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飛民機總經理王程寬:「新舟」飛機服務民生 方便出行

西飞民机总经理王程宽:“新舟”飞机服务民生 方便出行

“新舟”60遙感飛機

中國航空報訊:在8月2日由航空工業主辦的2018年全國“通航日”論壇上,航空工業的“新舟”60增雨飛機和遙感飛機兩款多用途飛機進行了模型展示,航空工業西飛民機總經理王程寬對“新舟”飛機開展的相關通航實踐和“新舟”飛機系列化的發展格局等方面進行了主題演講,闡述了航空工業發展通航的新思路。

通用航空與運輸航空共同構成了民用航空運輸體系的“兩翼”,是實現民航強國戰略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也是提高綜合公共服務能力、促進經濟建設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綜合國力的提升,通用航空發展相對滯後的矛盾凸顯,已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和國家戰略需要。

21世紀初,航空工業依託自身在支線客機的產業基礎,制定了“新舟”60、“新舟”600與“新舟”700的支線客機“三步走”基本戰略,確立了支線客機、民用貨機、多用途飛機和公務機的系列化發展格局。從2012年起,“新舟”飛機開展了通航應用的相關實踐,更大程度擴展“新舟”系列飛機的使用範圍,增加機隊規模,在更好地發揮社會效益的同時,也為特種用途飛機提供平臺支撐,通過多領域的應用檢驗飛機的性能、可靠性和可使用性,有效促進了航空工業民機發展能力的提升。

西飞民机总经理王程宽:“新舟”飞机服务民生 方便出行

“新舟”60增雨飛機

緊抓發展機遇佈局通航市場

2016年以來,國家相關部委和地方政府頒佈了一系列加快通航業發展的指導性政策和文件,在政策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為我國通用航空業的快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在利好政策環境的背景下,“新舟”飛機繼續深耕通航作業領域,並進行了25部飛機通航客運的探索,逐步形成“新舟”飛機在通航領域應用的兩大發展方向。一是在特種用途方面的通航作業,主要包括從事工、農、林、漁業和建築業的作業飛行,以及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海洋監測、科學實驗等方面的飛行活動。這些作業領域要求通航器適應性強、專用性強、性能高,更有飛行時間更長、任務擴展能力更強的新需求。二是在通航運輸方面,我國目前主力航空器還是以獎狀、賽斯納、運12、運5、直升機等小型通航飛機為主,在一些載客(貨)量大的通航運輸活動中,還需要更大型的通航飛機。由於飛機載重、空間和燃油攜帶等方面的優勢,“新舟”飛機這類國產25部飛機進入通航市場,可滿足通航作業飛機更長時間作業、擴展更多功能以及國產化的需求,也可滿足更大載重、可靠性高、安全性好的通航運輸需求。

深挖通航市場實現飛機譜系化發展

近年來,航空工業在“新舟”系列客機成熟平臺上,深入挖掘通航作業市場對於航空器長航時、大航程、大載荷、大空間、擴展能力強的需求,發展衍生出了包括人工增雨機、遙感機、海洋監測機在內的近10個品類的多種通用類和特種用途飛機,為不同行業、不同領域通航用戶提供了選擇。

“新舟”60增雨飛機,通過在艙內增加任務控制系統和通訊設備,機身加裝探測裝置、催化劑播撒裝置、成像裝置,具備人工消雨、人工增雨、氣象探測、空地通訊等功能,比較其他小型增雨飛機,功能更加齊全、裝載作業裝備更多,具備長航時大範圍作業的特點。投入運行以來,在多項國家重大活動中,成功完成氣象保障任務,確保了這些活動的順利開展。此外,“新舟”60增雨飛機近3年在甘肅、內蒙古、陝西、河南等地乾旱季節,成功實施人工增雨410架次,在大興安嶺森林滅火中,累計出動16架次,維護了國家的利益,保護了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2018年6月20日,“新舟”60增雨飛機再獲2架新訂單。此次簽約的2架“新舟”60增雨飛機將應用於我國西北區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順利交付後,將在廣袤的西北地區發揮撲火防火、降雨除雲的強大力量。

2017年3月9日,由航空工業與中國科學院共同研製的“新舟”60遙感飛機在西安閻良機場成功首飛,標誌著遙感飛機的相關試飛工作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也為後續功能性的研發試飛和適航型號合格審定試飛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改進方向。“新舟”60遙感飛機加裝了多種先進光學遙感、微波遙感和環境大氣遙感設備,並裝有高精度穩定平臺、姿態和位置測量系統以及作業管理系統,還擁有先進的機載衛星通信系統,結合高性能地面數據處理系統,實現功能擴展集成,為國家和社會提供公益性的基礎遙感數據支持,滿足農業、林業、探礦、環境、交通、城市和國家安全等多個領域對遙感產品的需求,促進我國遙感科學技術的發展,支持國民經濟建設。以“新舟”60遙感飛機為核心的“航空遙感系統”建成後,將成為我國目前飛行性能最好、飛行時間最長、航程最遠、遙感設備集成度和觀測效率最高的航空遙感平臺。

在其他通航作業領域,航空工業正為推動了通航作業產品國產化不斷探索,在承接國家和市場需求的同時,努力實現國產通航作業航空器的譜系化發展。

滿足通航客運

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民航局提出的基本航空服務計劃,不僅是解決出行問題,更是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新舟”飛機在支線運營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幹-支-通相結合的民航運輸新模式;在內蒙古阿拉善地區,由國家發改委牽頭,“新舟”60飛機執飛,探索地方政府“溼租121部運營商飛機”,購買運力的“通勤試點”模式,將當地8個小時的陸路交通縮短至航空飛行1個小時,5年來為當地提供了近80萬個座位的運力,顯著改善了當地交通狀況,實現了盟內空中互通。

在我國雲貴川、內蒙古、青海、新疆地區,或地廣人稀,或群山環繞,地面交通不發達,老百姓的出行受限,地方經濟發展受阻。目前,貴州、雲南、四川三個省規劃的通用機場就超過150個左右,在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之間,有潛在強烈的通航客運市場需求。通航機場與“區域樞紐或支線機場”間通過“縣縣通航”連接,再通過“市市通航和支線航空”連接幹線機場,幹-支-通的模式,承接了民航運輸網絡,將偏遠地區納入全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推動幹-支-通模式下基本航空服務計劃的實施,航空工業計劃以符合25部要求的“新舟”600飛機為基礎,推出滿足135部運行規則的30座級“新舟”通航型飛機。這款飛機未來可根據客戶的發展和市場環境變化,對客艙座位佈局和飛機配置進行快速更改,滿足更多運行條件的要求。

回顧過往,“新舟”系列渦槳支線飛機一踏一步,連點成網,遍佈國際,走出了中國民機發展的新路子,走出了中國民機制造的影響力。展望未來,“新舟”飛機將繼續探索和實踐在通航領域的應用,服務民生、促進基本航空服務實施的同時,為國家儲備基礎設施、航空器、專業人才、服務網絡等航空戰略資源,服務國家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