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才能幫助孩子進行有效閱讀?

高儀明


我的心中的*有效閱讀*是書不在於你讀了多少本,而在於你是否讀懂了這本書,讀完這本書是不是對你的生活產生了價值。那麼,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進行有效閱讀呢?也許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培養讀書的習慣。

不論是有效閱讀還是無效閱讀,首先我們要做到的是如何讓孩子*讀*,如何讓他高興自覺的讀。

熱愛讀書的人,讀書對於他來說是一種享受,相反,不喜歡讀書的人讀書對他來說就是一種煎熬。我們要讓孩子愛上讀書,讓讀書這件事最好能伴隨他的一生。

a.從小開始,不會認字的時候,可以讀卡通書,漫畫書,從看圖開始。或者由父母來講書,可以繪聲繪色的講,即 邊講邊做動作,形象的比劃書中所講之處,更有利於吸引孩子注意力,同時增強他對書中內容的理解。久而久之,孩子會非常喜歡你給他講書,講故事,這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b.大一點,能識字後,帶著孩子一起讀,這時候也許他會有明顯的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圍繞著他的興趣找一些他可能會喜歡的書。學會從日常孩子喜好的事物中進行引導,這樣牽引性更強。

比如,孩子喜歡養小金魚,那麼你就可以找一些魚一類的書籍,延伸魚的種類、魚要在哪裡生存、魚吃什麼、魚的構成等等,讓孩子不再是買條魚回來把他玩死了扔了:)。而是不斷的引導挖掘孩子的好奇心,讓其對事物的認知不光停留於表面,類似於牛頓發現了蘋果砸到他頭上了,他不是撿起來吃掉,而是受到啟發,發明出了萬有引力。

c.如果有帶孩子出去轉轉,看看外面的世界,開闊他的眼界,讓他知道世界很大,無奇不有。同時,讓他感悟到他所看到地方、事物真的如書中所說。增強其看書的慾望。

2.確保有效讀書

依據我自己在工作中的知識分享(每個星期週會大家輪流分享知識)經驗來說,我認為二者具有相同之處。

a.畫脈絡圖(類似於xmind軟件)

首先是泛讀一本書,對整體有認識。

精讀一個一個章節,畫出分支圖。

畫出每個章節具體事物邏輯。

b.根據脈絡圖讓孩子來講述這本書

c.上面兩步完成後說明孩子對書中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已經明確,讓其接合生活舉一反三。

以上是關於如何引導孩子有效閱讀我的狹隘之見,後面畫脈絡圖法描述的不太清楚,還望跟大家一起討論,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將讀過的書落實下來的良好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寶貝與我


讀書是人應該最要養成的習慣之一,不僅學習知識,開闊視野,而且在書中找到很多同類的人,滋養自己的靈魂。因此,對讀書感興趣是第一位,第二位是怎麼讀書。


對小孩子來說,就是指讀,陪伴。買一些經典繪本,圖文俱佳的那種,每天摟著孩子給孩子一塊讀一段時間。從來不問小孩,這個故事講的是什麼,有什麼意義。讓孩子想起讀書就是一種溫馨時刻,而不是任務。


我自己比較愛看書,家裡藏書也不少。在小孩比較小時候,都是我挑的書,按照一定原則:文藝、文學、科普等比例,買各種經典書籍,書的數量超過小孩的閱讀量。買了之後,會跟小孩介紹一下,說說每本書的特點,但不管他是否讀,讀得怎麼樣。



等小孩大一點,我會帶他去書店,讓他自己挑一部分書,我自己也幫他挑一部分或者給他推薦一些書。這個時候,他看書已經有偏好。我鼓勵他對喜歡的書精讀,並且我會給他買相關的書,例如同一個作家的書,其他作家類似的書,或者對這本書的討論的文章等。我還會給小孩看其他形式的內容。例如《西遊記》,看小人書、看木偶劇、電視劇、動畫片,到最後看原版,看《西遊記》的考據、研究文章。


精讀、對比閱讀和延伸閱讀,是一個人閱讀學習的最好途徑之一,能內化,也學會不同視角的欣賞和批判。


五道口的顏學姐


感謝題主,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本身做了十幾年的圖書編輯,孩子也已經小學六年級。這個問題,我想從專業的角度和一些為人父母的經驗,給大家一些建議。


我們知道,親子閱讀越早越好。親子閱讀在孩子一歲半到二歲的時候就應該有了。每天給孩子讀些故事,繪本,兒歌等等,包括看一些實物認知類的圖畫書,從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中,達到開發孩子情智的目的。


那麼到了小學,孩子認字量多了,也有了獨立閱讀的能力,是不是不需要親子閱讀了?當然不是,小學生同樣需要親子閱讀。


只是這時候的親子閱讀,需要的不是簡單的家長讀,孩子聽,而是從形式進入到內容當中。參與到書本的內容的討論與閱讀當中。


這其中,首先家長也要閱讀孩子喜歡讀的書。不要覺得孩子閱讀的書就簡單、幼稚 、淺顯。其實未必,一是因為很多童書都會在孩子的情商發展上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幫助孩子心靈的成長,這樣的成長也許家長也需要,我們常說“家長要與孩子共同成長”,這其中說包括閱讀孩子喜歡讀的書;另一方面是知識上,不要小瞧了童書,很多知識可能大人們都未必知道,比如說孩子喜歡看《上下五千年》,那家長是不是也要讀一下,不然敢保證自己知道那麼多的歷史知識嗎?


而且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萬一孩子就書中的問題考了你那麼一下,你卻回答不出來,或是答錯,那就尷尬了。


之後,以引導者的身份,平等地參與到與孩子的討論與交流之中。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覺得自己對書的理解就一定比孩子深刻,正確。更不要懷著目的性去引導。我們要蹲下來,懷著同樣對知識的渴望與思考,與孩子交換你的觀點,看法,態度,與孩子共同探索,一起發現,提出問題,解開疑惑與迷題。這樣的過程,即是在幫助孩子有效地閱讀,更好地吸收書中的知識與智慧,更重要的是,這將是可以增進親子關係的一段非常美妙的過程。


最後,我還是要提醒一點。家長要學一些選書的方法與技巧。現在好書很多,可是爛書更多。讓孩子有效地閱讀,起碼得保證多讀好書,少讀爛書吧。學會選書,選對書,選好書,將使你輔導孩子閱讀的效果事半功倍。所以,沒事的時候多看看圖書排行榜,和一些閱讀推廣人的文章,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的。



我是林教師,如果有任何關於孩子閱讀與寫作的問題,都歡迎大家與我交流溝通,我將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請大家關注,或點贊支持。



林老師講作文


首先我有一個觀點,就是孩子只要喜歡讀書就可以了,不要把孩子的有效閱讀以及通過閱讀提升個人品質,提升語文學習成績,提上議題,因為這樣太急功近利的話,肯定會讓孩子讀書的時候產生各種心理不舒服。

所以說對於讀書來講,首先是能夠拿起課本,拿起書本,然後才是認真讀,最後形成了習慣,最終才選擇性的有效讀書,否則的話上面就提到有效讀書,對於孩子來講就是折磨。

每個人讀書的目的不一樣,比如說,有的人讀書,有的孩子讀書就是為了消遣時間,而有的孩子讀書是為了學到知識這種情形,因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答案,而家長可能因為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希望孩子任何一次讀書都是有目的的,有方向的,甚至最後能夠寫出一個讀後感,可是真的讓孩子讀書寫讀後感的時候,大多數孩子恐怕會選擇放棄。

成年人在選擇讀書的時候,都是關注於自己的專業領域,關注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功利性非常強,哪怕是興趣愛好也是為了自己開心,所以對於孩子來講,永遠不要強調有效讀書,做筆記,寫讀書筆記,這些都是不合適的,只有孩子能夠認識到讀書是生活的必需品的時候,一切水到渠成,不用家長在那刻意的要求孩子做或者不做。

總之個人感覺到不要太功利性了,孩子讀兒童文學,比如說馬小跳,比如說其他一些兒童文學,他們讀的就是開心,並不是像家長想象的那樣,有那麼多的功利性。

這個社會中,一旦任何一件事情,但有了明確的目的和指向性的時候,我們就會感覺到累,而這種累是從心底的累,不是我們肉體上的累。


義誠老師


父母如何才能幫助孩子進行有效閱讀。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什麼是有效閱讀?

是指一次閱讀時間要達到多長時間?比如30分鐘以上?
還是閱讀時目不斜視,坐得端正?不能有小動作?
或者是指孩子不會走神,能全情的投入,看書看得專注?

這裡,就涉及到了時間、狀態、和專注度。

如何看待這些情況,就是我們怎麼幫助孩子培養閱讀習慣的重要標準了。


1、一次閱讀時長的標準與注意力發展有關

這個與孩子的年齡有關係,有研究表明,孩子的閱讀時間,根據年齡不同而呈現不一樣的變化。越小的孩子,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越低,無意注意的比重越大。也就是說,孩子能坐得住來閱讀,跟年齡是呈現這樣的表現:

0-3歲 3-5分鐘
3-5歲 5-10分鐘
6-7歲 10-15分鐘
7-10歲 15分鐘-30分鐘

超過以上時間,孩子的注意力往往表現得不能集中。閱讀就會進入到低效階段。

2、閱讀的效果與孩子的興趣度有關

對閱讀越感興趣,孩子越能集中注意力來閱讀。

所以,雖然低年齡段的孩子注意力往往無法長時間集中,但如果他對這件事很有興趣,在興趣的驅取之下,他就能維持一個較長專注的時間。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如果在玩自己喜歡的玩具時,可以一玩就玩很久,精力也非常集中的原因了。

所以,培養閱讀習慣,可以從興趣度來入手,通過增加孩子的興趣,來讓閱讀的效果獲得翻倍的提升。


3、閱讀也與父母的陪伴有關係

讓孩子自己看書,他是堅持不下去的,特別是習慣還未養成前。

有些父母會讓孩子聽故事,類似各類講故事的APP,以為這樣也是一種閱讀,但這個跟閱讀沒太大關係。

有父母的陪伴,孩子往往能夠對閱讀更容易產生興趣,也更能堅持更長時間。

閱讀實際上是有三個階段:被動、主動、自動。這是指什麼呢?

被動階段,此時孩子是在我們的引導下來進行閱讀,他並沒有形成興趣。
主動階段,孩子對閱讀有了興趣,也願意跟著父母一起為閱讀,此時他開始形成固定的行為,閱讀時間到了會要求讀書。
自動階段,孩子已經不滿足於父母的陪伴式閱讀了,他會主動找書來讀,有時間就會到閱讀角來看書,此時就是閱讀習慣養成,後續只需要鞏固,就能一直保持這種良好狀態。

前面分析這麼多,接下來就是具體的做法了,道理講清楚說明白,行動起來就容易多了。

1、父母陪伴孩子一起閱讀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特別重要。因為這是一件與父母共同進行的事情,往往是提升親子關係的重要一環。通過高品質的陪伴,閱讀會更有效果。

同時,請父母把閱讀看成是一種享受,陪著孩子一起閱讀,不需要抱著強烈的目的,讀完就要懂意思,就要提問,這樣就會讓閱讀的快樂大打折扣。

2、準備了良好的環境

環境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營造一個適合閱讀的環境,有專門的閱讀角,周圍沒有干擾孩子閱讀的玩具等,有舒適的小桌子小椅子,地上鋪著軟墊,這些,都會讓孩子喜歡這裡的氛圍,對於閱讀效果和習慣養成,有直接的影響。

3、以興趣做為引導,而不是以硬性要求來約束孩子

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不要帶著任務式的、命令式的要求。往往會獲得更加滿意的效果。可以引導孩子事先挑選好想看的書籍,約定好時間,然後開始一起讀。讀的過程中,媽媽可以一會是小兔子,一會是大灰狼,讓孩子覺得特別有意思。就會很快喜歡上閱讀。

4、選擇適合孩子的書籍,比如繪本、漫畫等

一上來就讀純文字的,或者是《三字經》、《唐詩三百首》這種的,這個不是培養閱讀習慣,更像是強制背誦。可能也有家長能做到把這些都講得生動有趣,但大多數家長難以做到這一點。

所以,挑選合適的繪本,這樣的繪本是建立在孩子認圖、讀圖的生理基礎上的,表面看挺簡單,但卻能讓孩子樂此不疲,同時從中能吸取到不少的營養。

5、調動多感官參與,讓閱讀立體化、生動化

閱讀不需要只讀,我們可以加入動作,加上角色扮演,讓口讀耳聽手動腳走,甚至可以一起想象空氣中的花香、嘴裡吃到甜甜的美食等等。

這樣的閱讀,會讓孩子全身心投入進去,徹底愛上閱讀。

6、簡單的事情重複做,最後就成為非凡的事情

有效閱讀絕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節奏,我們遵循定時、定點、定人的三原則,在每天固定的時間(比如睡前半小時)、固定的地點(孩子的小閱讀角)、固定的人(總是媽媽或者是爸爸),讓這樣的事情持續不斷的進行。

一般來說,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比成年人容易得多,21天法則對孩子的影響是很明顯的。


結束語:閱讀是結合孩子年齡,以興趣為引導,以陪伴為方法,創造良好氛圍,並通過每日的堅持,來達到培養閱讀習慣的目的。父母不要糾結於讀多長時間,讀多少書,懂多少道理,這些不必急於求成。只要習慣養成,後面都是水到渠成。


庭爸,7歲女兒的奶爸,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達人,歡迎關注我,讓育兒更輕鬆

庭爸談育兒


作為一個已經教小學好多年的老師,來分享我看到的一些做法,對孩子的影響還是卓有成效的。

首先,在最早的階段,比如說一二年級,以培養興趣為主,不要去規定孩子看什麼書,有的家長會給一二年級的小朋友看《三國演義》,雖然是注音版的,但是我覺得還是沒有必要,他們可能還是會對《米小圈上學記》更感興趣。因此,最初以培養興趣為主,等孩子漸漸大了,如果養成了要讀課外書的興致,再去對他的閱讀類別進行引導和調整才會比較合適。

其次,要讓孩子持續性地讀書,家裡最好有一種讀書的氛圍。比如說:以前遇到過一個家庭,媽媽說:“孩子放學了,即使我刷了一天的手機,在孩子到家之時,我也要讓他看到媽媽捧著一本書在讀。”意思其實就是要讓孩子知道媽媽也看書,我們一起來做這件事,這件事很有趣。要養成一種好的讀書氛圍,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家長和孩子共同讀一本書,互相交流,互相探討情節,有時候孩子沒讀完家長卻讀完了,家長可以故作神秘地調動孩子的胃口,效果會很好。

再者,還有一種做法很有意義,那就是每個週末都帶孩子去圖書館,圖書館的氛圍是很不一樣的,孩子多去幾次就能感受到那裡特別的氣息。有過體驗之後,他才能向圖書館裡的其他人一樣,對知識產生敬畏和渴求。

以上說說的不一定對每個孩子都奏效,但是作為家長的你,如果真的願意在這個問題上進行深度的思考並願意付諸實踐,就去行動起來,或許你會看到孩子的成長。


是鬼五十七啊


第一:讓孩子自己選擇要讀的書

他對這本書感興趣了,才會去看,如果不感興趣,家長逼著看,那麼就會起到反作用,孩子會抗拒讀書,覺得讀書只是在完任務,也會感覺讀書很累。



第二: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也要讀書,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這是引導孩子愛上閱讀最好的方法。如果家長回家後就開始玩手機,坐在電視前看肥皂劇或電腦玩遊戲,是很難培養出愛上閱讀的孩子的。適合孩子看的書儘可能擺放在孩子觸手可及的地方,這樣便於孩子隨時翻閱。每天最好有半小時到一小時固定的閱讀時間,全家坐在書桌前讀書。

第三,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

小點的孩子,家長讀,孩子聽,然後解釋閱讀的內容,提高孩子的讀書興趣,大點的孩子,可以讓孩子讀,大人聽,大人進行提問,孩子作答,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及閱讀質量。



第四:和小朋友一起閱讀

可以邀請自己的朋友來家裡做客,一起閱讀,一起探討書中人物。孩子都有表現自己的慾望,為了能多發表自己的觀點,孩子會好好讀書的。

第五: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延伸到讀書上

我家孩子喜歡恐龍,所以我就買了幾本恐龍書,孩子特別喜歡,每天都追著我念恐龍書。

第六:提高孩子的詞彙量

孩子認識的字多了,知道什麼意思了,就會自己去看,因為孩子的表現欲是很強的,他會覺得自己很厲害,這麼多字都認識,會告訴你,或者朗讀出來。



第七:寫讀書筆記

培養孩子把一些好的詞語,或者段落寫下來的習慣,經常讓孩子看看,對孩子很有幫助,孩子也會逐漸的愛上讀書。

第八:可以常帶孩子去圖書室閱讀

讀書室裡有濃厚的閱讀氛圍,孩子會受到這種氛圍的感染,置身於書的海洋也會覺得自身的渺小,這會更加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望。



第九:增加新的閱讀方式

不要僅限於書本閱讀,可以讀些卡片,有聲朗讀。等趣味性閱讀,可以豐富閱讀的同時,增加閱讀興趣。

注意事項:

好的閱讀習慣,離不開家長的耐心教導,不要急於求成,更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


手指動起來


繪本閱讀,是人生閱讀學習的起始階段,是“一張白紙畫最新最美圖畫”的良機,但也極易被不慎的筆墨塗損。

下面是蘭可琪繪本美學生活館總結的一些兒童有效閱讀的方法,希望對孩子們暑假的閱讀有所幫助。

01

幼兒閱讀特點及啟蒙方法

幼兒閱讀的啟蒙性及系列性主要是從識字、詞到句、到段、到篇。無論是語言形式還是思想內容,必須循序漸進,才有利於掌握系統知識。

由於孩子年齡小,欠缺生活經驗,更不具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所以,幼兒的閱讀需要精心,具體地培養和指導,而幼兒閱讀啟蒙起到關鍵作用。

  • 挑選插圖豐富的繪本

對於幼兒,尤其是5歲以下的幼兒來說,沒有插圖的書幾乎沒有什麼吸引力。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我們在早期教育中更強調繪本閱讀,而不提倡過早識字。

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永遠是第一位的,當他們自主自願地拿起一本畫面生動有趣的書,所謂教育其實已經成功了大半,接下去家長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閱讀,並加以引導。

  • 根據插圖問孩子一些問題

根據Morrison的研究,16到24個月的兒童每天增加的詞彙量遠勝於他們成長的其他階段,他們最容易從繪本中學到的詞彙是類似於“狗”和“樹”這樣的名詞。

如果你看到一隻狗的圖片,可以問孩子“你看見狗了嗎?”、“那隻狗是什麼顏色的?”、“那隻狗在做什麼?”這樣的問題,與一個名詞相關的背景知識會幫助孩子更快地添加其他詞彙,比如從“狗”到“棕色的狗”再到“棕色的狗在跑。

試著這樣問幾個問題以後,你會發現孩子的學習能力比你想得還要強大。

02

小學生閱讀的一般步驟

小學生的閱讀,並不僅僅是為了理解讀物的思想內容,吸取知識、體味情感、欣賞語言等等。

更重要的是學會閱讀,掌握閱讀方法,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也就集中在學法的指導上。

  • 初讀

通過全文,瞭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書,結合上、下文自學字詞,這樣讓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內容,同時也對文章的語言、結構、寫作目的有一個大致瞭解,為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

  • 精讀

按自然段邊讀邊想。弄清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關係,進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讀懂內容,理清思路,讀通全文。

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疑難,深入思考,解惑釋疑。同時對課文的重點段落和美詞佳句仔細揣摩,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現形式和寫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華,進一步對全文加深理解。

  • 悟讀

小學生的閱讀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並不能到了解文章真正的意思。孩子要理解體會出這些思想內容,只憑故事內容是不會捕捉到的,是要透過語言文字,進行深入思考,從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

  • 熟讀

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要多讀,達到熟能成誦,使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尤其對那些詞句優美、文質兼優的課文或段落,應熟讀成誦,以便在自己的寫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寫。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語文教學中的千年古訓,也是我們現代人開展讀書活動所遵循的原則。

03

讀書指導技巧之三讀法

面對琳琅滿目的書籍報刊,孩子們既沒時間也完全沒有必要全部精讀細讀,而應依據書目和實際需要區別對待,有所選擇。下面是一些小學生有效閱讀的方法,希望對孩子們閱讀有所幫助。

  • 瀏覽性的泛讀

對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可採取瀏覽法,即通過“隨便翻翻”以大致瞭解其主要內容,或通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 探求性的速讀

有時讀書是為了達到某個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項任務,如尋求某個問題的答案,專門蒐集某方面的知識等,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閱讀的奧秘在於讓大腦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閱讀的孩子每分鐘能讀200多個字,未受訓練的每分鐘只能讀八九十字。

  • 品味性的精讀

對名篇名著和其它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需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佈局謀篇,欣賞妙詞佳句。像人吃東西那樣,經過細嚼慢嚥,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有的好文章要反覆地讀幾遍,甚至熟讀成誦。

04

不動筆墨不讀書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因此,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對於人的一生非常重要,將使一人終生受益,所以孩子進行深閱讀也是講究方式方法的。

  • 圈點勾畫

即用相關符號在書或文章上記錄下自己閱讀時的見解、感受,或愛或憎或疑或思,如用“____”“?”“——”符號分別標示重點詞句、疑難困惑、偏差錯誤等。

  • 作批註

即在文章旁邊寫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可以品評遣詞造句的精妙,寫出自己的理解、體會和感想,可以談談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見解或由此引發的聯想,還可以指評原文的紕漏等。

  • 作卡片

為了便於記憶和積累,鼓勵孩子把名言警句、精彩段落、佳詞妙句等寫在卡片上,以隨身攜帶,隨時翻閱、背誦。

  • 進行再創作

包括續寫、擴寫、縮寫、改寫等形式。改寫又包括改人稱、改寫法、改體裁等。

以上“動筆墨”的方法,要根據學生年級不同,在要求上體現差異。低年級主要是圈點勾畫、作摘記、做卡片;中年級編提綱、作批註;高年級寫體會、再創作。

  • 邊讀邊思考的方法

邊讀邊思考是閱讀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類方法的基礎和前提。應通過概括內容、複述原文、體會思想感情、分段分層、理清文章條理等多種形式的專項訓練,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較、綜合、聯想等思維方法,達到以讀促思、以讀促寫的境界。

05

4個創意讀書遊戲

孩子從出生開始,很多父母們就開始給他們講繪本故事,營造一個有書香的家庭氛圍。孩子大一點,通常是一兩歲,能夠拿起書本的時候,他們就會獨立自主地玩書和看書。

等孩子上了小學,特別是二三年級,學校也要求他們開始學習寫作文,進行一些更加深入的閱讀訓練。

今天琪琪也給大家準備了8個創意讀書遊戲,非常值得借鑑,幫助孩子對閱讀有更深入的體驗,讓他們踏上真正的深度閱讀之旅……

邀請故事的主角來赴宴

假設,剛和孩子讀完《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繪本之後,想想如果我們邀請毛毛蟲到我們家來赴宴,該寫一張怎樣的邀請信呢?

親愛的毛毛蟲先生:

您吃飽了嗎?我為您準備了很多很多好吃的東西,有……我特意邀請您到我家裡來吃一頓飯。吃飯之前(後),我們還可以……如果您能參加……怎麼樣。讀完一本書,和孩子一起寫一張邀請函,不能乾巴巴的,要圖文並茂才好。

給故事畫一張地圖

一些簡單的故事繪本,簡單的故事情節, 也可以來一張簡單的地圖的。讀完一本書,讓孩子根據故事情節, 畫一張故事發生地的地圖。

如果故事發生在室內,就畫一張室內的平面圖,如果故事發生的地方很多,就可以讓孩子畫一張大地圖。

想想,不是有人根據《紅樓夢》書中的描繪,建造出了大觀園嗎?和孩子一起動手畫一張,別忘了塗上顏色。

給故事書設計封面和插畫

如果故事本身就是繪本,這個項目實施起來就比較困難。如果是文字比較多的章節書, 那就可以來做這個項目了。

根據書的故事內容,給書籍畫幾幅插圖設計一個封面和封底,並在封底寫一個書籍的故事梗概。這樣的活動不用多,孩子只要做過一個,他們將來看書的時候,會很注意其他書籍的封面和封底設計的。

將故事做成有聲故事書

如果孩子特別喜歡這本書,就可以請孩子給這本書錄音,然後刻錄在CD上,並設計一個包裝封面,寫上孩子的名字。

一個有孩子名字的有聲故事書就誕生了。如果孩子有興趣,還可以做成一個故事集。這樣的作品,可以作為禮物送給親戚朋友老師同學,你說孩子會不會非常開心?

總之,讀了一本書,可以玩的遊戲太多太多了。只要發散自己的思維,新的想法就會層出不窮。

孩子在你的這種創新精神的帶領下,思維的創新意念和能力,也會越來越強的。

蘭可琪繪本美學生活館

蘭可琪引進國外最先進、最主流的教育研發成果,以兒童為中心導向,設置個性化專業課程,構建系統化教學模式,將繪本閱聽、繪本英文、繪本美術、繪本藝術、自然科學、食育食養、生日派對等多個項目融為一體,打造一個多元化的兒童繪本美學生活館。

蘭可琪注重培養孩子的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表達力等各項能力,激發幼兒的潛能和情感,以滿足幼兒全面健康成長的教育需求。真正意義上做到了打造專屬寶貝的成長計劃。


愛吃草莓的老仙女


如果要想孩子真正能從閱讀中受益,並愛上閱讀,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浸入式”閱讀法,讓孩子全身心投入閱讀的樂趣之中。如何做到呢?



1.給孩子選對書。

父母要跟據孩子的年齡買適合他們的書。比如半月以前,買圖片大,單一對象的書,最好是布書,讓孩子像玩玩具一樣與書建立情感。

半歲到1歲半,買圖片大,背景單一的立體書。

再大一點的孩子,主要以繪本為主,慢慢過渡到文字書。


2.以孩子的閱讀節奏為主。

在陪孩子讀的過程中,不要只是給孩子唸書,而是要允許孩子提問,允許孩子反覆閱讀某一頁,只要孩子喜歡,想讀那一頁都行。有時候會發現孩子會抱幾本書來要求讀,只挑熟悉的那幾頁讀。完全可以接受孩子的閱讀方式,讓他們感受到書的魅力。

3.與孩子一起排演故事。

為了讓孩子浸入於閱讀的故事中,可以按故意內容來表演,同時自己改編,設置不同的結局,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同時在孩子對閱讀的認知過程中,能進入故事中的角色,對整個故事加強記憶和理解,能感受到這個人物角色的情緒,對孩子的創造力、感知力都有幫助。

總之,孩子閱讀習慣一旦養成,會終身受益,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愛不釋手。


以上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巧妙媽育兒


讀書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形式,是孩子獲取知識、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提高素質能力的重要途徑。 指導孩子愛讀書、會讀書也是家長及家庭教育的內容與任務之一。



家長指導孩子讀書的常用方法主要有:

1.意向引導法。即家長根據教育發展的形勢,結合孩子的年齡及學習實際,有意引導孩子閱讀對孩子品德、心理、學習有幫助的書籍。

2.歌訣讀記法。對一些孩子感興趣、也是熱點或重要的知識類書籍,為幫助孩子熟悉理解內容,增強記憶,可以幫助孩子把書的重要章節變成歌訣,讓孩子記憶。 3.編寫提綱法。孩子到了小學高段或中學後,家長可以指導孩子學著編寫所讀書籍內容的提綱,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概括提煉書的內容,提高閱讀質量。

4.提要摘錄法。這是有質量、有效果讀書的重要方法。家長可以指導孩子養成“不動筆墨不讀讀書”的良好習慣。要求孩子讀書時對一些名言警句、好的段落等用筆記記下來。


5.自我講授法。讓孩子閱讀完一章或全本書後,嘗試把書的內容自己講授一遍。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演講能力,也可以幫助孩子更深入理解書的主題及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