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不足1元退市第一股?「保命」只剩這兩招

由於17日中弘股份尾盤以0.82元的價格弱市跌停,即便明日股價漲停,也只能報收於0.90元,不能重新站上1元上方,從而踩踏交易所“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的紅線。基於此,市場普遍認為,中弘股份將鐵定退市。

股價不足1元退市第一股?“保命”只剩這兩招


倘若果真成行,中弘股份將實現對*ST海潤的“彎道超車”,成為A股史上首隻跌破1元的退市股。這有望成為今年繼*ST烯碳成為首例非標退市股之後,將再度記入A股歷史的退市案例。

但是,中弘股份真的鐵定退市嗎?根據部分市場人士猜測,按照現行的退市制度,公司或還存在兩大路徑可以暫時保命。不過,即便公司使出這兩招“絕命劍”,對於目前的公司基本面來說,也只能殘喘A股;要想真正緩解退市危機,最大的依靠,依然還是需要等待“白衣騎士”的馳援,以及由此帶來的公司債務危機的緩解和經營狀況的改善。

兩大路徑

從以往案例來看,但凡處於退市邊緣的A股公司,尤其對於相對更為“鬼靈精怪”的民營類問題公司而言,往往都會在退市邊緣奮力掙扎自救。單單這幾年,就囊括了*ST超日、萬福生科等諸多典型案例,最近的*ST海潤也同樣採用停牌的“鴕鳥策略”以期保命。

從目前結果來看,不少公司都已經在退市邊緣實現峰迴路轉。即便績差如*ST海潤,目前也僅為暫停上市,暫時沒有觸及必然退市的紅線。

中弘股份確實已經走到了懸崖絕壁,一隻半腳都已經劃下陡坡。按照常規,可以預計的是,中弘股份將從10月19日其開始停牌,等待深交所的最後決定。

對於如今的中弘股份而言,至少有五大危機如夢魘纏身:

首先,公司經營鉅虧,今年上半年淨利潤虧損額超過13億元,在同板塊的地產企業中墊底。

其次,未能清償的債務日趨積攢如麻,最新披露的累計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金額超過56億元,而此前就有*ST吉恩就曾因為類似原因終被壓垮、退市。

第三,公司控股股東的股份被司法凍結,無力馳援。

第四,董事長王繼紅和總經理張繼偉提交書面辭職報告,管理層換血。

第五,公司因涉嫌造假遭立案調查,如因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受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並滿足相關條件,公司股票可能將被暫停上市或被終止上市。

但是,正如同公司此前通過股價站上1元而成功規避了統計週期一樣,處於末路的中弘股份目前也並非全然無計可施。在部分市場人士看來,根據現行規則,至少還有兩條路徑,或可以使公司暫時保命。

首先,緊急停牌

在這方面,*ST海潤可以看作先行者。*ST海潤此前連續3天收盤價格低於1元,公司隨即宣佈緊急停牌處理,從而成功規避了“連續20個交易日”的統計週期。此後便贏得寶貴時間,原第一大股東2.72億元轉讓股權,華君實業也將成為第一大股東,從而為繼續保殼添加了大力度籌碼。

截至記者發稿,在17日晚間,除了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外,中弘股份並沒有發佈停牌公告。但這也並非意味著,明日盤前甚至盤中,公司突然發佈停牌公告的可能。不過,公司能否利用這個縫隙逃生,很大程度上或取決於監管的態度。

其次,縮股運作或進行外科手術式重組

這在A股並無先例,即便如“前輩”*ST海潤,目前也仍然沒有用這一對策規避退市,可見利用這種運作規避退市的難度之大。不過,此前閩燦坤B曾成功運用這一手段成功保命。

此外,中弘股份還可以進行重大資產重組,置出現有資產,置入其他更為優質資產,並想盡一切辦法拖延復牌,待資產重組完畢,再復牌,享受類似新股或恢復上市股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的待遇。不過,這種操作過於繁瑣,且挑戰現行法律法規,不確定性太大,相比於閩燦坤B速戰速決的縮股術,遠非最佳方案。

當然,這兩大伎倆只是憑空的猜測與臆斷。畢竟,只有沒有投機、實現優勝劣汰的資本市場,才是一個更加有效、更值得投資者投資和期待的好市場。

尤其是今年以來,我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一直在加快,上市制度改革不斷優化,退市常態化不斷推進,稽查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大,投資者保護持續加強,對外開放一直在擴大。種種跡象表明,證監會在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原則不變的同時,正在努力打造一個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因此,在我國資本市場制度建設日趨完善、市場監管更加規範的背景下,問題股和垃圾股的退市,對於構建良好的市場生態,將有更大的意義。

資金與股東

Wind數據顯示,中弘股份成立於1997年,辦公總部位於北京,此前為深交所上市的百強地產公司,2010年借殼科苑集團成為A股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為中弘卓業集團有限公司。

或許誰也沒有料到,就在上市的8年後,公司非但沒有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發展壯大,反而越加身陷囹圄。中弘大廈忽傾,從年初的債務違約推倒了多米諾骨牌第一塊,中弘債務雪球越滾越大,直到實控人跑路,財務虧空債務惡性循環,公司就像一個被不斷打倒在地的選手,雖然偶爾市場遊資會給其打打雞血,但公司本身卻一直沒有站起來的機會。

資金總是理性而聰明的。10月17日倒數第二個交易日,中弘股份股價午後閃崩,表明大資金對於公司的保殼並不看好。

股價不足1元退市第一股?“保命”只剩這兩招


盤後龍虎榜數據顯示,公司買、賣前五席位均為遊資席位。其中,萬聯證券廣州荔灣分公司賣出額達到1239.20萬元,中信證券(山東)日照泰安路營業部的賣出額也高達688.10萬元。同時,中國銀河上海長寧區鎮寧路營業部買入額為794.66萬元,知名實力遊資席位東方財富拉薩團結路第二營業部買入額為664.09萬元。

股價不足1元退市第一股?“保命”只剩這兩招


如果中弘股份退市,最悲催的無疑是“現任”投資者。

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公司股東戶數不足20萬,而到了年中,公司股東已經增長至24.6萬戶。從數量對比角度分析,此前的諸多機構投資者在這段週期內折價出逃,成為大概率事件;而選擇堅守或者最新進入者,大概率都為中小散戶。

值得一提的是,10月9日,中弘股份與國厚資本及中泰發展簽署經營託管協議。國厚資產是一家主營不良資產業務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AMC),面對公司即將退市的終極命運,這又會否給中弘股份續命帶來真正的希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