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三十二)

這一首《天仙子》,抒發的是納蘭相思孤寂的心情。

月落城烏啼未了,起來翻為無眠早。薄霜庭院怯生衣,心悄悄,紅闌繞。此情待共誰人曉?

納蘭詞(三十二)

月落烏啼

這首小令,一共只有六句,前五句將夜來無眠、心悄悄的愁人形象做了生動的刻兩。通過納蘭耳之所聞、心之所思所感和紅闌獨繞的無聊無緒行動緩緩勾畫出一幅圖景,讓讀者能從中清晰地感受到那種無法言說的“孤寂”,未直言愁緒而愁情四溢。

開頭-句”月落城烏啼未了”,化用了唐朝張繼的《楓橋夜泊》,寥寥幾字將人帶入一個在他人詩詞中已經成形的意境,落月、啼烏、難眠之人,幾筆勾勒出一 幅悽請寂寥的畫面。在這樣悽迷清冷的月夜,滿心愁事的詞人輾轉反側不能成眠,起床又為時尚早,最是百無聊賴。而在這樣的孤獨無聊中,他終究是來到了院中,看到在庭院中已經結了薄薄一層的霜,涼意襲人,不由感覺到夏衣已不勝其寒。夏天的衣服想必是較為單薄的,而詞人在內心悲涼之中,似平也忘記了更換衣物,就這樣穿著單衣來到庭院中。此時此刻,詞人唯覺得心中悄然黯談,左右環顧,看紅色的欄杆圍繞四周,欲言又止之下,只是嘆了一句,心中這樣的情懷不知有誰知道。

納蘭詞(三十二)

迴廊紅欄

納蘭詞是含蓄的, 而有時甚至略顯尊澀,“心悄悄,紅闌繞”,若是有人相伴,又怎會到這樣孤寂無聊的境地?即使失眠,也能同遊庭院中,請談閒話,或僅僅是陪伴也好啊!這樣相比之下,同是月夜無眠,蘇東坡就實在令人羨慕了。元豐六年(1083年), 蘇東坡正因罹文宇獻被貶至黃州,雖為團練副使卻形同罪人,過著失意而閒居的生活。困頓失意之中,他也會見“月色人戶”便難以成眠,但無眠時能有人同遊,卻是身為宰相子、享受著榮華富貴的納蘭求而難得的。最後一句寫情,將詞中所醞釀的愁怨一下子抒發出來,令人動容。

這首小詞通篇都使用了納蘭最為擅長的白描手法,但景情俱到,整首詞顯得格外空靈自然。在篇末,擱下一個或許已不需要回答的問題,將全詞孤清寂寞意境推向了頂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