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最遭恨的人,魏蜀吴三国老大都容不下他,想将其除之而后快

三国中最遭恨的人,魏蜀吴三国老大都容不下他,想将其除之而后快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群雄纷纷割据自立,一时间偌大的汉室江山,被异性诸侯们分食殆尽。当然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成为了魏、蜀、吴三国老大成功上位的垫脚石。那些手握重兵的士大夫不过是受强者们摆布的棋子罢了。如果谁要妨碍了三位帝王的前进的脚步,那么下场也只有死路一条,其中荆州蔡瑁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国中最遭恨的人,魏蜀吴三国老大都容不下他,想将其除之而后快

蔡瑁可谓是荆州的“土皇帝”,表面上刘表主领荆州事务,军权实则由蔡氏把控。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蔡瑁把妹妹嫁给了刘表,让侄女嫁给了刘表的小儿子刘琮,论手段舅服你,蔡氏在荆州的地位可见一斑。只可惜蔡瑁生错了地方,荆州乃是三国兵家要地,魏蜀吴三国领导人谁不对此垂涎欲滴?正是这样的大环境,使得蔡瑁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的一些列做法得罪了魏蜀吴三国的权力机构,所以必须得死。

三国中最遭恨的人,魏蜀吴三国老大都容不下他,想将其除之而后快

孙权认为蔡瑁必须除之而后快

最恨蔡瑁的首当其冲便是孙权,要知道孙权的父亲、哥哥在位时皆把荆襄之地视为目标。此时孙权隐忍了多年,摩拳擦掌正准备一举拿下江夏,继而水陆并进合力拿下荆襄,眼看着这块肥肉即将到手,孙权激动的心情自然可以想象。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蔡瑁这个没骨气的小人,曹操还没怎么用兵呢,他竟然携刘琮不战而降。

三国中最遭恨的人,魏蜀吴三国老大都容不下他,想将其除之而后快

孙权可谓对蔡瑁颇有意见,哪怕蔡瑁率军抵挡一下曹操,自己也有时间拿下江夏,进而形成对荆州的包围之势,然而这一切计划都被蔡瑁彻底打乱了。这还不算完,蔡瑁还甘当曹操的马前卒,给曹军训练水军,意图日后南下直取东吴。这下孙权慌了,看来只要蔡瑁活着一天,孙权就难以安眠,此人必须除之而后快。

三国中最遭恨的人,魏蜀吴三国老大都容不下他,想将其除之而后快

江东将士们并不惧怕曹操的百万铁骑,真正怕的却是蔡瑁训练的水军,纵使北方大汉一时间难以掌握水性,但是敌众我寡,再好的水性也抵不过人多,现阶段能阻止这样状况出现的,也只有除掉蔡瑁,这样的话曹氏水军便会化成泡影,也就不足为惧了。

刘备对他恨之入骨

三国中最遭恨的人,魏蜀吴三国老大都容不下他,想将其除之而后快

刘备对荆州之地的垂涎傻子也能看明白,当时刘备在荆州死皮懒脸的就是不走,是因为他看到了刘琦和刘琮兄弟失和。刘备幻想着以待来日兄弟兵戎相见,借助刘琦江夏之兵一举拿下荆襄之地。然而刘备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还没等到兄弟失和那一天,蔡瑁便怂恿着刘琮举荆州之兵向曹操投诚了。害的刘备慌不择路的逃跑,连老婆孩子都跑丢了,若不是赵云舍命救下阿斗,蜀汉以后岂不是一代而亡?

三国中最遭恨的人,魏蜀吴三国老大都容不下他,想将其除之而后快

想到蔡瑁带着刘琮向曹操投诚的时候,不知道刘备心中该有多恨。要知道诸葛亮给刘备规划天下的时候,便把荆州当成是致胜要地,刘备手下将领更是深知其中的要害。面对蔡瑁为曹军训练水军的时候,刘备集团的人哪一个不是在暗地里骂他卖主求荣、忘恩负义?不管是出于对蔡瑁的恨还是出于对曹操大军的压境,刘备集团都会不遗余力的诛杀蔡瑁。

曹操对蔡瑁如鲠在喉

三国中最遭恨的人,魏蜀吴三国老大都容不下他,想将其除之而后快

按理说曹操对蔡瑁应该是最没有威胁的,并且还会助力曹操一举拿下东吴。然而这并不代表曹操喜欢蔡瑁,对于蔡瑁的不战而降,让曹操想到了当年的宛城张绣,这桥段岂不是如出一辙?生性多疑的曹操自然不会放松警惕。曹操的弱点在于水军,纵观整个军中,只有蔡瑁、张允能为之效力,“土皇帝”蔡瑁会不会就此甘心?曹操心里打鼓,况且水战不同于陆地,很多因素并不是曹操能控制的,习惯掌控全局的曹操,忽然觉得自己的在水上只有任人摆布的份,心中自然如鲠在喉。

三国中最遭恨的人,魏蜀吴三国老大都容不下他,想将其除之而后快

再说曹魏集团的将领们,对于蔡瑁的到来,他们并不欢迎。曹魏军中有两大集团,分别是以曹氏和夏侯氏为首的元老集团,和以张辽、徐晃等人为首的降将集团。这两股人在诸多战役中暗中较量,然而到了南方,大多数都是在江面上作战,并且还都受蔡瑁的领导,心中自然不爽。如若拿下东吴,蔡瑁的功勋自然是最大的,这样便引起了陆军将领们的不满。

三国中最遭恨的人,魏蜀吴三国老大都容不下他,想将其除之而后快

从魏蜀吴三代帝王对蔡瑁的态度可以看出,此人必须得死,不管是否有蒋干盗书这一桥段的安排,蔡瑁很难在三国中立足。当然这也怨不得别人,只能说他生不逢时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