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之最」世界長壽之鄉——巴馬瑤族自治縣

在雲貴高原餘脈,桂西北地區,流淌著一條清澈的河,叫盤陽河。盤陽河是巴馬瑤族自治縣的母親河。在河的兩岸,一代代的巴馬人繁衍、生息、勞作,他們勤勞、質樸。在這裡,90至100歲的長壽老人佔居全縣總人口的萬分之十九點零九,長壽老人佔總人口比例之高,居世界長壽地區首位。

「廣西之最」世界長壽之鄉——巴馬瑤族自治縣

盤陽河源頭,因形狀酷似草書“命”字而得名“命河”。

其實,巴馬出壽星古已有之。據記載,當地歷史上最高的壽星,是一位142歲的瑤族老人,名叫藍祥。清朝嘉慶皇帝為此還御筆賜詩:“百歲春秋冊年度,四朝雨露一身覃。”石碑至今尚存。

清光緒年間,廣西提督馮子材將一塊“惟仁者壽”的牌匾贈給巴馬那桃鄉平林村102歲的鄧有功老人,這塊牌匾至今成為鄧氏家族的傳世之寶。

「廣西之最」世界長壽之鄉——巴馬瑤族自治縣

新中國建立後,在1953年的人口普查中,巴馬的壽星數量仍在國內首屈一指。國內外老年醫學研究、自然醫學研究、人口學、人種學專家、學者們紛至沓來,開始對巴馬進行一系列的科學考察。

1960年,武漢醫學院長壽科研組踏足巴馬進行長壽調查,調查結果認為,巴馬是廣西的長壽之鄉。

「廣西之最」世界長壽之鄉——巴馬瑤族自治縣

中國傳統長壽文化

「廣西之最」世界長壽之鄉——巴馬瑤族自治縣

「廣西之最」世界長壽之鄉——巴馬瑤族自治縣

「廣西之最」世界長壽之鄉——巴馬瑤族自治縣

1979年,國家衛生部組織以李培雄教授為首,以武漢醫學院原長壽科研組為核心,包括湖北、廣東、廣西三省(區)5所醫學院共25個單位75人的協作組,對巴馬進行大規模的長壽綜合考察,確認巴馬為中國長壽之鄉,結論得到國際相關機構的認可。

1981年至1986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組織科學考察隊,對巴馬長壽地區的自然環境、飲食文化、生活起居、勞作習慣、婚姻狀況和社會風尚進行周密的調查和檢測,收集和積累了大量的珍貴資料。

1991年至1992間,國際醫學學會原會長森下敬一博士率領長壽考察團,對巴馬長壽現象進行了4次考察。隨後,在東京召開的國際自然醫學會第13次討論會上向世界宣佈:中國巴馬瑤族自治縣成為繼前蘇聯的高加索、巴基斯坦的罕薩、厄瓜多爾的比爾卡班巴和中國新疆和田的阿克蘇地區之後的第五個世界長壽之鄉。森下敬一博士評價說:“巴馬是人間遺落的一塊淨土,與世界幾個長壽之鄉相比就象是中國龍嘴裡的珠寶。”

1964年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巴馬的百歲以上老人有28人;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巴馬的百歲以上老人增至50人;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巴馬的百歲以上老人為66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巴馬的百歲以上老人達到74人;到2008年,巴馬的百歲以上老人有78人之多。

「廣西之最」世界長壽之鄉——巴馬瑤族自治縣

巴馬平安村巴盤屯,共有112戶黃姓人家,全屯有16位老人活過百歲;年紀在90多歲的長者,大都精神矍鑠,耳聰目明,行動自如。

巴馬甲篆鄉除了有“旅遊之鄉”的美稱,還有22位老人活過百歲。看這些百歲老人身心健康,無憂無慮,唱起山歌來,一點不減當年的風采!無論是瑤族祝箸節還是壯族的三月三歌圩,你總能聽到百歲老人的歌聲隨風揚起,這才加深了我們對生命如歌的真正體味!

「廣西之最」世界長壽之鄉——巴馬瑤族自治縣

對巴馬老人長壽的原因,專家認證除了當地種植的糧食、蔬菜、水果以及飼養的禽畜等品質均高於其他地區外,當地土壤中錳和鋅的含量較高,有害的銅、鎘含量偏低,高錳低銅的土壤有益於人的健康。檢測巴馬長壽老人的頭髮發現,錳的含量比東京正常人多出10倍。而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差別更大,巴馬長壽村負氧離子高達每立方厘米平均2.5萬個,而一般城市僅有2000個甚至1000個。此外,巴馬老人常年生活在山青水秀的自然環境,在飲食方面以玉米和豆類為主,終生勞動,心情快樂,也是健康長壽的原因。

「廣西之最」世界長壽之鄉——巴馬瑤族自治縣

「廣西之最」世界長壽之鄉——巴馬瑤族自治縣

在巴馬,尊長敬老的社會風氣給老齡人帶來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環境。政府每月都給老齡人們一定的生活補貼,定期為老齡人檢查身體,逢年過節組織慰問,對長壽老齡人進行細緻、悉心的呵護,使巴馬長壽老人生活得更加幸福康樂。

近年來,巴馬一方面加大長壽研究力度,把巴馬建成中國乃至世界長壽科學研究中心和度假療養基地;另一方面,科學規劃,大力發展長壽產業,推出系列長壽食品。

曾是藏在深山人未識的巴馬,如今已享譽全球。長壽之鄉,正在不斷總結人類的養生經驗,探索長壽的規律,為促進人類的共同健康長壽作出有益的貢獻!

「廣西之最」世界長壽之鄉——巴馬瑤族自治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