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進士中書法最美的探花郎,光緒十八年探花陳伯陶書法欣賞

清代進士中書法最美的探花郎,光緒十八年探花陳伯陶書法欣賞

陳伯陶(1855~1930),字象華,號子礪,晚更名永燾、又號九龍真逸。咸豐壬子(1852年)副貢陳銘桂之子。廣東東莞市中堂鎮鳳湧人。陳伯陶少即聰敏於學,他早年即拜粵中大儒陳澧為師,10歲通讀五經。光緒五年(1879年),時年25歲,中已卯科解元,參加鄉試獲第一名,光緒十五年(1889年)考取內閣中書,充鹹安教習,館李文田家中,深得書法奧秘。光緒十八年(1892年)時年38歲,中壬辰科進士,同榜者有蔡元培、張元濟、趙熙、湯壽潛等,殿試獲一甲第三名,欽點探花,並授翰林院編修。,歷任雲南、貴州、山東鄉試副考官,文淵閣校理,武英殿纂修,國史館總纂,憲政編查館一等諮議等職。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他見證了宰相李鴻章代表中國與英方代表戈登簽署《拓展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及香港地區235個島嶼99年。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光緒與西太后赴陝西,陳伯陶赴行在所。兩宮返京後,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人值南書房。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被派往日本考察學務。回國後,出任江寧提學使、兩署江寧布政使,崇尚實學,黜除邪說。在南京創辦學習外國語言的方言學堂和培養華僑子弟的暨南學堂。1911年他出任廣東教育總會會長。辛亥革命後,他隱居香港九龍城,署所居日“瓜廬”,蓋以東陵侯種瓜青門外以自況。淡出官場,專心著述。其著述對後人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l930年8月20日,卒於香港九龍寓所,終年76歲。

清代進士中書法最美的探花郎,光緒十八年探花陳伯陶書法欣賞

陳伯陶好學深思,多才多藝,精通詞翰書畫,旁及醫l術、地理、經濟。其著述頗豐,在香港九龍期間,他著有《宋東莞遺民錄》二卷、《勝朝粵東遺民錄》四卷、《明季東莞五忠傳》二卷、《孝經說》、《吳梅村詩發微》、《袁督師遺稿》三卷、《增補羅浮山心》五卷、《瓜廬文剩>>四卷、《瓜廬詩剩》四卷等,並主持修纂了《東莞縣誌》。

清代進士中書法最美的探花郎,光緒十八年探花陳伯陶書法欣賞

陳伯陶早年隨父在此寒窗苦讀,因注籍觀中,清光緒年間,酥醪觀住持陳伯陶曾四處奔走,遊說勸喻國內外華人華資辦學以振興中華。結果,於l906年在六朝古都南京創辦了方言學堂和廣州暨南大學的前身——暨南學堂。暨南學堂是為“宏教澤而系僑情”,中國創辦的第一所國立華僑學府。目的是培養華僑學生的國文、國語及各科學。“暨南”二字出自《尚書·禹貢》:“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塑南暨,聲教訖於海。”意即面向海洋,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遠播於五洲四海。後來遷到上海,l927年更名為國立暨南大學。抗日戰爭期間,遷址福建建陽。l946生迂迴上海。1949年9月合併於復旦、上海交通等大學。如今廣州的暨南大學即為l958年在廣州重建。

清代進士中書法最美的探花郎,光緒十八年探花陳伯陶書法欣賞

其書法風格秀潤華美,正雅圓融,館閣十足。規範、美觀、整潔、大方。

清代進士中書法最美的探花郎,光緒十八年探花陳伯陶書法欣賞

清代進士中書法最美的探花郎,光緒十八年探花陳伯陶書法欣賞

清代進士中書法最美的探花郎,光緒十八年探花陳伯陶書法欣賞

清代進士中書法最美的探花郎,光緒十八年探花陳伯陶書法欣賞

清代進士中書法最美的探花郎,光緒十八年探花陳伯陶書法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