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爲「闖」培育發展新動能

在東北振興爬坡過坎的關鍵節點,黑龍江省堅持以“創”為“闖”,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以科技為媒加強國際合作,激活科技資源、激勵科研人才,使蘊藏在這片黑土地上的科技勢能正在不斷轉化為振興動能。

老工業基地的“科技新衣”

依靠手勢操控家居讓生活更智能,使用氣象級傳感器預警農業生產,氣體檢測儀數據實時外傳便利安全操作……在剛剛結束的第七屆哈爾濱國際科技成果展覽交易會上,一批源自當地的“小而精”科技產品闖入大眾視線,讓參觀者一改老工業基地只有“大塊頭”的印象。

細數黑龍江省的“科技家底”發現,這裡有700多個科研機構和80餘所高校。瞄準制約科技潛力釋放的“堵點”,黑龍江省加強頂層設計,藉助市場力量“解凍”科技資源,向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精準發力。

藉助早年自建的中國模擬飛行論壇,哈爾濱萊特兄弟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創始人劉忠亮“大浪淘金”組建起核心團隊,自主研發出波音737NG型飛行模擬機。進軍商用航空市場,與波音、空客等簽訂了相關合作協議。“我們現在正著力打造集模擬器製造、飛行培訓、科普教育、旅遊體驗和主題創客空間等為一體的創新生態鏈。”劉忠亮說。

一些科研單位還與企業共建聯合體,面向“市場有需求、自主有優勢”的產業發力,向科研成果從實驗室邁進市場的“最後一公里”要效率和效益。

過去三年間,黑龍江省累計培育科技中小微企業1.1萬餘家,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有2037家,82家企業上市、掛牌,吸納就業人員4.9萬餘人。

富集科技資源為經濟發展助力

神舟飛天、嫦娥探月、蛟龍入海,國人引以為豪的大國重器,都不乏黑龍江科技的“身影”。僅在哈爾濱,就擁有哈工大、哈工程等高等院校51所,科研機構517家。“瞄準科技資源富集的大學院所‘聯姻’,我們搭建了各類研發、創業平臺。近三年,全市轉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1097項。”哈爾濱市科技局局長李志傑說。

哈爾濱博實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依託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科優勢,生產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裝備並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相關產品和增值服務出口到十幾個國家。今年上半年,哈爾濱市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貢獻率達43.2%。

黑龍江省深諳“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自2015年以來出臺了130餘個有關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的政策文件,為科研人員、在校大學生兼職兼薪兼學“護航”,著力打造讓人才安心、安身、安業的發展環境。

哈爾濱工程大學博士生導師劉利強,依靠實驗室在船舶智能導航等領域的技術積累,成為哈爾濱哈船導航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開發的電子海圖等產品供軍民兩用。“省裡、學校都支持,如今創業心裡有底。”劉利強說,企業還申請到由省科技廳發放的科技創新券,像知識成果專利申請費等都可以抵用,降低了企業支出。

在黑龍江,以科技人員、大學生、農民和城鎮轉移就業職工為主的創新創業“新軍”悄然躍起。哈爾濱工業大學工程創新實踐中心副主任王濱生說:“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嚮往‘雙創’,這有助於為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發展築穩人才根基。”

內引外聯拓展科技“朋友圈”

黑龍江省與俄羅斯的特色產業高度聚合,科技資源能夠互補互利。黑龍江省科技廳廳長張長斌說,黑龍江省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建立了豐富穩固的對俄合作渠道,構建起對俄創新服務體系,正逐漸成為中國開展對俄科技合作的窗口和前沿。

據介紹,哈爾濱國際科技成果展覽交易會自創辦以來,已成為跨境、跨區域科技與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已累計徵集國外項目9000餘項,其中一批高端技術項目落地產業化。在我國唯一以對俄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哈爾濱新區,目前已聚集國家和省級研發機構161個,有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425戶。

哈爾濱市有關負責人表示,哈爾濱將進一步打通國內國際科技產業鏈條,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城市升級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拓展。

“院裡設立了‘海外人才工作站’,目前已有來自17個國家、19家大學院所的30餘位海外學者簽約入駐。”黑龍江省科學院院長郭春景告訴記者,其中涉及的漢麻、石墨等領域,與黑龍江科技資源重疊度高、貼合性好。

黑龍江省政協委員潘洋認為,黑龍江要揚科技底蘊渾厚之長,用好地緣優勢,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做實改革舉措,釋放改革活力,創造拴心留人的條件,讓更多人才智慧、科技成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新華社哈爾濱10月16日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