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是如何一步一步「退休」的


馬雲是如何一步一步“退休”的


9月10日,教師節。互聯網圈甚至是整個輿論場,最吸引眼球的或許只有一位曾經做過老師的人——馬雲。

在媒體提前放風的情況下,外界沒等多久,整整54歲的馬雲選擇在教師節和自己生日這天,親自對外宣佈,明年今日,將辭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職位,並於2020年股東大會,徹底退出董事會。

儘管有三年前辭去CEO的經歷和9月初的不斷吹風,馬雲辭職有跡可循。但是,一個創業僅19年,並引領了一個時代,像神一樣存在的明星企業家,55歲就“退休”依然是一件超出普通人想象的事情。因此,在輿論層面也出現了各種角度的分析,包括官方的企業發展規劃論,也有陰謀論。我們不急於為此事定性,任何一個選擇背後應該都是多重因素的交織,結果已經明確,與其人云亦云,不如從技術細節上,回顧一下馬雲是如何一步一步從臺前走向幕後的。

為清晰描述這一過程,我們試圖從經濟權益、實際控制權和影響力三個維度進行梳理。因為一個創始人、企業家對企業的影響也主要通過這三大方式,尤其是中國的互聯網公司。

從一手創立到讓渡經濟權益

1999年,馬雲和18羅漢創立阿里巴巴的故事已被人熟知,用團隊自掏腰包的數十萬元創立公司,從之後的影像文字資料和媒體報道來看,馬雲無疑在控制權、經濟權益和影響力三方面都佔比最大的人。

而這一情況或許在2000年前後,引入高盛這一筆阿里歷史上首輪融資時就開始發生變化。我們沒有查到阿里何時開始採用VIE架構,但是根據國內相關規定,對外資進入TMT行業,還是有限制的。也就在阿里成立當年,新浪創新性的引入了VIE架構,繞過了相關規定,也開啟了中國互聯網的VIE時代。因此,在隨後不斷引入外資的過程中,包括陸續引入雅虎、軟銀等,阿里應該已經開始構建VIE架構。

VIE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可以解決政策問題,二,境外的資本股東只能享受經濟收益,而實際控制權方面,還保留在創始團隊手中,因為國內的實體公司股東依然是創始團隊,其只是通過協議與境外資本合作。這也是保證同股不同權的一個制度基礎。

這也就意味著,阿里為了發展引入外資,公司和馬雲本人都要讓渡一部分經濟權益,直至現在,其只佔阿里上市公司6%的股份。但實際控制權和影響力不會被稀釋,並且從之後的發展來看,馬雲對公司的影響力只增不減,包括未來,也將持續,他是阿里毫無爭議的精神領袖。

馬雲對阿里的實際控制權到2010年顯現出來了,那就是著名的支付寶事件,在軟銀、雅虎等董事“不知情”的情況下,馬雲將支付寶從VIE架構中移走,使支付寶成為一個與外資沒有任何關係的內資企業。當然,理由很充足,合規性,拿牌照,合法發展。能夠完成這一的操作,實際上就是VIE架構下,馬雲才是能夠真正決定阿里命運的人。

阿里的VIE到底是一個什麼結構?直到2014年阿里赴美國上市的招股書才解開面紗。第一層,馬雲等創始團隊、軟銀、雅虎等股東在開曼群島成立各自的BVI公司;第二層,幾家BVI公司合資在開曼群島成立一家Taobao Holding Limited公司(也是上市主體);第三層,TaobaoHolding Limited在香港成立一家100%控股的TaobaoChina Holding Limited(主要是享受稅收優惠);這三層均在境外,而第四次才進入中國境內,那就是Taobao China Holding Limited在內地成立100%控股的公司Taobao(China)SoftwareCo,Ltd.。至此,這些公司均是由外資和馬雲等創始團隊直接參股的公司。


馬雲是如何一步一步“退休”的



另一方面,在國內,真正運營的實體公司浙江淘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淘寶的運營公司)、浙江天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天貓的運營供公司)等等,則是由馬雲、謝世煌出資成立的,他們是法律上的股東和控制人,包括此前被移出VIE架構的支付寶,和淘寶、天貓類似。因此,馬雲才是天貓、淘寶、支付寶真正的控制人,和軟銀、雅虎沒有法律上的關係。

而外資在境內外成立的四層公司,只是在經濟方面獲取天貓淘寶等業務的收益,而具體方式就是通過第四層公司Taobao(China)Software Co,Ltd.與天貓淘寶等實體運營公司簽訂協議,這個協議目前在國內來看,法律方面依然處於不明確狀態,也被視為最大風險之一。正如支付寶事件一樣,馬雲們同樣可以不遵守協議,將淘寶移出VIE架構,當然,這只是理論上,我們想說明的是,馬雲雖然在經濟權益方面不斷被稀釋,但實際控制權並不受多大影響。

控制權讓渡加快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發現,馬雲對阿里旗下業務的實際控制權是通過天貓、淘寶等內資實體公司的股權來實現的。但近幾年,表面來看,馬雲的控制權也在不斷讓渡。

我們通過第三方軟件查詢了淘寶、天貓、雲計算等實體公司的股權變更情況發現,目前浙江淘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依然由馬雲(70%)和謝世煌(30%)兩位股東,但天貓的運營公司浙江天貓網絡有限公司已在2018年1月10日進行了股權變更,股東由馬雲和謝世煌變成了杭州臻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而後者的兩個法人股東則為兩家有限合夥企業,而這兩家企業中的自然人股東包括張勇、童文紅等在內的阿里高管,可以判斷天貓的實際控制權已由馬雲分散到高管和合夥人手中。變化的還有阿里雲,其在2014年,法定代表人由馬雲變更為陸兆禧,去年年初又變更為胡曉明。其它公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詢。

從一些列的實體公司股權、法人變更來看,馬雲理論上的實際控制的確權在不斷被稀釋,但不是外資,而是阿里的高管和合夥人。而這一變更在今年開始加速,今年阿里發佈的財報中,對此作了介紹,核心信息就是全面引入合夥人股東。

在上市集團阿里巴巴資產中,包括淘寶、天貓、雲計算、優酷、阿里媽媽五個協議控制的內資實體公司,調整前,這些公司均被外資在國內設立的第四層公司一一對應協議控制,此次調整後,整個協議控制的方式發生改變,五家實體公司的所有股東合為一體,將被一家名為中國投資控股公司分別控制,而中國投資控股公司背後的股東則是阿里的高管和合夥人。

一旦這一調整完成,也就意味著內資的實體公司控制權將全部由馬雲一個人分散到高管和合夥人手中,包括還未變更的淘寶。從法律上來講,在阿里的經濟權益方面,軟銀、雅虎依然佔據大頭,而在實際控制權方面,馬雲的權益也正在被合夥人和高管稀釋。而在我們的三維理論中,馬雲只剩下影響力這一條,作為精神領袖繼續影響阿里。

無論背後有多少因素驅動著馬雲一步一步“退休”,但在技術上,上述分析的確可以看出馬雲正在從臺前走向幕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