人民群眾!”區委書記孫道軍說。

經驗與啟示:脫貧攻堅重在精準,貴在精準,成敗之舉也在精準。在確立香菇產業發展過程中,鄖陽區經過多地考察、多方比較和廣泛論證,把握上情、立足區情、吃透下情,通過大走訪、大調研、大討論,深入謀劃攻堅路徑,充分遵循市場規律、地方實際和群眾意願,深層透視貧困癥結,最終敲定把香菇作為脫貧摘帽的主導產業和“兜底”產業,讓好產業項目覆蓋全部貧困村、貧困戶,以明確的目標指向、科學的方法體系,描繪出了脫貧摘帽的新願景、新藍圖。

决胜香菇“第一关”

創新發展模式 引導農戶參與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產業發展的路子定下來之後,首當其衝就是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

2017年以前,我區已有農戶種植香菇,但種植規模和覆蓋面都很小,對於大多數農戶來說還是“新生事物”。 資金短缺、技術缺乏、風險不可預測的實際,是橫在大多數“土裡刨食”的農民面前一道不可逾越的門檻。

從今年2月份開始,一場聲勢浩大的宣傳發動戰役在鄖陽區打響。各鄉鎮(場)分別召開不同層次的會議宣傳香菇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隨後,全區1.4萬名黨員幹部通過進村戶戶走到發放明白紙、算經濟賬等形式,廣泛動員群眾積極參與到香菇產業扶貧上來,形成上下聯動、全區一體的產業發展格局。

示範引路是鄖陽的創新做法。位於楊溪鋪鎮劉灣村的“香菇小鎮”是基於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現實考量,源自鄖陽區委、區政府的創新思維。香菇小鎮項目於2017年7月開展可行性調研,產業基地和安置區項目分別於當年8月3日、11月1日動工開建。當年年底,產業基地一期建成投產,首批入駐貧困戶300戶,種植香菇120萬袋,戶均增收1.6萬元,創造了引人注目的“鄖陽速度”。

為了讓當地群眾接受這一富民產業,我區用足了“繡花”功夫,從“走進門”宣傳轉變為“請出來”動員,多次組織各鄉鎮村職幹部、黨員代表、農民代表到香菇小鎮實地參觀、學習、交流。通過實地考察瞭解後,村組幹部和村民代表都喜出望外,對香菇這個增收產業很感興趣,紛紛拿出決心要引進試種。南化塘鎮關帝村兩委7名幹部,自己掏腰包墊錢,每人帶頭認領2000棒香菇。在幹部帶頭引領下,關帝村35戶貧困戶積極參與香菇種植。

决胜香菇“第一关”

一花引來百花開。鄖陽區因勢利導,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合作社和貧困戶三方優勢,按照種植規模化、管理規範化、產銷一體化的“公司+基地+貧困戶”的運營模式,在20個鄉鎮300多個村建設了香菇種植基地,通過產業脫貧使貧困戶、村級合作社、能人(大戶)三者形成合作關係。貧困戶依靠村級合作社,自願參與香菇產業,並將小額信貸資金投入到香菇產業中;村級合作社負責以資金投入及勞務輸出等方式組織貧困戶參與香菇產業發展,保障貧困戶利益;能人(大戶)則自主開展種植經營,組織貧困戶參與務工,幫助貧困戶脫貧增收。

種植技術直接影響香菇產量和品質以及農戶收益。鄖陽區堅持把技術放在第一位,通過多途徑培訓、精準化指導、保姆式服務,保障種植戶穩定脫貧增收。前期,鄖陽區對首批入住香菇小鎮的300貧困戶進行全覆蓋集中培訓,講授香菇知識、觀看種植視頻,先後舉辦專業技術服務培訓班2期23場次,免費編髮《綠色香菇栽培技術手冊》5000多冊。

9月3日,我區還首次利用電視直播的方式,邀請裕佳公司的技術人員通過電視向大家詳細講解香菇制棒點菌養菌各個環節的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第一時間讓全區幹群聽到標準、要求和技術規範,保持上下一致、政令暢通。

在香菇小鎮生產基地,裕佳公司組織14名技術員每天深入農戶大棚,手把手指導種植戶觀測香菇長勢、控制個頭大小、監測溫度溼度、揭棚蓋棚、香菇烘烤、科學分類等生產技能,在農戶人手緊缺時主動搭手幫忙,把精細指導、精心服務貫穿於生產過程始終,確保生產出高品質香菇。

為支持全區各鄉鎮、村發展香菇產業,裕佳公司招聘500名能吃苦、善溝通、經驗豐富的技術員,分派到鄉鎮駐村開展技術指導,確保一村一人以上,實行入戶指導和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確保農戶熟練掌握點菌、養菌、溫溼光度控制等關鍵技術。

决胜香菇“第一关”

發展香菇產業,政府是主導,群眾是主體。歸根到底是要調動廣大群眾主動參與到香菇建設中去,最終實現脫貧致富。

南化塘鎮大桑村民吳順吉,以前在西安建築工地當包工頭,聽說家鄉發展香菇產業,毅然回到家鄉成為香菇產業發展帶頭人;胡家營鎮百塔村貧困戶劉志順,經過鎮村幹部的政策宣講,先期帶頭髮展6棚;從葉大鄉麻池村遷到香菇小鎮來的白果周,去年種了12個棚;茶店鎮大嶺山村貧困戶張景平,鎮村幹部專門請技術員為他講解種植香菇的要訣,幫扶他解決資金和搭建大棚,讓他打消顧慮決定發展5棚;就連葉大鄉閔家村79歲高齡的熊效賢也認領了一個大棚……

眾多村民或貧困戶通過參與香菇棚搭建、制棒、點菌等,在家門口打工實現了增加收入。楊溪鋪鎮伏山村花甲老農王明義主動參與點菌,每天收入近百元;白桑關鎮秀峪溝村村民李興英在香菇小鎮參與點菌,一月收入達到6000餘元。

同時,鄖陽區通過開展技能比賽、獎勵激勵,加強對“技術能人”的培養。組織鄰近種植戶到“能人”戶菌棚內學習交流,充分發揮技術能人的帶領、示範作用,輻射帶動其他種植戶生產技能逐步提高。

經驗與啟示:人民群眾是脫貧摘帽的力量源泉。在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這場輸不起、必須贏的關鍵戰役中,鄖陽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引導群眾樹立“貧困群眾既是精準扶貧對象,更是精準脫貧主體”的思想認識,始終聚焦產業重點,因地制宜建設香菇小鎮,將香菇產業作為全區脫貧摘帽的主導產業,想方設法在產業利益鏈上做“加法”,千方百計在當前與長遠、當期與長效結合上做“加法”,引導全區群眾參與香菇產業建設,帶領貧困戶抱團發展,做活穩定增收的大文章。

决胜香菇“第一关”

幹群齊心協力 打贏首場戰役

從9月3日到9月15日,是香菇產業成敗的前提和基礎,是第一關的關鍵。打贏香菇制棒、點菌這場戰役,必須上下聯動、合力攻堅。

“集中時間,緊盯目標任務,全力全速推進,確保如期全面打贏香菇制棒這場攻堅戰……”9月3日,區長鬍先平再次發出動員令。隨即,一場以鄉鎮為主、政企互動、幹群聯動,“大戰12天、決勝第一關”的香菇產業攻堅戰役在鄖陽區全面打響。

搭棚架、挖邊溝、搬菌棒、點菌……按照“鄉鎮統籌負總責、裕佳技術質量負總責”的要求,區四大家領導帶頭帶領、身先士卒,深入一線坐鎮指揮、統籌協調。一線學習、一線解難、一線提能、一線成長,全區1.4萬多黨員幹部也積極參與到這場戰役中來。

區委書記孫道軍、區長鬍先平連續主持召開四大家聯席會議,多次在一線現場辦公,安排部署工作任務,先後深入到茶店、安陽、柳陂、五峰、等鄉鎮指導督導香菇制棒、消菌、點菌等工作,並現場動手示範,手把手教工人擺放菌棒。

大柳鄉黨委書記姜雪娟、南化塘鎮黨委書記王俊、葉大鄉黨委書記盧貴昌等等鄉鎮(場)的“一把手”親自指揮作戰,解決用工、運輸和技術環節等問題;楊溪鋪鎮成立“戰時指揮中心”,量化目標任務、時間節點;南化塘鎮制棒車間啟動2條生產線、18臺裝袋機,90名工人三班倒,將日製棒量從6萬棒提升到10萬棒;城關鎮組建“民兵應急分隊”,幫助村民完成點菌、菌棒轉運、菌棒上架等工作任務;大運公司組織50名工人,分赴茶店鎮5個村支援香菇產業建設……

决胜香菇“第一关”

組織部、宣傳部、老幹局、人社局、婦聯、共青團等不少單位或部門把支部主題黨日活動開到香菇大棚,旗子插起來,喇叭響起來,袖子擼起來,共同幹起來,形成了“戶戶走到,決戰香菇”的強大聲勢。

胡家營鎮麒麟村書記羅德艮在去鎮裡開扶貧會的路上出車禍,導致腳骨骨折,為了不耽擱香菇生產進度,每天拄著雙柺在大棚裡查看進度;區工商聯駐青山鎮園嶺山村工作隊長苗勝華,在忙於點菌工作時,腳部嚴重扭傷骨折,但仍堅持在一線,直至點菌任務完成才到醫院做手術;譚山鎮駐塘城村扶貧工作隊長李寧累倒在扶貧一線,送進了內科高危監護室,躺在病床上,心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香菇產業發展……

在半個多月時間裡,全區黨員幹部幾乎沒有星期天、節假日,很多縣級領導經常是早上6點鐘出發,逐村逐戶走訪,白天發現問題,晚上開群眾會,現場解決問題,晚上12點以後才回到辦公室處理文件和業務工作。很多幫扶單位負責人,白天當“村長”,晚上當局長,特別是行業扶貧部門,長期擔任“先鋒隊”“排頭兵”,有的同志經常是幾天幾夜不合眼。

在這場香菇攻堅戰中,許多村民或貧困戶也滿腔熱情積極參與香菇種植。在青曲鎮安溝村,香菇種植大戶樊宗明、樊宗貴兄弟正在手把手指導群眾點菌、養菌;胡家營鎮百塔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劉志順帶領家人一起在6個香菇大棚裡制棒、點菌;南化塘鎮關帝村張建成、萬昌芬夫婦二人主動參與搭棚架、蓋遮陽網、菌棒上架;梅鋪鎮李家溝村貧困戶孫發敏主動勸說在十堰打工的兒子回家參與香菇點菌;楊溪鋪鎮伏山村貧困戶趙保中全家人在香菇基地點菌、上架、養菌;大柳鄉黃龍廟村的貧困戶邵平在幹部的引領下,參與到制棒、點菌過程中,不僅學到了技術,還掙到了可觀的收入,他感激地說:“幫扶幹部帶頭幹,我們要更加努力地學技術,依靠香菇產業,早日脫貧致富。”

决胜香菇“第一关”

加班加點、日夜奮戰、不勝不休。全區幹群發揮同心同欲的強大合力,圓滿完成了香菇產業發展第一關既定的目標任務。截止9月20日,全區已建成香菇制棒車間28個、點菌棚333個、養菌棚4909個、出菇棚30801個,發展香菇3500萬棒。

9月至11月是做好香菇養菌和配套建設的第二關;11月至明年4月是做好香菇上架、出菇、採摘、烘乾、分揀、銷售等工作的第三關。一茬接著一茬幹,一仗接著一仗打,步步緊跟、環環相扣。

在鄖陽區,一場“義無反顧往前衝,不獲全勝不收兵”,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接力賽仍在繼續上演……

經驗與啟示:團結就是力量。在這場決戰香菇的首場戰役中,全區1.4萬多名黨員幹部堅持在一線工作、在一線解難、在一線提能、在一線成長,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發動和帶領廣大群眾一起參與香菇產業發展,實現了黨員幹部作風、貧困群眾意識、幹部群眾關係的大轉變。特別是黨員幹部以最有力的行動演繹了許多許多感人故事,廣大黨員幹部以爭分奪秒的拼搶、挑戰極限的拼命、萬眾一心的拼合,凝聚成攻堅拔寨的“鄖陽氣場”,昇華為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