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兒媳 好母親」用愛守護艱難的家

——記第四屆湘西自治州孝老愛親模範毛月球

“孝儿媳 好母亲”用爱守护艰难的家

毛月球為婆婆送飯。

周文明

“為父母養老送終是做兒媳的責任,把孩子撫養成人是做母親的義務,我所做的談不上辛苦,都是我應該做的。”面對別人的稱讚,她總是這樣淡淡地說。她叫毛月球,39歲,小學文化,永順縣毛壩鄉乾坤村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

2002年,毛月球與本村青年向安勝結婚,雖然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差,但是夫妻二人勤勞肯幹,生活也算過得有滋有味。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7年,病魔的雙手伸向了這個原本和睦幸福的家庭,丈夫向安勝不幸患上了肺癌,永遠地離開了人世。家庭“頂樑柱”撒手離去,對這個家來說是致命的打擊,這一年,毛月球未滿28歲,這個家眼看著就要破碎。在痛失摯愛的悲痛之餘,看著3歲的大女兒,2歲的小女兒,肚子裡還有一個即將要出世的孩子,加上一個年邁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毛月球沒有退縮,一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年事已高的婆婆,本來身體就不好,生活幾乎不能自理,晚年喪子的創痛,更使得婆婆終日愁眉不展、茶飯不思,一下子蒼老了許多。為了寬慰日漸消瘦的婆婆,毛月球強忍著喪夫之痛,儘量在婆婆面前表現得堅強。怕婆婆寂寞,無論多忙都會抽出時間來和婆婆說說話,談談心;怕婆婆害怕,每天都會盡量早早放工回家,回來陪她,為婆婆做飯;有時候抽不開身,她會叫上村裡的老婆婆們多去看望自己的婆婆,陪她說話。

平時老人們有什麼活動,毛月球總是鼓勵婆婆一起參加。每天出門之前,她都會把婆婆的早飯和中飯做好,怕飯菜涼了,就蓋在鍋裡。她總是把婆婆打扮得乾乾淨淨的,伺候得舒舒服服的。在她的精心照顧下,漸漸地,婆婆走出了陰影,精神越來越好,心情也跟著舒暢起來。

為了給婆婆和孩子們創造更的好生活條件,毛月球起早貪黑,一個人經常幹兩三個人的活。每天早上5點天還沒亮,她就起來做好全家人的早飯、中飯,並打包好自己的中飯,然後出門走上十幾里路去鄰村砍山,回來後還要做農活、幹家務,一天到晚一刻都沒有閒下來。她從來不提生活的苦和累,有好吃的都是留給婆婆和孩子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善婆婆和孩子的生活條件。

她的艱辛大家都看在眼裡,曾有人這樣勸她:“你還年輕,趁早再找個人嫁了吧,你一個女人扛起一個家太不容易了。”然而她卻堅定地說:“我走了,我的婆婆該怎麼辦、孩子該怎麼辦呀?我要替安勝盡孝、替安勝將孩子們教育成人。”也有人給她出主意:“你出門打工去吧,外面掙錢多。”她卻說:“不行啊,我婆婆年紀大了,吃飯穿衣都要我親自照顧,孩子們也都太小,我不放心。”村鄰們聽了都非常的感動,他們把原話說給了毛月球婆婆聽,婆婆當場落下了眼淚。

三個年幼的孩子沒人看管,毛月球就在幹農活時把孩子們帶到田間地頭,邊幹活邊帶孩子。身教勝於言傳,雖然毛月球沒有很高的文化,但她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教導孩子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一個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毛月球注重培養孩子們獨立生活和學習的能力,經常鼓勵孩子們勤奮刻苦學習,教導她們要養成團結同學、禮貌待人的好習慣。如今,大女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小女兒和兒子的成績也十分優異,每逢週末或放假回來,孩子們都十分懂事的替媽媽分擔家務和農活,陪年邁的奶奶散心,這讓毛月球感到由衷的欣慰。

毛月球在村裡是個熱心腸,與鄰里關係都相處的很好。村裡有很多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家裡只留下老人和孩童,只要是他們有什麼困難,她都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他們。鄰居向新友的孫子一次發高燒,不吃不喝,又哭又鬧,老人們以為小孩子是感冒,熬一熬就會過去的,在外做工一天的毛月球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路過向新友家時,聽見小孩哭鬧,就上門詢問情況,老人將事情原委告訴了她,毛月球看孩子很是不舒服的樣子,告訴老人必須馬上把孩子送醫院。沒有車,毛月球自己騎摩托將孩子送醫院。趕到醫院時,毛月球已上氣不接下氣,她顧不上休息,立即陪孩子進行檢查,後來查出小孩是手足口病,因救治及時,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及時的治療。

生活中充滿是艱辛和不易,但毛月球卻說自己很知足、很幸福。在這個困難的家庭裡,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毛月球就像一顆充滿能量的小太陽,播撒著一個好兒媳、好母親的博愛、仁慈、善良和堅韌,映射著一個普通農村婦女尊老愛幼、淳樸真誠的形象和情懷,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踐行著孝道,堅守著親情,堅守著希望。

(湘西網-團結報)

(周文明)

(滕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