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謀略直逼諸葛亮,堪稱三國最毒兩頭蛇?曹操馬超曾吃盡苦頭!

眾所周知,《水滸》中的兩頭蛇解珍與雙尾蠍解寶,是一對親兄弟。本篇,我們一起聊聊三國版的兩頭蛇。

《水滸》中的兩頭蛇解珍,為登州獵戶出身,生得七尺以上身材,紫棠色麵皮,腰細膀闊。解氏兄弟奉登州官府之命,于山上捕殺害人的猛虎,不想老虎中箭受傷落入山下地主惡霸毛太公家中。老賊與其子毛仲義不僅冒功領賞,還設下圈套陷害解家兄弟。幸得表嫂母大蟲顧大嫂義氣深重,得知此事後,聯合丈夫小尉遲孫新、大伯病尉遲孫立、孫立妻舅鐵叫子樂和,並登雲山好漢出林龍鄒淵、獨角龍鄒潤,劫了登州大牢,兄弟二人得以脫難。後兄弟二人隨同孫立等人聯結梁山,裡應外合打破祝家莊,立下大功。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時,解珍位列天罡星第34位,星號天暴星。征討方臘時,解珍解寶登烏龍嶺探路,中敵軍埋伏雙雙為國捐軀。

解珍的綽號“兩頭蛇”,多見於元雜劇之中,與“雙尾蠍”成對出現,用以形容心腸歹毒、奸佞之人。而解珍的讚詞《臨江仙》中也提到:渾鐵鋼叉無敵手,縱橫誰敢攔遮。怒時肝膽盡橫斜。解珍心性惡,人號兩頭蛇。據此而論,解珍也不見得是什麼善男信女,常年打獵與猛獸搏鬥,估計脾氣也比較火爆。

也有觀點認為,解珍解寶的綽號來自他們的武器——混鐵點鋼叉。以蛇頭、蠍尾比喻鋼叉的雙尖。同時也說明兄弟二人武藝高強,下手狠辣。

三國版的雙尾蠍,筆者給了董卓手下的首席智囊李儒。而三國版的兩頭蛇,筆者同樣給了曾經效力於董卓陣營的另一位傳奇謀士——賈詡。

為何稱賈詡為兩頭蛇?一則因賈詡智計絕倫,奇謀百出,在同時代的所有智謀之士中亦可謂出類拔萃。在網絡發達的今天,賈詡一度備受推崇。易中天先生在他的《品三國》欄目中,甚至稱賈詡為“三國第一聰明人”。蛇在古代中西文化中,都以聰慧而又狡詐詭譎的形象出現。“兩頭蛇”生有雙頭,腦力自然比同類更加出色,故筆者取其意向進行附會。其二,蛇為中國民間盛傳五毒之一,也是自然界中最令人聞風喪膽的劇毒殺手之一。而賈詡亦有“毒士”之名流傳千古,蓋因其每次用計,都能夠掀起腥風血雨,此特點又與蛇相吻合。接下來,筆者將按照以上思路,帶大家共同回顧賈詡的生平。

提到賈詡智計絕倫,首先體現在賈詡對人對事敏銳的判斷力與洞察力,如同蛇捕獵之時。蛇的視力雖然並不出色,但通過對熱量、氣味等信息敏銳的感官,蛇能夠精準地把握獵物的一舉一動。賈詡幾次識人評人的判斷,都可謂一針見血。

此人謀略直逼諸葛亮,堪稱三國最毒兩頭蛇?曹操馬超曾吃盡苦頭!

正史具體的表現共有三次。

1. 李郭之亂,賈詡助獻帝逃離虎穴後飄然而去,先投同郡人段煨。然而段煨表面對賈詡禮遇,同時卻暗暗提防賈詡。賈詡察覺之後當機立斷決定離開,去投奔另一位同郡人張繡。有人勸賈詡說:“段將軍對先生如此厚遇,何故要走?”賈詡答道:“段將軍表面上尊敬我,但因我在西涼人中名望高過他,他怕我取而代之。我若走,一則解除他的擔憂,二則張繡手下缺少謀士,得到我必然歡喜重用,我的才能亦得以施展。三則段將軍既無肘腋之患,又希望我外結強援,反而會善待我的家人。”後來事情的發展果不出賈詡所料。

2. 賈詡到達南陽張繡處後,張繡對其禮遇有加,執子孫之禮。賈詡建議張繡連接劉表,親自出使。賈詡歸來後,張繡問起劉表是何等人物,賈詡答道:“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賈詡認為,劉表的才能在治世可位列三公;然而身處亂世,不通機變,為人多疑又無決斷,難成大事。後來劉表的結局再次證明了賈詡的判斷。

3. 官渡之戰,曹袁劍拔弩張,相繼派遣使臣拉攏張繡。在投靠何人的問題上,張繡打算答應袁紹,賈詡卻從帷幕之後緩緩走出,一番言語趕走了袁紹使臣,力主降曹。賈詡提出降曹理由有三:“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後來曹袁相拒於官渡,賈詡也提出了自己版本的四勝論:“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曹操聽罷稱善。

以上就是賈詡在識人方面的一些表現。賈詡的判斷一針見血,分析入木三分。易中天先生誇讚賈詡,說他洞悉人性,洞察人心。筆者深以為然。賈詡不僅善於識人,同時也有自知之明。在幫助李郭反攻長安成功後,李傕想要封賈詡列侯,還想讓賈詡做尚書僕射。但均被賈詡婉言推辭:”反攻長安是保命之計,何功之有!尚書僕射是百官之長,非德高望重之人不能擔當。就算我賈詡愛慕榮華富貴,厚著臉皮做了這個官,也無法讓國人和朝臣信服!”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賈詡既有知人之智,又有自知之明,是當之無愧的明智之人。


此人謀略直逼諸葛亮,堪稱三國最毒兩頭蛇?曹操馬超曾吃盡苦頭!


在軍事策略方面,賈詡的判斷力依然出色。其中最有名的當是賈詡與張繡對於兵勢虛實的論述:

詡說繡與劉表連和。太祖比徵之,一朝引軍退,繡自追之。詡謂繡曰:"不可追也,追必敗。"繡不從,進兵交戰,大敗而還。詡謂繡曰:"促更追之,更戰必勝。"繡謝曰:"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敗,奈何復追?"詡曰:"兵勢有變,亟往必利。"繡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戰,果以勝還。問詡曰:"繡以精兵追退軍,而公曰必敗;退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驗也?"詡曰:"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銳,故知必敗。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繡乃服。

另外,潼關之戰賈詡看出馬超韓遂有嫌隙,提出離間之計,與曹操不謀而合。曹丕伐吳前,賈詡勸諫曹丕東吳尚有明君能臣,應當先夯實基礎,不要操之過急。這些都是賈詡判斷力、洞察力的表現。在文學作品《三國演義》中,賈詡還有更多精彩表現。馬騰起兵討伐李郭之時,賈詡建議李傕深溝高壘,以逸待勞。馬騰遠來,糧草難以久持,不久自然退兵。“賈文和料敵決勝”一回,賈詡觀察曹軍動向,一語道破曹操佯攻西北,意在東南。佈下伏兵殺得曹操大敗虧輸,損兵五萬。可見賈詡熟知兵法,深諳韜略,不愧為頂尖的軍事謀略家。賈詡著有《鈔孫子兵法》,其文收錄於《隋書·經籍志》中;並曾為《吳起兵法》作注,其文見於《隋志》。當然了,隋唐時期有不少賈老先生的骨灰粉,這些作品也不排除有粉絲託名之作的可能。言歸正傳,如果說賈詡是一條毒蛇,那麼他的敵人就是賈詡眼中的獵物,而賈詡的計謀就是他嗜血的毒牙,一旦亮出,幾乎沒有獵物可以倖免。


此人謀略直逼諸葛亮,堪稱三國最毒兩頭蛇?曹操馬超曾吃盡苦頭!


既然一再提到毒,接下來必然要聊聊賈詡之“毒”。這是賈詡身上繞不開的話題,也是他與蛇最吻合的特點之一。蛇是自然界最擅長打伏擊戰的頂級獵手之一,它們一般潛伏於草叢之內,伺機而動,一旦有獵物靠近便一擊斃命。而蛇攻擊人類多因感受到威脅,或保護領地。而賈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點之一就是明哲保身,如同蛇類潛伏於草窠。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賈詡一旦用計,對手即便不喪身殞命,也會感受到切骨之痛。助李郭攻陷長安,呂布敗走,王允殉國,天下震動,徹底拉開亂世的序幕;助張繡夜襲曹操,曹操痛失愛子曹昂、大將典韋,侄子曹安民與名馬絕影也殞命沙場。歸曹之後,他又蟄伏下來,偶爾亮出毒牙,助曹操擊潰馬韓聯軍,扶曹丕登上世子寶座。

賈詡的毒,與李儒不同。賈詡的毒,不在於主動謀害他人,而在於讓對手難以招架,不寒而慄,聞風喪膽。賈詡的計謀也更側重於見招拆招,抓住要害,一發入魂。相比於李儒,賈詡也更有底線,雖被稱為“毒士”,但他幫助獻帝脫離李郭魔掌的所作所為,足見其良心未泯。很多毒計亦是形勢所逼,不得已而為之,正如毒蛇為保護領地而發出的致命一擊。

賈詡精通兵法,洞察世事;奇謀百出,料敵如神;閱人言事,無有不中;出謀劃策,切中要害。正因如此,筆者認為,稱賈詡為三國版兩頭蛇,名副其實。

最後聊聊筆者個人對賈詡的看法。從筆者行文敘事不難看出,筆者是賈詡的忠實粉絲之一。賈詡之所以在現代受到推崇,與厚黑學大行其道不無關係。一方面賈詡善於明哲保身,另一方面,他明知張繡與曹操結仇,仍要強拉張繡共同降曹,根據某些史料記載,張繡最終被曹氏尋仇,編排罪名處死。賈詡一開始以漢室忠臣自居,卻幫助曹丕奪權篡位,最後在曹魏朝堂上位列三公。這些事蹟確實可以迎合厚黑學的很多觀點。但賈詡本人身上的某些經歷,筆者可以從中品味到人在面對命運時的無奈。賈詡在那個時代是草根出身,從一開始的理想主義——匡扶漢室、幫助西涼集團重新奪得朝廷中的話語權;到後來的實用主義——死道友不死貧道、精緻利己。很多人也會經歷從追逐理想到認清現實、接受現實、安與現實的過程。賈詡的人生中,數次面臨何去何從的抉擇,而每一次賈詡幾乎都選擇了對他而言最正確的選項。現代社會的生活中、職場上,我們也會不時面臨一些選擇。我想,這些經歷是賈詡身上能夠讓現代人們產生共鳴的地方。然而很多人將賈詡吹噓成比諸葛亮、荀彧等人還更聰明的人,筆者也不敢苟同。誠然,賈詡的選擇或許無可厚非,但也正因為現實中,太多像賈詡這樣現實,或者實用主義的人,才使得諸葛亮、荀彧這樣,敢於堅持理想,甚至為至高理想殉道的理想主義者,顯得更加難能可貴。這是思想境界的不同。喜歡賈詡的故事,欣賞他在亂世中生存博弈的智慧,與敬仰諸葛亮、荀彧的崇高理想及高尚品格,其實並不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