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精神」聞名全國

在江蘇省張家港市文化中心展示館內,一幅幅圖片記錄著“張家港精神”的成長史。

上世紀90年代,時任張家港市委書記的秦振華領著百姓從上街拍蒼蠅、掃馬路、拆除露天茅坑,靠著80多萬把笤帚,“掃”出了一個國家衛生城市。“張家港精神”由此發端。1995年10月,中宣部和國務院辦公廳在張家港召開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人民日報》以《偉大理論的成功實踐》為題發表評論員文章。從此,“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的“張家港精神”聞名全國。

在“張家港精神”的激勵下,張家港“搶”到了全國第一個長江內河港口開放權,建起了全國第一家內河港保稅區,成為了全國第一個有外貿進出口權的縣級市,建成了全國第一條高水平的集旅遊、休閒、購物為一體的縣級城市步行街,榮獲了國家第一批衛生城市……40年來,觀念突破和實踐探索在這裡相互促進,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在這裡互相激盪。

與周邊兄弟縣市相比,張家港家底很薄,既沒有靠近上海的區位優勢,也沒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解放思想、奮勇爭先中,張家港從昔日的“窮沙洲”一躍而起,成為全國“兩個文明”建設標兵,成為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新興現代化港口城市。

一方面經濟建設突飛猛進,迅速從蘇南墊底發展成為全國百強縣前三甲;另一方面,先後斬獲國家衛生城市、聯合國人居獎,直至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文明獎項大滿貫。張家港人以“一把手抓兩手,兩手抓、兩手硬”的獨特發展智慧,創造了兩個文明雙輪驅動的發展奇蹟,至今獲得了200多項國家級以上榮譽稱號。

“我們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代同行,‘張家港精神’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張家港市市長黃戟說,上世紀90年代,各方面基礎相對薄弱,“張家港精神”突出體現在“拼搏、進位”上;90年代中後期,張家港的發展走到了全國同類城市前列,“張家港精神”突出體現在“鞏固、提升”上;進入新世紀,張家港經濟社會進入轉型階段,“張家港精神”突出體現在“統籌、協調”上。進入新時代、站上新起點,“張家港精神”則重點體現在“再出發、再突破、再引領”上。

產業結構偏重、資源空間收窄、環境壓力加劇是當前張家港發展不容迴避的問題。空間上的瓶頸更多來自認識上的瓶頸,資源上的不足往往由於思想上的不足,以思想上的破冰引領行動上的突圍。東南工業區的誕生就是突破認識瓶頸的典型。這裡原來是東沙化工園,沿江化工整治中,張家港把原有的37家小散汙化工企業整體關停拆遷,對整個園區進行重新規劃,目標是打造一個生態、生產、生活協調發展的新園區,新園區以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新材料產業為主,力爭打造產業騰籠換鳳的典範。

在不斷解放思想中審視不足,在弘揚“張家港精神”中破解難題。進入新時代,張家港再一次樹立起超越自我的強大追求,確立了“聚焦轉型、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文明引領”四大路徑和建設“實力、活力、美麗、人文”四個港城的發展目標,力爭走在江蘇省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前列。

“张家港精神”闻名全国
“张家港精神”闻名全国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