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這三種最常見「踩雷」方式

近年來被曝光的問題P2P平臺不在少數,但依然有大批投資者相繼“踩雷”。以“胖毛在線”為例,記者調查發現,參與的投資者中以女性居多,且大部分是通過家人朋友介紹或者通過當地線下“營業廳”知曉投資的,其中不少人是在初次獲取過高收益後,陸續將所有積蓄存入。

最常見的“踩雷”方式有三種:

A投資者:“我此前從未接觸過互金平臺,也不知道什麼是互金平臺,去年有個朋友去了胖毛在線工作,他說胖毛在線的收益很不錯,散標幾乎都有12%的年化收益,比支付寶裡的餘額寶高多了,想著朋友在該平臺工作應該不會有事,於是開始投資,也沒想過了解這個平臺具體情況。”

B投資者:“經朋友介紹,得知胖毛在線理財不錯,有營業執照,有幾家實體營業廳,在比較繁華的街上經營了好幾年,很多地方也有相關廣告,覺得應該是個真實可靠的平臺,嘗試投了幾次散標,收益還不錯,就開始放比較多的錢進去,因為一直都不太懂投資,之前炒股虧錢,想著比放銀行的收益高多了。”

C投資者:“我是廈門人,有次經過胖毛在線的營業廳,業務員向我推薦說他們的收益挺高,跟銀行性質差不多,還拿出很多證件讓我查實,並說可以先試一個月,如果覺得不好一個月後可以取出,我覺得有實體營業廳應該是靠譜的,就嘗試投資。最初投資的本息收回後,就繼續存更多的錢,還介紹給了不少朋友。”

上述三種都是投資者投資一家互金平臺最常見的初始方式,特別是在二三線城市,投資者通過家人朋友介紹,即使不知道平臺的具體情況,依然會被高收益吸引。

在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於百程看來,問題平臺的投資者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小白”投資者,另一類則是“追高”投資者。“小白”投資者是上述的ABC三種情況,這類投資者行業知識和投資經驗都明顯不足,且對於平臺本身和行業政策根本不瞭解。對於這類初級投資者而言,投資應該求穩,通過信息比對投資行業領先的平臺,在經驗和知識積累之後,再適當做一些拓展。

另一類投資者則具有一定的投資經驗,明知道平臺有問題,但為了追求高收益心存僥倖。這類投資者應該回歸常識,火中取栗的投資最終回報可能還不如穩健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