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匯:合規檢查後 剩下的P2P平台更優質化

2016年至今,隨著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不斷推進,一些問題得到有效處置。今年6月開始互聯網金融行業新一輪的洗牌潮來臨,全國各省、市地方互金整治辦或相關管理部門也先後發文,對轄區內P2P合規檢查進行了部署,合規在如火如荼的進行。

行業頻繁爆雷,這是一個監管政策倒逼,以高壓態勢市場進行自我的市場調節或者是市場淘汰的過程。其判斷,後面還會有類似的情況反覆上演。出借人所要了解的一個情況是,監管政策倒逼的時候,行業良性退出是一個必然結果。但並不是所有的平臺都是非法集資或者惡意趨利,有些平臺可能確實出現了一些風險,例如無法兌付或者逾期、展期的情況。

為了穩住P2P,多個監管部門召開多個網貸相關會議、下發多份文件。監管部門召開會議之頻繁、下發文件之密集,實乃罕見現象,監管沒有放棄P2P,將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繼續開展P2P網貸現場檢查工作。去偽存真,讓真正從事P2P網貸行業的合規的平臺健康發展。

目前市場上大約有1400餘家P2P平臺,按市場的容量無法支撐這麼多家平臺的發展,市場的優勝劣汰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平臺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笑到最後,對平臺提出較高的要求,在風控、人員規模、信息系統、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是否可持續,可以肯定的是,不合規的平臺無法堅持到最後,即使是合規的平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也會被優勝劣汰掉一大部分,所以出借人認應優中選優,防範風險。

在經歷過2018年監管整改的洗禮後,P2P平臺大浪淘沙過後,相信留下來的大多都是相對優質的平臺,只要出借人依據個人資金情況、需求來制定計劃,並謹慎篩選,一定可找到靠譜的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