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時代的「悲傷」!21天十位藝術家離世,這樣的日子以後會更多

信息時代的“悲傷”!21天十位藝術家離世,這樣的日子以後會更多

仔細回顧一下,這即將過去九月對“文娛圈”來說,還真是個多事之秋啊!從7號開始到9月28日,短短21天已經接連有10位藝術家離開人世,更有好事者將之稱為“黑色九月”。但這事真有那麼誇張嗎?

9月7日,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中國交響樂團國家級小提琴獨奏家盛中國離世。

9月11日,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病逝。

9月15日,著名錶演藝術家朱旭逝世。

9月19日,蒙古族歌手布仁巴雅爾逝世。

9月21日,相聲名家劉文步逝世。

9月26日,粵劇名伶吳君麗逝世。

9月28日,相聲名家張文霞、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師勝傑、著名搖滾音樂人臧天朔與世長辭。

信息時代的“悲傷”!21天十位藝術家離世,這樣的日子以後會更多

固然,每位藝術家逝世都是文藝界的損失,也值得我們去緬懷追悼。可話又說回來,“生老病死”這四個字,乃是自然規律人之常情,而這些藝術家的平均年齡也有著七十有餘。概括起來就代表著,他們的離世雖在意料之外,卻也在常理之中。

與此同時,我又想了想,或許真正令人感傷的並不是某位藝術家離世,而是無法面對這接踵而來的爆炸性訊息。

信息時代的“悲傷”!21天十位藝術家離世,這樣的日子以後會更多

信息時代的“悲傷”

用相聲界舉個例子。近日相聲大師常寶華、相聲名家師勝傑去世的消息登上各大媒體網站,不光喜歡相聲的人看過這個新聞,就連我家隔壁的00後小男孩都有所瞭解。這二位相聲演員的社會影響都很不錯,但其實在相聲名家、相聲大師上面還有相聲泰斗,而當年相聲泰斗馬三立去世時,又有多少人知道?

說到底,這都得歸結於“紙媒時代”和“網媒時代”信息傳播的差異化。

信息時代的“悲傷”!21天十位藝術家離世,這樣的日子以後會更多

紙媒時代,人們通常以主動的方式接收信息,想看新聞,最起碼你得先買份報紙吧!可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當數以億萬計的信息通過碎片化的狀態不斷湧來時,我們已經從主動接收變成了習慣性的“被迫接收”。

說是被迫倒也有點誇張,但確實我們已經被這些新聞綁架了時間。不同的小夥伴,為不同的信息點爆炸瘋狂,縱情在信息的“聲色犬馬”中。而當這些訊息疊加在一起時,個人的喜悅與悲傷也會隨之變化,正如我們沉浸在“十位藝術家去世”新聞的悲痛那樣。

信息時代的“悲傷”!21天十位藝術家離世,這樣的日子以後會更多

這樣的日子以後會更多

坦白講,十位藝術家同月去世並不算多(無意冒犯,就事論事而已),因為以後這樣的日子或許會越來越常見。

中國娛樂圈的崛起大約從八十年代開始,並相繼造出一大批巨星,也就是70、80後那代人的偶像。要是算一算年齡,這些人中比較年輕的,都應該要五六十歲了吧!雖然有的人已經隱退了,但要有噩耗傳來,估計也得是頭條新聞。

​話雖然說得難聽了點,但這就是事實!生老病死的事,又有誰能躲得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