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馬蒂亞·森:發生大饑荒的地方,沒有一次是因爲糧食不足



阿馬蒂亞·森:發生大饑荒的地方,沒有一次是因為糧食不足



他是亞洲首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學家;除此之外,他還身兼社會學家、哲學家的頭銜;憑藉其對貧困、饑荒以及不公持之以恆的研究,他被譽為“經濟學良心”。

泰戈爾的門徒

泰戈爾、阿馬蒂亞·森——分別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兩位亞洲人,他們都來自印度這個古老的國度。

1933年,阿馬蒂亞·森生於孟加拉邦的桑地尼克坦的印度國際大學裡,此學校的創辦人正是泰戈爾;由於兩家關係緊密,因此阿馬蒂亞·森的名字也是泰戈爾所取。

他的父親是達卡大學的化學系教授,母親是作家及孟加拉邦一家文學雜誌的出版人。阿馬蒂亞·森的成長路徑與泰戈爾相似,可以說,接受良好的基礎教育,隨後出國深造是當時印度上流知識階層普遍的成長軌跡。

阿馬蒂亞·森的初等和中等教育就在泰戈爾創辦的學校中完成。在這所現代的教育機構裡,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被充分尊重,因此教育氛圍活躍,思想文化多元,彼時阿馬蒂亞·森曾被評價:“他是一個能進行嚴肅思考的孩子。不僅如此,他的成績還非常棒。”

在這樣的環境下,阿馬蒂亞·森培養了廣泛的興趣愛好。在最終選擇投身經濟學研究之前,他曾經立志學習梵語,後又對數學和物理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不過最終,阿馬蒂亞·森在加爾各答大學拿下了數學和經濟學雙學士學位。

在完成了印度的學業後,阿馬蒂亞·森於1953年進入英國的劍橋大學深造,後在三一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劍橋求學期間,阿馬蒂亞·森師從新劍橋學派的知名經濟學家瓊·羅賓遜夫人。並獲得多項榮譽,包括學校頒發的“亞當·斯密獎”。

與這些所獲得榮譽相比,在英國求學期間所積累的知識才是阿馬蒂亞·森最珍視的寶貴財富。1959 年,他以優異的成績拿下劍橋博士學位,並以其第一步出版的著作《技術選擇》為自己的求學生涯畫上了圓滿的句點。

女王欽點

隨後,阿馬蒂亞·森選擇留校,並擔任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研究員,與大量的頂尖級經濟學大師交往密切。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修讀哲學。強化了其理論研究方面的倫理學基礎。在其未來的研究中,阿馬蒂亞·森習慣於將經濟學分析與縝密的哲學思辨、深切的倫理關懷意識恰如其分地結合在一起。這也成為了他的學術研究特色。

1963年,阿馬蒂亞·森決定離開劍橋大學返回祖國印度,回國後,他在德里大學經濟學院擔任教授直至1971年。此後,他又重返英國,相繼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牛津大學萬靈學院任教,1988 年起他又到哈佛大學擔任經濟學與哲學雙料教授。隨著阿馬蒂亞·森在學界的名聲不斷升高,他也回到母校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出任院長。

值得一提的是,三一學院的院長是一個由英國女王直接任命的職位,且此前從未授予過非英國國籍的學者。阿馬蒂亞·森憑藉著自己在學術領域的耕耘,成為了學院組建 650 年以來第一位非英籍院長。

2004年阿馬蒂亞·森又回到哈佛大學。 他每年一半時間在國外,一半時間回到印度。

為貧困吶喊

優越的家庭環境以及豐厚的學術回報並沒有令阿馬蒂亞·森放棄印度國籍。因為在他心中,1949年時印度發生的孟加拉饑荒,始終無法讓他對貧苦的人們袖手旁觀。也正是自那時起,阿馬蒂亞·森立志為改變貧苦人們的現狀而努力。

1973年,阿馬蒂亞·森的《論經濟不平等》一書出版。在書中,他通過數據比對進行了一系列經濟與社會分析——對經濟發展不均的程度丈量、對貧困的評估、對失業率的分析以及對自由和權利的原則與影響的研究。

他提出了全新的福利和貧困指數,指出國民收入並非衡量一國福利的終極指標,只有創造這些收入的能力的集合才是這樣的指標;並且他從相關公理出發,推導出一個反映一國貧困水平的合理指數。

同樣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肯尼斯·阿羅曾經評價阿馬蒂亞·森:“在社會選擇理論以及福利經濟學方面阿馬蒂亞·森是無可爭議的大師,他把這兩門理論的道德層面以及其可測性都鑽研得十分透徹。”

1981年,阿馬蒂亞·森的著作《貧困與饑荒:論權利與剝奪》橫空出世。在這本集大成者的著作中,他重塑了貧困與饑荒產生的原因:“饑荒的特點表現為一部分人沒有獲得足夠的糧食。然而卻沒有跡象表明,是糧食的短缺引致了饑荒。”

阿馬蒂亞·森進而認為,饑荒並不是因為糧食短缺而爆發,問題更多是由分配不均引起的。他的研究表明:只有建立起平等、富有政治責任感的社會氛圍,饑荒才能得到避免;同時要消滅非物質性匱乏,因為貧困與不自由、居無定所與安全感的確總是同時出現。他認為,國家只應該在建設一個能讓人民充分實現個人目標的社會環境之時施展其影響力。

對於饑荒,阿馬蒂亞·森給出這樣的結論:在現代歷史上,民主國家從未發生過大饑荒,而發生大饑荒的地方,沒有一次是因為糧食不足。

在阿馬蒂亞·森的眼中,經濟學的目的在於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各種特性——經濟的世界、社會的世界,以及道德的世界。正是這種濟世的價值觀令阿馬蒂亞·森最終在1998年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是首位榮膺此獎項的亞洲人。

在獲得諾獎之後,阿馬蒂亞·森感慨“經濟學需要關注社會中的窮人、底層人群和受害者, 這是我所熱衷的事業。 的確,我一生都在致力於經濟底層的研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