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幼小銜接很難?

美麗王297


幼小銜接難,難的不是算數,拼音啥的,難的是習慣的培養!

如果孩子過早地接觸小學知識,然後等到真正上小學時,發現老師上課講的知識都會,就會有開小差,走神,不聽講等行為,這時候一二年級成績是看不出來好壞的,到了三四年級成績上就會有明顯的差異。

一二年級知識都很簡單,重複學習就能考個不錯的成績,家長在家幫忙複習就能迎頭趕上,所以家長不用焦慮的。

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就沒有後續動力,家長要在這方面好好用點心,可以趁著大班及暑假培養孩子的這些習慣比上幼小銜接更有利:

1、寫字—握筆姿勢正確,坐姿正確,字體力求美觀。
2、獨立—讓孩子自己收拾房間、玩具、書包,改掉懶散的毛病,培養責任意識。
3、畫日記—寫日記從畫日記開始,每天用畫畫的形式記錄日記,會慢慢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4、閱讀—每天親子閱讀課外書籍,可以為低年級的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5、運動—每天適量的運動不僅可以鍛鍊身體,可以改造大腦,讓思維更活躍。
這些習慣的培養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是相當重要的,家長要培養孩子一起做,慢慢地就會養成習慣了。

我家大女兒剛開始的時候閱讀習慣一直培養不起來,我給她買了很多的書,讓她自己看,她一直靜不下心來,後來為了孩子的成長,我每天都在閱讀育兒書籍,所以間接培養了她的閱讀習慣,所以家庭氛圍很重要!

我是蝸牛媽媽,以上都是我對幼小銜接難的看法和感悟,歡迎大家一起探討,謝謝!


蝸牛媽媽家庭教育


幼小銜接本來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但是要求高了,就變得非常困難了。

實際上,孩子在一年級的時候遇到困難是正常的,這是一個孩子學習面對“學習”的機會。學習的過程就是需要面對問題,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學習的時候不會遇到難題,那麼自然就變得難受起來。


一年級的孩子,寫字是難題,拼音是難題,識字是難題,計算是難題,讀題是難題....

這些問題本身就是學習的機會呀!如果利用好了,孩子就能知道如何面對問題本身,如何去克服困難,如何去解決問題。


我的孩子是在家做有效銜接的,而且不是按照課本來的。

我們的做法就是按照上面的幾個難點,給孩子做適當的準備,內容大致如下:

1、孩子需要有責任感

自己能做的事情需要自己做。很多孩子一年級遇到各種小問題,其實都是平時的習慣問題。比如經常丟東西,忘記東西。這些都是需要在家練習的,我的孩子上學第一天起就是自己整理書包的。我給她打印了一張課程表,讓孩子每天晚上睡前自己收拾好書包,而且我不檢查。整個一年級下來,有過一次忘記帶作業本,一次忘記帶課本,基本上都是自己找老師解決的。我跟孩子講過: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如果你想不出來,就去問老師如何解決。


作業方面也是如此,如果有不會的作業,孩子需要有意識的想一想:這個問題老師講過嗎?我如何才能做好?

我的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拼音曾經遇到過困難的。比如聲調分不清楚,bd這些也經常弄混的。說實話,我很少教她,只是鼓勵她自己想辦法去記住她。一般過了幾天之後,孩子就會很開心地說自己如何如何記住了。這其實也是一個培養孩子學習品質的過程。

2、孩子學習的習慣需要培養

很多孩子聽課的時候無法專心,容易走神。實際上這個也是在平時需要訓練孩子,比如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要注意傾聽孩子,讓孩子感受到需要等待。

生活中的秩序感能夠讓孩子學習的時候也有秩序感,所以孩子的生活也是學習。很多孩子都是憑著慾望在做事,沒有一個約束自己的念頭,這就導致上課的時候無法約束自己,總是不自覺的走神。


寫作業習慣,每天要寫什麼作業,什麼時候寫,怎麼樣才能既能快速的寫完作業,又能有一定的時間玩一下,這需要大人的引導。在一年級的時候,家長不能給孩子安排太多的活動,否則孩子會感覺疲憊不堪,而且做事的品質很差。大人安排了一切,孩子就沒有參與感,或者是沒有主動性,這個危害在未來會體現出來。

3、必要的知識準備

如上面所言,我們一方面要注意不能提前灌輸知識給孩子,一方面要注意給孩子做好必要的知識準備。為了保持新鮮感,家長就不要給孩子按照課本的學習方法來提前學,否則孩子上課就容易失去興趣,並且容易出現自負心理。

比較好的方式是輕鬆地學習一些基礎知識,比如識字和寫字都是可以適當地準備的。每天練習寫一些字,孩子就能適應握筆,到時候寫字就不會覺得太困難。

同樣的,計算方面,其實10以內的加減法需要拿實際的物品來體會的。不要直接讓孩子記住答案,先期要讓孩子學會自己去找答案。這個過程有點麻煩,但是很容易教。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沒有什麼成就感,但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的成就感卻可以成為學習的動力源泉。


例如:孩子學會點數之後,那麼你可以讓孩子自己找出2+3=?

2個積木+3個積木是多少個積木?孩子可以自己點數出來的,接著反過來,3+2=?

孩子依然可以點數出答案。

很多孩子知道2+3等於幾,但是不知道3+2等於幾,就是屬於記憶型的學習方式。如果你讓孩子體會過幾次這個過程,那麼孩子就直接領悟了2+3=3+2,這根本不需要教,而是自己體會到的。


4、心理上的支持

孩子很容易遇到心理上的挫折,而上了一年級,心理的建設是非常關鍵的。我的孩子在一年級的時候,遇到了很多問題,但是我認為每次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當她為沒有考到100分而苦惱的時候,就是我們想辦法激勵孩子的時刻。當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自信的時候,我都會告訴孩子小時候我也一樣。我的孩子特別喜歡聽爸爸媽媽小時候的故事,特別想知道大人是如何面對問題的。所以,在這些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要保持耐心,給孩子一點時間,讓孩子學會去面對問題。

孩子的成長不是線性的,是有一個積累的過程。我的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學習是很慢的,也非常普通。但是在一年級的暑假,我們的學習進度就很快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之內,孩子已經學會了乘除法,而且是掌握了多位數乘多位數。


孩子學習的爆發,需要一個勢能。這個勢能關係到:知識的儲備,學習的習慣,學習的態度等等。在沒有準備好之前,靠家長拼命灌效率是很低的。當孩子做好準備之後,家長變成了一個教練員,不用自己上場,只要給孩子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料就可以了。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幼小銜接並沒有家長想像的那麼難,其實小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的,家長不要想當然地把“難”這個想法強加給小孩,要相信孩子和做好引導就可以。

如果說幼小銜接有難的地方,那就是難在孩子習慣的培養上。因為孩子在幼兒園是玩著過的,到了小學便要開始正正經經地坐著聽課,這於還是貪玩年紀的小孩來說是難的。

所以,幼小銜接的第一個要點是:培養孩子的專注性,讓孩子養成專心聽課的習慣。家長在平時與孩子的對話,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望著家長的眼睛,專心聆聽家長的講話內容。

第二要點:培養孩子認真看書的習慣。要讓孩子靜靜坐下來看書並養成習慣,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辦到的。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看書,並堅持下去,使之成為習慣。

第三要點:培養孩子認真寫字的習慣。認真寫字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專注性和認真學習習慣的養成,所以家長可以提前培養一下孩子寫字的正確習慣,為幼升小做好準備。


十安育兒


幼小銜接其實不難,但是有一種難,叫媽媽覺得難。

所謂的幼小銜接,不過就是在上小學之前,提前學習一部分小學的內容。

這部分學習的內容,屬於小學課堂正常教學內容,任何智商正常的孩子,都可以通過學習掌握。學校教材的基本內容,能難到哪裡去?

但是,家長們太心急了,他們恨不得一天之內就讓孩子學會拼音,學會算數,成績優秀,在悟空問答平臺,有很多“怎樣才能讓孩子最快學會拼音?”,“為什麼孩子學算數的時候,還要掰指頭,有什麼更快的方法嗎?”這類的問題。

這些問題,很多都無視孩子學習、接納新知識,所需要的必備過程,是不可取的。

當然,幼小銜接,指的不只是這些文化課的內容

文化課之外的幼小銜接,指的是幫助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完成從幼兒到小學生的過渡,做好適應小學生活的準備,併為其長遠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一,培養小朋友對小學生活的適應性。

一、遵守規則的意識。

小學不再像幼兒園,比較鬆散,小學生們要坐在屬於自己的位置上,不能到處亂跑,上課也不能再嘰嘰喳喳,隨意發言,需要遵守課堂紀律,聽老師的安排,這一點的轉變是比較大的。

如果有條件,可以提前帶孩子去學校參觀一下,如果能找到他的班級,甚至是座位,那就更有代入感了,可以在課堂上扮演一下老師,讓孩子坐好聽課,體驗一下,並給孩子講清楚規則,鼓勵他遵守。

如果條件不允許,可以在家裡演示一下。

二、積極主動的態度。

和老師接觸也好,和小同學交流也好,還是去學習文化知識也好,都需要孩子更加主動。可以告訴孩子,什麼樣的表現在學校會受到歡迎,贏得老師的表演和更多的朋友,鼓勵孩子表現的更好。

三、獨立自主的能力。

自己起床、穿衣,刷牙、洗臉,收拾書包,寫作業,絕大多數學習、生活方面的事,都應該由孩子獨立去完成,一不用父母催促監督,二自己要有主動的態度。

如何檢驗成果?

課上是否認真聽講,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是否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願意主動問問題?

在學校,是否能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

生活是否有條理,獨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


第二,是否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一、按時作息。

這一點很重要,也是將來需要長期堅持的一個習慣,對孩子保證足夠睡眠、長身體、保證第二天學習有充足的精力,提高學習效率都有很大的幫助。

一些父母甚至直接採用晚上9點,必須睡覺的方法,作業沒寫完自己去捱罵去。

這一習慣的養成,對治拖延症也很有作用。

二、正確的坐姿、握筆姿勢。

正確的握筆姿勢有助於鍛鍊孩子的肌肉,對寫出好字,提高寫字速度也很關鍵。

正確的坐姿很重要,長期坐姿不對,容易影響孩子骨骼發育,造成脊柱彎曲、駝背等症狀。

三、自己按課程表,整理書包。

孩子已經大了,不應由父母包辦一切,要不孩子總是一個“小皇帝”,“小公主”,應該學會自己的事,自己負責。

四、專注、認真。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剛上小學,還比較調皮,靜不下來,寫作業也是三分鐘熱度,不專注,實際上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應該允許孩子“動”,實際上這個年齡的孩子,只要能靜下來15~20分鐘就已經很好了。

父母也不用把孩子箍在書桌前太長時間,這是在和人的生理特徵作鬥爭,贏不了的。

五、按時完成作業。

這也是一個小學生的基本要求。

很多習慣的養成,也非一日之功,父母應該多些耐心,幫助孩子,給孩子成長的時間,逐步養成即可。


如果從上面這些內容來看,幼小銜接就有些難了。其實難與不難,都是事在人為。

各位爸爸媽媽們,加油吧!


超人爸爸說教育


關於幼小銜接的問題,其實還是家長說了算。

不要單純依靠一些簡單的教育理論來解釋幼小銜接為什麼不合理。

每年夏天放假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幼兒園學校門口有成片的招生的,人員在散發廣告,雖然用小錢接班,在假期中所佔的時間比例並不太長,有的是一個星期,有的是兩個星期,但其實對於孩子來講,對於從事教育的人,對於我來講,我覺得是非常有必要的。

之所以強調必要,並不是為了強化幼小銜接班在知識傳授方面的供應能力,其實是在強調這樣一個問題,也就是說從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轉折,轉折的太快。

基於這樣的一個觀點,所以我認為一個幼小銜接班的關鍵,在於培養孩子剛開始進入小學階段課堂上的一種行為,一種對於學習的認知態度,一種與人交流的能力。

孩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上課的時候由於各個孩子成長環境不一樣,有的孩子活潑,有的孩子膽小,甚至有些孩子尿了褲子都不敢給老師說,所以說幼小銜接班在整個短期內的培訓,首先應當培養的就是孩子能夠大膽說話,大膽表達自己需求的能力,畢竟這是一種交際的最真實的能力,只有這種能力才能帶孩子,完美成長自己的一生。

有的孩子上課之前根本就不知道上課是幹什麼的,所以說通過幼小銜接班,讓孩子認識到紀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每個孩子在課堂上都隨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麼整個課堂就亂了,終於想學習或者自己都是不公平的,所以說對於紀律方面也應當加強需求。

注意力方面對於孩子來講,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大約在5分鐘左右,所以說幼小銜接班在培養孩子注意力問題方面,也不能夠超過孩子的心理特點,基本上孩子能夠專注於某一件事情達到三分鐘以上,基本就可以了,然後讓孩子學會適當的放鬆,這種放鬆之後,應當及時的收回自己的注意力。

總之幼小銜接班對於孩子來講非常重要。這是個人的看法。這裡常見的重要,並不是知識傳輸方面的,而是指學習習慣與人交往能力的。


義誠老師


你聽誰說的幼小銜接很難?昨天看到這個問題,我還真仔細琢磨了一下,我想,感覺到難的不應該是孩子,而是家長!

一、幼兒園生活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吃喝玩樂是主旋律。幼兒園可以選擇吃早、中、晚三餐;也可以選擇吃中午和晚上兩餐;還可以選擇只吃中餐,按選擇交費。

家長想選擇輕鬆的生活,多出點錢就行了。

老師在陪伴孩子們玩耍的過程中,也會無言地給他們畫出邊界,向他們展示規則。

所以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一直都懂得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懂得要遵守規則行事!

我家兒子3歲多時,就能及時阻止我走路闖紅燈,很多時候,小孩子對規則的遵守比大人要好。

二、小學生活的不同

上小學後,學校的很多規則與幼兒園差不多。但有三點不同:

  • 一是不管飯,交錢也不行,家長得自己管孩子飯,家長沒辦法偷懶了。
  • 二是孩子有作業要寫,有考試要面對。但孩子是適應性很強的動物,他們很快就可以適應學校的生活。
  • 三是上小學之後的家長,會被老師要求檢查孩子的作業,每天必須在作業上簽名。

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己因此又多了一項工作,替老師檢查作業的工作。工作了一天之後,還要面對新的工作內容,很多人會感到不耐煩。


特別是看到自家剛上學的孩子,對於數字的不理解,對於數學的理解性不強,現實的挫敗感更會讓家長怒從心頭起,急火攻心。

特別是有些在幼兒園沒學認字的孩子,連數學題目都讀不懂,看到題都是蒙著做,家長能不急嗎?

這也是現在流行說的:不寫作業母慈子考,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的由來。

所以,家長們對此極不適應,就懷念起幼兒園的好。

三、家長應該學會適應

作為過來人我想告訴你,真不用急,萬事開頭都不易,凡事總有一個過程,成人的適應能力不比孩子的適應能力差,學會慢慢適應吧。

關於作業,一年級開始只學加減法,孩子有理解不上去的地方,家長可以用實物來引導孩子。

閒暇時可以提前教孩子背乘法口訣,用上下學路上時間即可,早會一些東西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陪孩子寫作業,可以讓你對孩子有個全面的瞭解,對孩子的智力與理解能力有個全面的認識。

只有瞭解孩子之後,才知道以後怎樣更好地陪伴孩子成。

要提醒的是,無論遇到什麼情況,家長首先應該淡定些,千萬不能跟孩子急。家長急的時候,孩子會緊張的,孩子一緊張就會冒汗,緊張到頭髮梢都滴水,大腦更就會更加一片混亂……

多讀書,多讀書,多讀書,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定要陪孩子多讀書!

從幼兒園開始就要多讀書,只有書讀的多了,孩子的理解能力才能上去,理解能力上去了,一切都不在話下!


小韭漫談教育


幼小銜接不是難在學習,而是難在孩子遇到一個新的需要自己處理的新環境。很多家長甚至老師都只從表象看見孩子磨磨唧唧,不愛學習,上課亂動等等。其實,孩子從一個熟悉的環境特別是學前一直都是家長幼兒園老師無微不至的事事處處指點關心指導下生活一下過渡到學校上課的生活極大的不適應,再加上要幾個小時不能活動坐在那裡學習,甚至下課十分鐘都不允許出教室活動,只能喝水上廁所!你們大人理解這些孩子們想的是什麼嗎?很多孩子回家哭訴我不想上學想回幼兒園!甚至早上在學校門口都能看見開學兩個月了都有學生哭著不想進學校上學!這在過去是沒有的現象為什麼今天如此普遍?上幼小銜接班也如此普遍?其實這都跟我們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密切關聯,第一,孩子在學前教育其實就是自我能力教育,放手讓孩子吃飯,喝水,穿衣,幹家務這些鍛鍊孩子的能力專注力有多少家庭完全做到?第二一年級教材特別是語文教材內容太雜太多太難沒有過渡。一天一課別說孩子就是大人接受起來,很難消化吸收何況一張白紙的孩子。另外,從生長髮育的特點男孩子就是坐不住愛動,老師維持課堂紀律就很費勁,也就沒有時間面面俱到。那些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學習起來遇到很多問題不能及時解決等等,想想這些你就知道一年級孩子怎麼可能上課認真聽講了,作業為啥墨跡了。不要埋怨孩子,更不要著急給孩子上學前班!知識學習是在個人各方面自理能力培養好的基礎之上才有能力勝任的!這點家長老師一定要清楚!另外任何人都只有在心情愉悅下才能學習接收新知識,吼叫訓斥下孩子更不可能完成學習任務,反過來還會加劇孩子的大腦發育出現問題!造成以後心理疾患,人格障礙。這是極其嚴重的問題。無論家長還是老師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成年人!找到問題解決問題,孩子都是天使!問題永遠出在成年人身上。最後再重申,凡是三歲以前給孩子經常看動畫片玩手機的家長,你過去不管為了什麼做的這些,上學以後都要付出特別多的精力和耐心在孩子身上!切記電子產品會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早有研究結果)。


菲菲236203918


關於幼小銜接比較難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我在教學生涯中經常聽到一些孩子的家長說:

“我的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和成績是十分優秀的,可是到了小學就跟不上了,現在的小學老師還不如幼兒園老師負責……”

如此之言,枚不勝舉,聽來讓人尷尬😳和無奈,其實我覺得是許多家長不知道小學和幼兒園的要求不同而已,我就此問題談談我的看法和建議:

一、產生幼小銜接難的原因:

1.幼兒園的教育是培養孩子活潑可愛的天性,追求的是通過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來達到目的,培養的是孩子的興趣愛好,教學手段相對比較寬鬆,而小學教育要求學生要遵守規則紀律,相對而言要求學生懂規矩,兩者的要求不同,所以從幼兒園到小學一部分孩子一下難以適應。

2.小學和幼兒園教學要求不同,幼兒園的要求上面已經講過在此不再贅述,小學開始就以知識教學為主,活動相對較少,部分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的學生,一時難以適應新的學習生活,情有可原,無可厚非!

3.不排除一些幼兒園為了招到學生譁眾取寵,搞一些花裡胡哨的虛假宣傳,把簡單的幾個拼音字母、數數數字的成績對家長公佈,給家長錯覺是孩子怎麼優秀,家長不瞭解小學和幼兒園的根本區別,進而受到誤導,忽視了孩子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造成了孩子到小學一時難以適應的窘境……

二、為解決此問題,我的建議:

1.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過渡期(大班),作為幼兒園老師要為學生升入小學學習打好基礎,做好過渡工作,有意識的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特別是懂規矩、守紀律,引導孩子來適應即將開始的學校生活方式……

2.作為家長要充分認識小學和幼兒園的教育方式的不同,在孩子進入小學之初不能放任不管,要真正盡到監護人的職責,協助老師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加強對孩子學習方法的指導,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對孩子不良嗜好和習慣予以糾正,幫助孩子“扣好第一粒紐扣

”,邁好小學學習的第一步……

3.孩子進入小學學習,意味著孩子一生的學習生活正式開始,家長就要加強對孩子的引導和培養,只有家庭、學校、社會緊密配合才能實現對孩子的成功教育,知識與能力的培養主要在學校,孩子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人生態度與價值觀等問題的培養家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長要以身作則,培養孩子尊重老師、尊師重教……

4.孩子入學之初作為小學老師應該把引導孩子儘快適應學校生活的問題放在首位,以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為抓手,培養孩子的懂規矩守紀律,懂的學生該怎麼做、如何做……然後再進行知識教育,不能本末倒置,顧此失彼!

以上都是我自己的看法和感悟,願意和同仁一起探討和討論,歡迎大家寫出精彩的評論!!!

教育不易,且行且關注收藏!






豫西文化教育


幼小銜接主要是指寶寶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這段時間就好像一顆種子破土而出,第一次見到陽光,接觸自然一樣的花朵,這就需要爸爸媽媽更好的去銜接以便寶寶更好的成長。作為爸爸媽媽不應該盲目無措,通過以下幾點引導寶寶健康的做好幼小銜接:

一、加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一個全新的環境。老師不同,小朋友不同,學習方式方法不同,課堂要求不同,行為規範也不同……。這許許多多的不同,很容易導致幼兒學習興趣低落,影響學習成績,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家長可在入學前幾個月,有意識地多向孩子介紹一些小學裡的學習、生活情況。包括學習哪些課程,每天上幾節課,作息制度,上下課應該注意些什麼,老師和同學們的相互關係等。使他對學習生活有一定的瞭解,並盼望自己做個小學生,從思想上作好入學的準備。同時,為了使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在家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遊戲的時間。這樣,從思想、時間、學習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那麼孩子進入小學後,不會有學習負擔地重的反應,每項學習任務都能輕、愉快地完成。 孩子入學後,也就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了。

二、培養幼兒與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學後,進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接受新老師,結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則有賴於一定的與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強的幼兒能很快適應新的環境,融入集體中,與小夥伴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與同伴之間發生矛盾和衝突,若處理不當,最終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因而老師和家長應特別注重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

三、培養幼兒的聽讀寫能力。

逐漸培養幼兒講述故事、複述故事的能力,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讀物,組織集體朗讀,並進行耐心指導,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家長應每天堅持指導孩子閱讀,不久孩子就會自行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再就是讓孩子多玩些安靜的桌面遊戲,如搭難度較大的裝拆積木、看連環畫、下跳棋、摺紙、畫畫等。適當減少遊戲時間。例如,讓孩子每天練習寫自己的名字,學寫阿拉伯數學、中文數學以及簡單的詞彙,每天做幾道算術題和簡單應用題。

四、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許多事情全由父母包辦,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小學後,許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辦,而且要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力所能及的學習、勞動等任務。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適應小學的需要。例如:讓他們自己疊衣服,自己吃飯、穿衣 ,自己整理東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學具,整理書包等等。自理能力有所增強,孩子在入小學後也就能很快適應小學的集體生活。


奧特曼愛小怪獸


幼小銜接不難,難的是家長們的心。

我家孩子安全是按國家的要求,沒上學前班,課外班入的小學,目前學習無壓力,期末三門均為98,要是有條件,上個英語課外班是有必要的,一年級一週只一節英語課,一節外教課,課排的太少了,座標北京海淀。

覺得難的想法基本是以下幾種。

1.怕輸在起跑線上。

2.攀比。

3.讓孩子搶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