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工降雨引發的一場「啼笑皆非」的洪澇災害

1915年12月的最後幾天,美國南加州地區,持續了一年的乾旱讓當地政府苦不堪言。尤其是位於聖地亞哥附近的莫雷納水庫,已經乾的露出了水低。經過商議後,聖地亞哥政府請來當時非常著名的“造雨師”查爾斯·哈特菲爾德。

哈特菲爾德在當時的美國地區擁有非常高的聲譽,這得益於他獨特的人工降雨事業。從1902年開始,他就專注於氣象研究,並隨後創辦了人工降雨事業。整個事業長達30年,一直到經濟大蕭條前期才結束。

而這次聖地亞哥的人工降雨,根據合同要求,他只需要用雨水填滿莫雷納水庫(整個水庫庫容大概560億升),就會拿到1萬美元的報酬(相當於今天的20萬美元)。他向當地政府承諾,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他將用自己的秘密配方,再加上高達35英尺的“蒸發塔”來完成這次簡單的任務。

於是,1916年1月1日,這場人工降雨非常順利地展開了。哈特菲爾德把他所謂的“降雨和吸引裝置”安放在莫雷納水庫附近,隨著陣陣像煙霧一樣的東西越來越多的飄向空中,人們很快就發現,細小的雨絲落了下來。但是,誰也沒到,一場嚴重的“鬧劇”也緊隨其後。

由人工降雨引發的一場“啼笑皆非”的洪澇災害

這場雨在聖地亞哥地區連續下了24小時後,很快就停了。但是奇怪的是,處於偏遠地區的其它氣象監測站卻發現,聖地亞哥地區的這場雨不但沒有停,反而雨量正在逐漸加大,完全達到了暴雨級別。正當人們還在遺憾這次的降雨沒有達到合同的要求時,1月5日,暴雨突襲了聖地亞哥。這場暴雨直接就下到了1月10日。

人們當時覺得,雖然雨量很大,但是隻在莫雷納水庫附近,不會引起太嚴重的問題。事實上,這場雨在此之前,已經襲擊了聖地亞哥附近的其它地區。包括加利福尼亞南部,聖貝納迪諾河畔,洛杉磯、文拉圖的大部分地區。甚至從南北方向一直向西延伸到海洋地區。

截止到1月17日,整場“人工降雨”已經讓聖地亞哥的提華納河漫過堤岸,河道所經過的地區把附近幾英里的山谷全部淹沒,並狂暴的向下遊席捲而去。上升的水流迫使低地的數百人放棄他們的家園。在淹沒了聖伊西行德羅的許多公園後,開始威脅更遠地方的加利福尼亞地區。

由人工降雨引發的一場“啼笑皆非”的洪澇災害

1月20日,哈特菲爾德從莫雷納水庫的人工降雨營地回來後,向聖地亞哥政府打電話聲稱,如果想讓莫雷納水庫達到合同上的要求裝滿雨水(用雨水裝滿水庫並非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必需把事先商定的1萬美元支付給他。他將在接下來的10天內把剩餘的水庫裝滿後,再支付他1萬美元。

但是此時的政府已經忙得焦頭爛額,沒有人理會他。所以,他覺得肯定是報紙報道他在1月5日之前並沒有降下多少雨,因此誤解了他。他告訴他的助手,“我只想說,莫雷納在過去的五天裡下了17英寸的雨,這打破了我所能找到的任何類似記錄的降雨量。”

於是他來到聖地亞哥市政廳,要求支付他的服務費。“我們的合同是填滿莫雷納水庫,這已經完成了。既然我已經履行了我的合同,我希望政府履行合同支付我1萬美元。”隨後,他的律師在和政府接觸後告訴他,如果哈特菲爾德對這場洪水及其造成的所有損失承擔全部法律責任,就向哈特菲爾德支付1萬美元。他非常憤怒地拒絕了,並在其後的幾年繼續提起訴訟,最終都被駁回。

就在哈特菲爾德追討他的工錢時,他卻不知道當地的民眾早已經開始憤怒,準備抓到他之後要對他用私刑。更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一場更大的悲劇已經開始上演。

由人工降雨引發的一場“啼笑皆非”的洪澇災害

1月26日,一場海洋風暴從加利福尼亞南部海岸闖了進來。沒有任何意外的,風暴帶來的降雨更大。很快,聖地亞哥東南部的奧泰大壩27日坍塌,淹沒了奧泰河谷,並造成50人死亡。兩天後,聖貝納迪諾新聞社報道說:“沒有幸存者,也沒有屍體被發現,因為大雨把所有的東西都沖刷乾淨了。”

這場災難(當地人稱之為“哈特菲爾德洪水”)被國家氣象局稱為“聖地亞哥歷史上破壞性最強、最致命的天氣事件”,造成的損失接近800萬美元(大概相當於如今的2億美元)。

後來,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重新調研了事件經過,給出了一份很有規模的即視感報告:

1916年1月中旬席捲南加州的雨水,把小溪變成了洪水。隨後淹沒堤岸,並摧毀了該州最肥沃的土地和廣闊地區。聖地亞哥降雨量最大,洪水災害最嚴重,但是聖貝納迪諾河畔的部分地區降雨量也很大,對洛杉磯,文圖拉造成了廣泛的破壞,整個地區從聖克拉拉河向南延伸到墨西哥邊界,從聖貝納迪諾和聖地亞哥縣的南北向西延伸到海洋。

哈特菲爾德(以及聖地亞哥市議會)真的對1916年1月幾乎摧毀聖地亞哥的大量降雨負有責任嗎?

就法院而言,答案是否定的。一名法官在針對該市的損害賠償訴訟中裁定,洪水是“上帝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