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麼「短小」與「不堪」,它是怎麼演變成「大日本」帝國的?

日本這麼“短小”與“不堪”,它是怎麼演變成“大日本”帝國的?

這位名廄[jiù]戶的皇太子,18歲攝政,在日本相當有名,相當於“聖人”級別,稱為聖德太子(572-621)。他的肖像出現在舊版日元(57、58年發行)的五千與一萬元紙幣上。

日本這麼“短小”與“不堪”,它是怎麼演變成“大日本”帝國的?

聖德太子受此殊榮,是因擔當了日本文明的啟蒙角色,先行幹了三件事。

一是把氏族(部族)“聯盟制”改為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直接統治全國。

大和政權原是氏族豪強的聯合體,大王是勢力最強豪族的首領,其它豪族各有獨立的領地,大和朝庭通過他們間接統治國家,直接統治的地方只佔一部分。豪族管有部民,部民來源於被征服者和中、朝移民等,按行業分不同的部,如種田的田部民,部民有家庭,但不獨立,部民較像吐蕃、蒙古、女真貴族擁有的奴隸民。各豪族集團以各自實力為後盾,對朝廷大事有發言權,如王位繼承,就可能推薦對己有利的繼承人,以間接操縱王權。

日本這麼“短小”與“不堪”,它是怎麼演變成“大日本”帝國的?

聖德太子弱化了這種體制,不過,從後來的歷史看,日本的豪族政治傳統和貴族等級制,頑固的很,後來科舉搞不起來,天皇大權旁落,幕藩體制,社會等級分明等,直到現代日本的門閥政治,都是該傳統的延續,現任首相安倍晉三在內的許多首相和內閣大臣,都出自政治門閥世家。

二是引入儒家思想,在意識形態上界定了日本國家社會的尊卑等級,如君臣關係、官階等級等。

三是與當時的中國通交,見“天朝”有什麼好用,就學過來。聖德太子攝政期間,派了四次遣隋使,其中有位大名鼎鼎的遣隋使——小野妹子(這名字了得,太有內涵了),那封著名的“日出處天子致日沒處天子無恙”的信,就是這期間由小野妹子送到“天朝”的(見於《隋書》,《日本書紀》是“東天皇敬白西皇帝”)。

日本這麼“短小”與“不堪”,它是怎麼演變成“大日本”帝國的?

聖德太子的作為,奠定了早期日本國家的發展方向,接下來的“大化改新”,制訂《大寶律令》,是在其基礎上,進一步削弱豪族政治,讓土地變國有,廢除部民制,學習唐朝中央集權的官僚管理體制,同時廢掉世襲的貴族管理體制。

聖德太子死後二十多年,孝德天皇(645—654年在位)登基,他學“天朝”起年號。作為學習“天朝”的形象標誌之一,年號在日本延續至今,這個日本的第一個年號叫“大化”,如它的喻意“大變化”,日本首開大變革,開啟與後來“明治維新”並稱的“大化改新”。又過了五十多年,日本開始編寫史書了。在此期間,改了國號叫日本,自詡世界日出之處,後來一度狂叫“大日本帝國”,本書為行文方便,稱“大日本”等。

日本這麼“短小”與“不堪”,它是怎麼演變成“大日本”帝國的?

到此,大王改叫天皇了,國名也起好了,天皇年號也有了,文字也用上了,該有的基本折騰出來了,“大日本”建國至此完成,日本由“大和國時代”進入“日本國時代”。

說到這,有人會問,你小子把“大日本國”的歷史,寫的有些“短小”和“不堪”了呀,不是想搞種族歧視吧?

完全沒有,就事論事而以。而且本人真誠的以為,人人生而平等,各種族、民族當然也是平等的。

這是人類文明的信念,也是基於科學。基因科學已能證明,各人種的基因差異,是微不足道的。

人類移民史的事實是,如把中國人、日本人,或是非洲人,從小就送到美國家庭生活,長大後,除長相外,這個人的性格、行為就是地道的美國人作派,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日本這麼“短小”與“不堪”,它是怎麼演變成“大日本”帝國的?

因為,決定民族文明程度的是民族文化,它孕育了民族性格,決定了這個民族做人做事的方式,決定了他們的精神及物質世界,而非取決於種族,所以,再抱種族歧視之念,要麼別有用心,要麼腦子有病。

“大日本”島國從原始社會一路到“大化改新”,哪一步沒有東亞大陸的“天朝”,好像都玩不轉,可它也不是“全盤中化”,而是“拿來主義”。因為,說到民族文化,日本也有屬於自己的東西,且是“天朝”所沒有的。

這種東西,在日本建國(大和國)之始,就已經存在,且為日本埋下了三條重要的文化基因,足以影響後來的日本民族性格與國家方向。

它們是神道教、天皇制和“徵韓傳說”。於是日本便由最先的小日本小倭寇演變成了它們口中的大日本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