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加油,兒子當總督,這就是「加油」一詞的真實由來!

父親加油,兒子當總督,這就是“加油”一詞的真實由來!

嘉慶年間,有一舉人張瑛,一生為官三十餘載,他最為重視教育事業,每到午夜交更時分,他都會派兩個差役挑著桐油簍巡城。如果見哪戶人家有人在挑燈夜讀,便去幫他添一勺燈油,並且送上鼓勵、祝福,這就是“加油”的由來。而張瑛的兒子就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

果然,一切冥冥中自有主宰,張之洞能成為一代名臣,故然和他自己的努力分不開,但也和他父親的德行有莫大的關係。正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豈是虛言哉!

父親加油,兒子當總督,這就是“加油”一詞的真實由來!

北京:古風獨特的孔廟和國子監 009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又是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 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於貴州興義"。咸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張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領,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創辦了自強學堂(今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堂(今南京大學前身)、湖北農務學堂(今華中農業大學前身)、湖北工藝學堂(今武漢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前身)、湖北武昌蒙養院、慈恩學堂(南皮縣第一中學)、廣雅書院等。 政治上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工業上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八國聯軍入侵時,大沽炮臺失守,張之洞會同兩江總督劉坤一與駐上海各國領事議訂"東南互保",並鎮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諡文襄。有《張文襄公全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父親加油,兒子當總督,這就是“加油”一詞的真實由來!

湖北武漢:武漢博物館《武漢近現代史》展覽中張之洞與漢陽兵工廠(資料配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