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故事|FM:消失的女人頭顱

來源 | 山東省人民檢察院

“我什麼都不知道,哼!你們愛誰誰,誰求也不好使,找不到關我什麼事!”


週末故事|FM:消失的女人頭顱


此時,涉嫌殺害三女一男、身負四條人命的犯罪嫌疑人張田奇仰坐在訊問室裡,目光陰鷙,滿身戾氣,一臉毫不在乎的樣子。

消失的頭顱來自山東省人民檢察院

00:00

17:30

01

事情還要從2010年10月的一天講起。


週末故事|FM:消失的女人頭顱


正值中午時分,在青島一個平靜的小村子裡,兩位村民幹完農活,收工準備回家。突然,路邊的水溝旁一個奇怪的黑色塑料袋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兩人上前打開袋子一看,竟然是一個血淋淋的人頭!兩位村民當場就被嚇癱在地,等回過神來,才匆忙撥打了報警電話。

週末故事|FM:消失的女人頭顱

宋炳武

青島市人民檢察院公訴處員額檢察官

接到報案後,民警迅速趕到現場,展開偵查工作。經過勘察,在現場西側又發現了另兩個裝有屍塊的塑料袋,而這兩個袋子裡的屍塊和村民發現的頭顱來自同一名死者 —— 一名年輕的女性。

可怕的殺人碎屍拋屍案,讓平靜的村莊充滿了恐懼。

檢察官 宋炳武

這個案子性質比較惡劣。偵查人員不斷加快偵破的腳步,通過對近一個月來失蹤的青年女性進行逐一排查核實,最終確定了死者身份。經過多方的努力,終於通過技術手段在茫茫人海中確定了本案的犯罪嫌疑人張田奇。

很快,張田奇到案。根據他的供述,偵查機關又陸續發現了一具男性屍體的軀幹和另外兩名女性受害者的屍塊。至此,張田奇被確定身上揹負了三女一男四條人命。

在張田奇作案時使用的商務車上,偵查人員發現了他安裝的攝像頭,其中記錄了他殘忍的犯罪過程。

檢察官 宋炳武

通過分析錄像發現,在2009年到2010期間,張田奇事先聯繫好當地的“站街女”,然後在自己的商務車上與站街女發生關係後,將被害人殺害,肢解屍體再將屍塊隨意拋掉。

更讓人震驚的是,在錄像中,偵查機關還發現:案發當時還有第三人在場。經過深入審查,辦案人員抓獲了同案犯劉彪,他也參與了其中的兩起強姦犯罪。劉彪到案後主動交代:該案中的那具男屍,實際是張田奇的情人王某的丈夫,被張與其情人共同殺害。因為兩人的不正當關係被他撞破,張田奇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其殺人滅口。

至此,這起殘忍的碎屍案終於真相大白。

02

案情清楚明確,證據確鑿,所有人都覺得可以有個交待了。就在案件即將提起公訴的時候,兩位七旬老人出現在了青島市檢察院公訴處辦案檢察官宋炳武的面前。“我們知道你們已經找到了足夠定那個人罪的證據,可是……孩子到現在還沒有下葬,我們就想等等看,哪怕只有一絲希望我們也等著。”原來他們的女兒也是本案的被害人之一,在本案中,至今還沒有找到她的頭顱。

檢察官 宋炳武

這個案子證據已經非常確鑿了。但兩位老人家在外地,從案發到移送檢察機關的這段時間,我們不知道老人是一直守在青島,還是兩地奔波。老人找上門的時候眼睛紅紅的,一看就是經常哭的樣子。

看著兩位沉浸在喪女之痛中的七旬老人,宋炳武決心幫助他們實現心願。可是,張田奇作案時,是開著車隨意拋屍,範圍很大。儘管偵查機關多次根據口供仔細地搜查,可兩位老人女兒的頭顱始終沒有找到。

“我們別的都不求,只求女兒能夠得一個全屍。”面對老人的懇求,辦案檢察官宋炳武決定專門為了此事,會會張田奇。

然而,張田奇卻擺出了開頭那一幕“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他為什麼不配合檢察官的工作呢?

檢察官 宋炳武

就案件本身來說,證據已經非常紮實了,隨時可以提起公訴。嫌疑人覺得反正都是一死,交不交待拋屍地點沒什麼區別,所以拒不回答。我們和偵查機關其實在前期已經嘗試過各種努力,還是無果。

在事實、證據都不需要補充的情況下,法律規定審查起訴的期限是一個月的時間。那麼,在法定的期限內怎樣做到伸張正義的法律效果與讓被害人家屬心理得到撫慰的社會效果兩不誤呢?這成了擺在檢察官面前的一個難題。

檢察官 宋炳武

白髮人送黑髮人,悲痛早已難以描述,他們只是想讓孩子走的時候能完整些,這個要求並不過分。作為一名檢察官,我們不僅僅只是將罪犯繩之於法就完成了任務,還要去修復被破壞的法律關係,安撫家屬受傷的心,給死亡應有的尊重。做到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相統一。

想到這裡,辦案檢察官宋炳武看著手中厚厚的卷宗,決定再從頭梳理一次案件脈絡,無論如何,一定要找到突破點!

03

本案三名女被害人身份都很特殊:年齡相仿,都在40歲左右;張田奇犯罪手段極其殘忍,態度卻極其輕慢,甚至還有些炫耀的意思,可是他卻從始至終都沒有說出自己的犯罪動機。

這起反常案件背後的秘密是什麼?辦案檢察官宋炳武決定深入瞭解一下張田奇的背景信息。

檢察官先來到了張田奇的單位。聽說張田奇被抓,同事都感到很震驚,因為他平時樂於助人,工作能力很強,是單位裡的“老大哥”。

隨後,宋炳武又來到了張田奇的家。張田奇的父母是教師出身,有兩個姐姐,父親去世後母親一直未再嫁,含辛茹苦拉扯大三個孩子。張田奇平時對母親非常孝順,對其他家人也很照顧,逢年過節都會去看望。張田奇的母親拉著宋炳武的手說道:“雖然是兒子,但他照顧我真是盡心盡力。”在鄰居眼中,張田奇同樣是個樂於助人、很有義氣的人。

檢察官 宋炳武

一番瞭解之後,我們感到十分困惑:一個在家人、同事和鄰居口中十全十美的好人,真的就是那個手段殘忍、囂張跋扈的張田奇嗎?分析張田奇的成長軌跡,雖然年幼喪父,但是總的來說,他生活一直比較順。有一個好工作,而且婚姻生活也很幸福。以正常人的思維來講,即使有某些特殊癖好也不會發展到殺人碎屍拋屍的地步,可見張田奇對某類女性有既愛又恨的心理。我們決定再去會會張田奇。

要想找到拋屍地點,幫助老兩口實現願望,就必須摸透張田奇的心理,徹底打開他的心結。聯想到張田奇拒不配合的囂張態度,辦案檢察官決定坐下來和他好好“聊一聊”家常。


週末故事|FM:消失的女人頭顱


檢察官 宋炳武

其實心理學在案件的偵查、審查起訴、包括審判階段都有極大地作用,可以少走彎路。多年來,青島市人民檢察院重視心理學的培訓,我本人也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編寫的《犯罪心理學》進行了認真學習。通過與犯罪嫌疑人進行溝通,從深層次探究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動機,作為量刑的一個參考。

在本案中,我們採取聊天的方式,目的在於打消犯罪嫌疑人的牴觸情緒,在平和的溝通中,讓犯罪嫌疑人傾聽我們要表達的內容,在觸及犯罪嫌疑人的“痛點”後,讓犯罪嫌疑人自願與我們交流溝通,得到更多我們想知道的信息。

當宋炳武再次提審張田奇時,他還是像第一次一樣態度蠻橫、滿口髒話。宋炳武早就預料到這樣的場面:“今天我不是來問你要答案的,咱們隨便聊一聊可好?”張田奇滿不在乎地說:“可以,你們隨便說,但我可不回答任何問題。”

檢察官跟張田奇聊起了家常,從他的兒子何時結婚,到告訴他兒媳已經懷孕,張田奇的情緒慢慢緩和了下來。接著宋炳武說起了張田奇的身世和成長經歷,一邊說著,檢察官一邊仔細觀察著張田奇的狀態。只見他從放鬆狀態開始變得有些緊張,他身體前傾,認真地聽著。當檢察官說到,張田奇父親去世時他的母親才36歲,一個人把他們姐弟3人拉扯大,這對一個女人來說很艱難時,張田奇突然淚流滿面,連連擺手要求檢察官不要再繼續說下去。

“給我留個面子,我知道你們要說什麼了......”張田奇哽咽了。

此後,他一改常態,先是正正衣服,然後端坐在凳子上,連原本抗拒的擋板也自己動手扣上,連連說以前的態度不好,以後一定好好的配合。

檢察官 宋炳武

行為是內心思維的外在表現,正所謂神遊象外。張田奇態度的轉變,讓我更加肯定了自己之前對於犯罪心理的判斷。他的眼淚,讓我感到答案就要浮出水面。

04


週末故事|FM:消失的女人頭顱


隨後,張田奇詳細地陳述了作案過程並重點把拋屍、埋屍的地點進行了描述。檢察官和偵查機關及被害人家屬一同來到張田奇描述的地點進行勘查,由於距離案發時間長且範圍大小不好確定,為了查證,偵查機關甚至動用了挖掘機。經過多次的現場勘查、挖掘,最終將被害人的屍塊找全,圓了被害人家屬的一個心願。

那麼,究竟是什麼打開了張田奇的心結呢?

檢察官 宋炳武

本案中,張田奇唯一一段看似比較坎坷的經歷,就在父親去世的那段時間。而這對一個正處在青春期,心理生理都很不穩定的少年來說,又是十分關鍵的時期。我前面提到的李玫瑾的《犯罪心理學》,是裡面的案例給了我啟示。我們就決定以此作為話頭,不想竟然找到了答案。


週末故事|FM:消失的女人頭顱


原來,在書中的案例裡,被告人甲某專門尋找年齡在40歲左右的女人進行傷害,而這些女性的統一特點就是穿戴、神情類似他的母親。究其原因,甲一直非常依戀並崇拜自己的母親。可是在他10歲左右時,父母在臥室親密時被甲無意中撞到,本來很正常的行為,卻給甲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陰影。於是“女人都是壞人”這個執念一直伴隨著他。而這個執念,也導致了甲長大後,專門尋找長相、裝扮類似母親的40歲左右的女人進行報復。

檢察官 宋炳武

礙於當事人的隱私,我們並沒有當面詢問深究張田奇在當年經歷了什麼、看到了什麼,以至於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陰影,相信大家會有自己的心理確信。但在本案裡,他對中年女性的糾結情感,和書裡講的情形非常相似,也許就是因為既愛又恨的情緒,才讓他把對親人的仇恨轉嫁為恨其他女人,在這種心理問題沒有得到疏導的情況下,他選擇了報復女性,並走向了犯罪的不歸路。

一個剛剛失去父親的少年,在偶然中發現母親做了讓他“不能原諒”的事情,種下了仇恨的同時,也帶給他一生的陰霾。當這種傷痛在數十年後最終爆發出來時,他竟選擇向無辜者舉起屠刀……

檢察官 宋炳武

案件本身並不只有血腥和殘忍,還會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辦理每一起案件,只要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程序合法,罪責刑相適應,就可以說定性正確,量刑適當,案結事了。但是案件的辦理過程,其實也是參與社會管理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只單純追求案件的辦理結果。另外,對於每一個辦案人來說,在辦案之餘多瞭解一些心理學的知識。比如2001年河北省石家莊重大爆炸案、2004年雲南某大學殺害大學同學的馬加爵案、2001年-2003年河南省平輿縣殺害17名青少年案等等重大疑難的案件,都是通過描述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畫像,幫助確定了偵查方向。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瞭解人性的弱點,瞭解我們自己的內心,讓我們在辦案中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人格決定了一生,犯罪人的心理問題絕大多數源於成長的過程中,因此,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重視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疏導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心結,能夠盡最大可能減少危險人格的產生,從而減少犯罪的發生,減少人間悲劇的發生。

罪惡必將無處逃遁,但人生尚需用心善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