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上朝时,大臣有满族也有汉族,那皇帝说的满语还是汉语?

清朝皇帝上朝时,大臣有满族也有汉族,那皇帝说的满语还是汉语?

我们都知道,大清王朝是满族人的天下,也就是清朝的统治阶级是满族人,虽然也有汉族,但是其实只是极少数。随着民族的融合,原先的封建大一统也渐渐变得开放,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清代各朝代语言的使用吧。

清朝皇帝上朝时,大臣有满族也有汉族,那皇帝说的满语还是汉语?

皇太极

皇太极时期,朝堂中大多数的权贵都是满族的后代或是满族人,汉族人在当时是不受重视的,所以整个朝堂变得就像他们的家庭聚会一般,都是些皇亲国戚,所以自然,皇太极上朝议事时,用的官方语言都是满语,大臣们也只会使用满语交流。

清朝皇帝上朝时,大臣有满族也有汉族,那皇帝说的满语还是汉语?

皇太极剧照

到了顺治时期,汉族人仍然得不到重视,朝堂上依然没有汉族人的身影,这个时期的清朝正是让汉族人剃发易服改革的时候,所以整个朝代还是以说满语为主,而且满语还被推行到国语骑射,更加具体的是,整个国家的私塾和汉子第都要学习满语,满语进行了全国推广,跟现代人普及英语其实是一个道理。

清朝皇帝上朝时,大臣有满族也有汉族,那皇帝说的满语还是汉语?

皇太极

到了康熙这一代,可能是因为康熙本人较开放的原因,对多元化文化比较向往,康熙的汉语水平不断提高,在康熙中晚期,选拔汉族官员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在召见汉族官员议事时,康熙就使用汉语来进行交流,这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当然,汉族人肯定是精通满语的,毕竟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全国普及满语,想不会都难。

清朝皇帝上朝时,大臣有满族也有汉族,那皇帝说的满语还是汉语?

康熙剧照

比如有名的而且非常受重视的汉族官员张廷玉以及他的儿子,康熙为了缓和一下满汉两族的矛盾,就要求满族官员也要或多或少的会些基本的汉语,否则,就不用干了。看来康熙还真的挺在乎和汉族文化的友好融合交流的,也是挺重视满汉友谊的,坐稳一个皇位还真是不容易。

清朝皇帝上朝时,大臣有满族也有汉族,那皇帝说的满语还是汉语?

乾隆剧照

康熙在雍正很小的时候就为他请了名师,再说自小雍正有语言天赋,所以雍正顺利掌握三门语言是不在话下的,这三门语言就是满汉蒙,蒙古族在当时的时代也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民族,如果是哪位阿哥娶了蒙古族的名门望族,那么相当于这个阿哥没有多少可能当皇帝了,因为这位阿哥一旦当上皇帝,蒙古族干政的结果不可设想,清朝统治岌岌可危。

清朝皇帝上朝时,大臣有满族也有汉族,那皇帝说的满语还是汉语?

乾隆剧照

雍正曾经推行过官话改革一段时间,基本就是北京话,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甚至在东南一带有官话不过关的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即使到了乾隆年代这项政策已经被废除,但它的影响力还是很深的,毕竟推行过好长一段时间,满族人说汉语的水平也渐入佳境,但是满族语言书写和读音的能力呈下降趋势。

清朝皇帝上朝时,大臣有满族也有汉族,那皇帝说的满语还是汉语?

光绪

之后到了乾隆年代,满语能力的提升要求才渐渐的提上日程,乾隆和他老子一样,语言水平很高,还会写汉语诗,但是乾隆和他老子不一样的是他致力于宣扬满族文化,推行满语不遗余力,首先是在多个场合使用满语主持事宜,此后的几个皇帝也在很多的正式场合使用满语,甚至道光年间一个侍卫因为满语不合格而遭到责罚。

清朝皇帝上朝时,大臣有满族也有汉族,那皇帝说的满语还是汉语?

溥仪

但是听闻历史上的西太后——慈禧满语并不好,但是却给光绪找了个好老师,专门教光绪满语,所以光绪每次出席正式场合都使用满语,这也大大带动了满语的复兴。到了溥仪一代,满语由盛转衰,再加上近代辛亥革命、维新变法等等的先进革命和改革,汉族人成为天下的主任,满语也逐渐的没落,溥仪晚年回忆,他只会一个满语,是“起”。

你认为清代应该说汉语还是满语?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