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的風暴


暴風的風暴

10月15日,星期一。

暴風集團(300431.SZ)發佈了三季度的業績預告:單季鉅虧。

虧了多少呢?2018年前三季度,暴風集團預計虧損2.18億-2.23億。其中,三季度單季虧損在1.12億-1.17億元,超過了上半年的虧損總和。

關鍵是,跟去年同期對比太大,去年暴風集團好歹還是賺錢的,淨賺451.73萬。

心態崩了。在三季度,公司高管及持股平臺似乎有預感一般,接連減持套現——這簡直讓股價更加雪上加霜。

暴風今年以來股價從年初的每股21.88元,截至10月15日收盤,已經跌至每股8.75元,跌幅超過了60%。相較今年2季度末每股15.16元,每股已經跌去6.41元,三季度單季跌幅超過40%。

從盈利到鉅虧,從三年前的“明星股”,到今天的“問題股”,暴風集團經歷了一場難以想象的過山車之旅。

01

暴風影音,一手締造了中國股市漲停板的神話。

暴風集團(原暴風科技)上市於公元2015年3月24日,發行價7.14元。上市後連續30多個漲停板,吸引了整個市場的目光,是2015年名副其實的“明星股”。

當然如大家所知,在我們神奇的大A股這片土地上,是經常發生各種不可思議的事情的。

整個2015全年,暴風科技總計收穫了55個漲停板,也就是說,平均算起來,每週都會拉1-2次漲停。當時,暴風股價最高到每股327.01元,市值超過360億元。

正是因為這波騷操作,暴風集團一上市之後被很多股民貼上了“妖股”的標籤。

回顧一下當時的情況。彼時的暴風科技是一家比較典型的互聯網公司,“暴風影音”系列軟件也是最受國內視頻用戶喜愛的視頻軟件。

但誰讓互聯網行業就是這樣一個“跑得慢就全盤皆輸”的江湖?當時優酷和愛奇藝正在砸錢、各種砸錢,積極苦練內功,往內容上的延伸,佈局整個生態。

就是暴風上市的當月,優酷土豆集團宣佈組建新的組織架構,正式成立合一文化BU(事業部)和創新營銷BU,形成優酷、土豆、合一影業、雲娛樂、合一文化、創新營銷六大BU,同時成立電影、遊戲、動漫、音樂、教育以及電視劇、綜藝、娛樂、資訊共9個內容中心。

2015年,愛藝奇也宣佈100億元投入內容版權,會在2016年推出包括版權、自制、垂直等多領域的192個頂級頭部內容。

暴風的招股書顯示,2014年度暴風營業收入3.86億元,同比增長18.92%,淨利潤為4185.49萬元,同比增長8.61%。2014年時,暴風的主要收入來源來自於廣告,在2014年全年的收入中,廣告業務收入3.43億元,佔到了銷售總額的89%。

據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2014年12月暴風影音PC端日均覆蓋2700萬人,暴風無限日均覆蓋1500萬人,但那個時候暴風正面臨著用戶從PC向移動遷移的大潮。除了廣告業務和影音軟件產品外,2014年12月還發布了第二代可穿戴設備暴風魔鏡。

但可惜,移動遷移的大潮錯過了,可穿戴設備的風口沒等來,三年的時間讓暴風失去了太多。暴風市值從最高的360億元跌至如今的不足30億元——雖然年年都過雙十一,但是市值直接打一折這種促銷力度,是不是太大了點兒?


暴風的風暴


究其根本無外乎幾點:

1、首先公司定位變化,主營業務萎縮。

上市之初招股書描述的“免費+廣告”的模式隨後被逐漸拋棄,其廣告業務從2014年佔比89%,到2017年已經降至22%。且廣告業務的規模也從2017年開始出現下降。

2018年上半年,暴風實現營收7.9億元,其中,硬件收入6.4億元。公司公告稱,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降,主要原因系公司互聯網視頻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公司廣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影響了公司整體利潤水平。

2、 暴風硬件業務遲遲不見盈利。

暴風旗下主營電視業務的暴風統帥在2017年就錄得3.2億元的虧損。最為致命的是電視業務始終處於“賣一臺虧一臺,賣越多虧越多”的尷尬狀態。

長江商學院終身教授薛雲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暴風“自上市以來,為了追求更快速的銷售增長,開始轉型硬件業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暴風集團已然變身為硬件提供商,尤其是電視機產品提供商,而非互聯網平臺提供商,這種做法完全脫離自己的主戰場和核心優勢,除大幅增加銷售收入外,電視機市場的同質化競爭必然會導致該公司品牌與競爭力大幅下降”。

所以,暴風的問題,歸根結底是戰略錯了,尤其是在核心業務的競爭中落於下風,錯失機會,在視頻大戰和移動端的大戰中逐漸被邊緣化。

更為現實的掣肘,幾大視頻網站憑藉雄厚的資本實力開始迅速崛起,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土豆等都開始打造自己的IP產品。相比之下,偏重於影音播放的暴風吸引力逐漸下降,尤其是版權購買、自制影視劇等需要重金面前,暴風融資造血能力明顯是不夠的。

顯然,暴風的管理層對未來缺乏戰略眼光,未能借助上市這麼優質的融資渠道實現業務合理轉型。

上市之初的市值暴增讓暴風的管理層開始迷失,更沒有好好利用股市這個便捷低成本的融資渠道,等到管理層意識到的時候,融資已經變得太難了。

2016年8月26日,暴風集團曾發佈公告稱,將為互聯網娛樂綜合平臺項目和DT平臺基礎設施項目在A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0億元,結果事情拖了兩年,今年撤回了募資計劃。

今年6月5日,暴風集團發佈公告稱,計劃通過創業板小額快速融資通道再融資不超過5000萬元。分析人士指出,連5000萬都要單獨融資,可見暴風多麼缺錢。隨後不久,中信資本申請凍結馮鑫股份一事爆發。

如果時間可以倒回。上市之前,暴風曾差點被阿里收購,如果暴風被阿里收購了,現在會不會是另一番局面?

02

馮鑫3個月前的“深思”未能見效。

2018年7月6日,暴風集團的控制人馮鑫因為拿不出4000萬元償還中信資本的投資款,而被法院凍結了3,271,296 股,凍結的股份佔馮鑫持有暴風公司股份總數的 4.65%,佔暴風公司總股本的0.99%,凍結到期日為2021年6月25日。

一時輿論譁然,暴風再次登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這一事件爆發後,許多人才愕然發現暴風已經不再是三年前的那個“明星股”了。暴風在2014年招股書中警示的風險大多已經應驗。

當時,招股書提示暴風存在六大風險,包括:1,利潤下滑甚至出現虧損的風險;2,成長性風險;3,互聯網視頻行業市場競爭風險;4,“免費+廣告”盈利模式風險;5,影視劇版權採購風險;6,網絡帶寬服務成本上升風險。在這六大風險中,前四條已經成為打垮暴風股價的主要原因。

3天后,暴風集團官方訂閱號發佈了一篇題為 “三年大考,暴風雨中的暴風 —— 馮鑫的內部兩小時長談”的9000字長文,馮鑫對暴風的未來有過一次深入的反思。

在這篇長文中,馮鑫對暴風的問題總結了幾點,包括管理團隊在投融資方面零經驗,能力差,所以沒有完成任何一次的融資和併購。導致暴風上市後,最有價值的能力完全沒有被釋放;上市後個人膨脹,決策失誤等。

對於暴風的未來,馮鑫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第一緊緊抓住暴風TV的發展,第二對暴風TV以外的其他業務下決心動大手術。也就是說是一個“All for TV”的戰略。對於暴風TV的未來設想,馮鑫還提出了數字化的目標,一個是一年兩百萬臺銷量。第二個是六百萬臺。並預計暴風TV在2019年可以進入盈利期,2020和2021年至少有一二十億利潤的期望值,而且還會保持很高的增長速度。

如今3個月過去了,隨著3季報預告的發佈,市場似乎對暴風的這個戰略一點都不感冒。

首先暴風TV的出貨量並不穩定,據公開數據顯示,5月暴風創出歷史最高銷量,也僅為月銷12萬臺,而且“賣的越多虧得越多”的魔咒並沒有被打破,據半年報和三季報預告推算,今年前三個季度,暴風TV淨利潤虧損預計在3億元以上。

如今不僅是暴風TV虧損的問題這麼簡單,而是市場各方都不看好暴風“All for TV” 的戰略。

薛雲奎指出,“暴風集團已然變身為一家電視機產品提供商,而非互聯網平臺提供商。雖然暴風集團的電視產品銷售可倚重以往的客戶規模與信任,而且,在促銷策略上還可以包裝為‘AI助手戰略’,加入人工智能概念,但在本質上卻無法改變電視機產品的同質化競爭格局。因此,暴風集團的業務轉型不僅未能強化公司核心優勢,反而還徹底改變了公司的品牌定位與競爭力。”

除了外部分析人士不看好“All for TV” 戰略外,暴風的高管團隊似乎也對公司未來缺乏足夠的信心,而且在三季度出現了集體套現的現象。

還是回過頭來看下公告。

8月4日,公司三個首發股東瑞豐利永、融輝似錦和眾翔宏泰擬以集中競價的方式,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0.78%的股份,即合計不超過258.64萬股。資料顯示,這三家公司減持前合計持有暴風集團5.23%股份,均為暴風集團高管持股的企業,為一致行動人,馮鑫擔任三家公司唯一執行事務合夥人,分別持股6.64%、10.66%、8.27%。與此同時,公司董事崔天龍、助理總裁李媛萍、副總經理張鵬宇也計劃4個月內減持股份數量合計不超過28.5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為0.09%。

CEO馮鑫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公司業務發展的不好,只能頻繁的質押股權融資。

暴風上市三年來,馮鑫累計質押股權融資29次:其中2015年下半年質押5次,2016年共計質押10次,2017年13次,2018年3次。截至5月31日,馮鑫累計質押股份6705.1萬股,佔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95.35%,佔公司總股本的20.35%。可見如今馮鑫和他的暴風已經十分缺錢了。

曾幾何時,馮鑫對樂視的“超級生態”模式非常推崇,提出了“暴風生態聯邦”,暴風和樂視都是從視頻服務作為起點,然後開始做硬件,走資本市場,玩概念,隨後又搭上了VR和區塊鏈的“風口”,暴風也因此曾被業界稱為“小樂視”。如今賈躍亭跑路,樂視生態折戟,暴風也不再提樂視模式。

結語:主營業務持續虧損,公司戰略不被看好,股東缺乏信心,CEO嚴重缺錢……暴風集團可謂是沉痾纏身,目前來看3個月前馮鑫的反思並沒有給暴風帶來起色。

據坊間傳言,5年前小米成立三年的時候,雷軍曾請馮鑫等幾個舊金山的老同事吃飯,雷軍給馮鑫指出的三個問題是“你找的方向不夠大;你得找人幫你;你對錢的認識不深刻。”如今這三個問題似乎都應驗了且一個也沒能解決。

暴風的未來恐怕充滿“風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