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故事|FM:消失的女人头颅

来源 |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

“我什么都不知道,哼!你们爱谁谁,谁求也不好使,找不到关我什么事!”


周末故事|FM:消失的女人头颅


此时,涉嫌杀害三女一男、身负四条人命的犯罪嫌疑人张田奇仰坐在讯问室里,目光阴鸷,满身戾气,一脸毫不在乎的样子。

消失的头颅来自山东省人民检察院

00:00

17:30

01

事情还要从2010年10月的一天讲起。


周末故事|FM:消失的女人头颅


正值中午时分,在青岛一个平静的小村子里,两位村民干完农活,收工准备回家。突然,路边的水沟旁一个奇怪的黑色塑料袋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两人上前打开袋子一看,竟然是一个血淋淋的人头!两位村民当场就被吓瘫在地,等回过神来,才匆忙拨打了报警电话。

周末故事|FM:消失的女人头颅

宋炳武

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员额检察官

接到报案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展开侦查工作。经过勘察,在现场西侧又发现了另两个装有尸块的塑料袋,而这两个袋子里的尸块和村民发现的头颅来自同一名死者 —— 一名年轻的女性。

可怕的杀人碎尸抛尸案,让平静的村庄充满了恐惧。

检察官 宋炳武

这个案子性质比较恶劣。侦查人员不断加快侦破的脚步,通过对近一个月来失踪的青年女性进行逐一排查核实,最终确定了死者身份。经过多方的努力,终于通过技术手段在茫茫人海中确定了本案的犯罪嫌疑人张田奇。

很快,张田奇到案。根据他的供述,侦查机关又陆续发现了一具男性尸体的躯干和另外两名女性受害者的尸块。至此,张田奇被确定身上背负了三女一男四条人命。

在张田奇作案时使用的商务车上,侦查人员发现了他安装的摄像头,其中记录了他残忍的犯罪过程。

检察官 宋炳武

通过分析录像发现,在2009年到2010期间,张田奇事先联系好当地的“站街女”,然后在自己的商务车上与站街女发生关系后,将被害人杀害,肢解尸体再将尸块随意抛掉。

更让人震惊的是,在录像中,侦查机关还发现:案发当时还有第三人在场。经过深入审查,办案人员抓获了同案犯刘彪,他也参与了其中的两起强奸犯罪。刘彪到案后主动交代:该案中的那具男尸,实际是张田奇的情人王某的丈夫,被张与其情人共同杀害。因为两人的不正当关系被他撞破,张田奇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其杀人灭口。

至此,这起残忍的碎尸案终于真相大白。

02

案情清楚明确,证据确凿,所有人都觉得可以有个交待了。就在案件即将提起公诉的时候,两位七旬老人出现在了青岛市检察院公诉处办案检察官宋炳武的面前。“我们知道你们已经找到了足够定那个人罪的证据,可是……孩子到现在还没有下葬,我们就想等等看,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们也等着。”原来他们的女儿也是本案的被害人之一,在本案中,至今还没有找到她的头颅。

检察官 宋炳武

这个案子证据已经非常确凿了。但两位老人家在外地,从案发到移送检察机关的这段时间,我们不知道老人是一直守在青岛,还是两地奔波。老人找上门的时候眼睛红红的,一看就是经常哭的样子。

看着两位沉浸在丧女之痛中的七旬老人,宋炳武决心帮助他们实现心愿。可是,张田奇作案时,是开着车随意抛尸,范围很大。尽管侦查机关多次根据口供仔细地搜查,可两位老人女儿的头颅始终没有找到。

“我们别的都不求,只求女儿能够得一个全尸。”面对老人的恳求,办案检察官宋炳武决定专门为了此事,会会张田奇。

然而,张田奇却摆出了开头那一幕“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他为什么不配合检察官的工作呢?

检察官 宋炳武

就案件本身来说,证据已经非常扎实了,随时可以提起公诉。嫌疑人觉得反正都是一死,交不交待抛尸地点没什么区别,所以拒不回答。我们和侦查机关其实在前期已经尝试过各种努力,还是无果。

在事实、证据都不需要补充的情况下,法律规定审查起诉的期限是一个月的时间。那么,在法定的期限内怎样做到伸张正义的法律效果与让被害人家属心理得到抚慰的社会效果两不误呢?这成了摆在检察官面前的一个难题。

检察官 宋炳武

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早已难以描述,他们只是想让孩子走的时候能完整些,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作为一名检察官,我们不仅仅只是将罪犯绳之于法就完成了任务,还要去修复被破坏的法律关系,安抚家属受伤的心,给死亡应有的尊重。做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相统一。

想到这里,办案检察官宋炳武看着手中厚厚的卷宗,决定再从头梳理一次案件脉络,无论如何,一定要找到突破点!

03

本案三名女被害人身份都很特殊:年龄相仿,都在40岁左右;张田奇犯罪手段极其残忍,态度却极其轻慢,甚至还有些炫耀的意思,可是他却从始至终都没有说出自己的犯罪动机。

这起反常案件背后的秘密是什么?办案检察官宋炳武决定深入了解一下张田奇的背景信息。

检察官先来到了张田奇的单位。听说张田奇被抓,同事都感到很震惊,因为他平时乐于助人,工作能力很强,是单位里的“老大哥”。

随后,宋炳武又来到了张田奇的家。张田奇的父母是教师出身,有两个姐姐,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未再嫁,含辛茹苦拉扯大三个孩子。张田奇平时对母亲非常孝顺,对其他家人也很照顾,逢年过节都会去看望。张田奇的母亲拉着宋炳武的手说道:“虽然是儿子,但他照顾我真是尽心尽力。”在邻居眼中,张田奇同样是个乐于助人、很有义气的人。

检察官 宋炳武

一番了解之后,我们感到十分困惑:一个在家人、同事和邻居口中十全十美的好人,真的就是那个手段残忍、嚣张跋扈的张田奇吗?分析张田奇的成长轨迹,虽然年幼丧父,但是总的来说,他生活一直比较顺。有一个好工作,而且婚姻生活也很幸福。以正常人的思维来讲,即使有某些特殊癖好也不会发展到杀人碎尸抛尸的地步,可见张田奇对某类女性有既爱又恨的心理。我们决定再去会会张田奇。

要想找到抛尸地点,帮助老两口实现愿望,就必须摸透张田奇的心理,彻底打开他的心结。联想到张田奇拒不配合的嚣张态度,办案检察官决定坐下来和他好好“聊一聊”家常。


周末故事|FM:消失的女人头颅


检察官 宋炳武

其实心理学在案件的侦查、审查起诉、包括审判阶段都有极大地作用,可以少走弯路。多年来,青岛市人民检察院重视心理学的培训,我本人也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编写的《犯罪心理学》进行了认真学习。通过与犯罪嫌疑人进行沟通,从深层次探究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作为量刑的一个参考。

在本案中,我们采取聊天的方式,目的在于打消犯罪嫌疑人的抵触情绪,在平和的沟通中,让犯罪嫌疑人倾听我们要表达的内容,在触及犯罪嫌疑人的“痛点”后,让犯罪嫌疑人自愿与我们交流沟通,得到更多我们想知道的信息。

当宋炳武再次提审张田奇时,他还是像第一次一样态度蛮横、满口脏话。宋炳武早就预料到这样的场面:“今天我不是来问你要答案的,咱们随便聊一聊可好?”张田奇满不在乎地说:“可以,你们随便说,但我可不回答任何问题。”

检察官跟张田奇聊起了家常,从他的儿子何时结婚,到告诉他儿媳已经怀孕,张田奇的情绪慢慢缓和了下来。接着宋炳武说起了张田奇的身世和成长经历,一边说着,检察官一边仔细观察着张田奇的状态。只见他从放松状态开始变得有些紧张,他身体前倾,认真地听着。当检察官说到,张田奇父亲去世时他的母亲才36岁,一个人把他们姐弟3人拉扯大,这对一个女人来说很艰难时,张田奇突然泪流满面,连连摆手要求检察官不要再继续说下去。

“给我留个面子,我知道你们要说什么了......”张田奇哽咽了。

此后,他一改常态,先是正正衣服,然后端坐在凳子上,连原本抗拒的挡板也自己动手扣上,连连说以前的态度不好,以后一定好好的配合。

检察官 宋炳武

行为是内心思维的外在表现,正所谓神游象外。张田奇态度的转变,让我更加肯定了自己之前对于犯罪心理的判断。他的眼泪,让我感到答案就要浮出水面。

04


周末故事|FM:消失的女人头颅


随后,张田奇详细地陈述了作案过程并重点把抛尸、埋尸的地点进行了描述。检察官和侦查机关及被害人家属一同来到张田奇描述的地点进行勘查,由于距离案发时间长且范围大小不好确定,为了查证,侦查机关甚至动用了挖掘机。经过多次的现场勘查、挖掘,最终将被害人的尸块找全,圆了被害人家属的一个心愿。

那么,究竟是什么打开了张田奇的心结呢?

检察官 宋炳武

本案中,张田奇唯一一段看似比较坎坷的经历,就在父亲去世的那段时间。而这对一个正处在青春期,心理生理都很不稳定的少年来说,又是十分关键的时期。我前面提到的李玫瑾的《犯罪心理学》,是里面的案例给了我启示。我们就决定以此作为话头,不想竟然找到了答案。


周末故事|FM:消失的女人头颅


原来,在书中的案例里,被告人甲某专门寻找年龄在40岁左右的女人进行伤害,而这些女性的统一特点就是穿戴、神情类似他的母亲。究其原因,甲一直非常依恋并崇拜自己的母亲。可是在他10岁左右时,父母在卧室亲密时被甲无意中撞到,本来很正常的行为,却给甲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于是“女人都是坏人”这个执念一直伴随着他。而这个执念,也导致了甲长大后,专门寻找长相、装扮类似母亲的40岁左右的女人进行报复。

检察官 宋炳武

碍于当事人的隐私,我们并没有当面询问深究张田奇在当年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以至于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心理确信。但在本案里,他对中年女性的纠结情感,和书里讲的情形非常相似,也许就是因为既爱又恨的情绪,才让他把对亲人的仇恨转嫁为恨其他女人,在这种心理问题没有得到疏导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报复女性,并走向了犯罪的不归路。

一个刚刚失去父亲的少年,在偶然中发现母亲做了让他“不能原谅”的事情,种下了仇恨的同时,也带给他一生的阴霾。当这种伤痛在数十年后最终爆发出来时,他竟选择向无辜者举起屠刀……

检察官 宋炳武

案件本身并不只有血腥和残忍,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办理每一起案件,只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程序合法,罪责刑相适应,就可以说定性正确,量刑适当,案结事了。但是案件的办理过程,其实也是参与社会管理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只单纯追求案件的办理结果。另外,对于每一个办案人来说,在办案之余多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比如2001年河北省石家庄重大爆炸案、2004年云南某大学杀害大学同学的马加爵案、2001年-2003年河南省平舆县杀害17名青少年案等等重大疑难的案件,都是通过描述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画像,帮助确定了侦查方向。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性的弱点,了解我们自己的内心,让我们在办案中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人格决定了一生,犯罪人的心理问题绝大多数源于成长的过程中,因此,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疏导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心结,能够尽最大可能减少危险人格的产生,从而减少犯罪的发生,减少人间悲剧的发生。

罪恶必将无处逃遁,但人生尚需用心善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