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杜甫同一個夢想


和杜甫同一個夢想


中秋節快樂

安得廣廈千萬間!

——杜甫

前段時間網上興起一項調查,“你有什麼遺憾?”

有人說沒有早點買房,有人說沒有好好唸書,有人說沒有及時侍奉父母,也有人說年輕時沒有選擇最愛的人結婚。

長長的遺憾清單,盡是些樸素的願望,卻在日後多年,依舊影響著我們的人生。

凡人性在,遺憾就在。

現代人對遺憾的苦惱,古人未必沒有,他們或許更水深火熱呢。

NO.1 缺房的杜甫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公元759年,安史之亂才剛平定,48歲的杜甫從同谷縣趕往成都,一路上見慣百姓流離失所,作了著名的“三吏、三別”。

注:((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抵達成都後,杜甫一家老小寄居在寺院,隔年在節度使裴冕等人的幫助下,建了杜甫草堂。

此後裴冕的資助成為了草堂的重要來源,杜甫也常以贈詩回報,還在詩中不止一次提及這位恩主。

在成都期間,杜甫的身體每況愈下,儘管仕途不順,但這裡有親友相伴,也使他很感激。

好景不長,隔年裴冕被調離成都,杜甫一家失去了裴冕的幫扶,迅速陷入了貧困潦倒的地步。

和杜甫同一個夢想

在當時所作的《狂夫》中,頸聯:

厚祿故人書斷絕,恆飢稚子色淒涼。

說的是,接濟杜家的故人嚴武升任高官,與之斷絕聯繫,家中斷糧,長期捱餓的小兒子,面色岐黃。

此番,杜甫一家忍飢挨餓,屋破漏雨,他也體弱多病。身為一家之主,晚景淒涼,貧病交加,求人無應,他還惦念著能給“天下寒士”蓋間“廣廈”,能讓眾人皆不受苦。

到最後,卻只能“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一千多年前的詩聖杜甫,和我們一樣都缺房,只不過他是為天下,而我們還連自己都顧不上。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希望那些有資本的人,在炒房、倒房時,想想杜甫先生的濟世情懷,也想想無處安身的我們,割韭菜時能夠手下留情一點。

NO.2 缺酒的陶淵明

子云性嗜酒,家貧無由得。

前段時間,陶淵明火了,蹭了一個叫“王菊”的偶像女孩熱度,感受了一把自媒體時代流量大腕的狂歡。

要是他知道,應該也不會在意吧,畢竟人家心裡只有酒。


和杜甫同一個夢想


陶淵明有個好友顏延之,兩人起先是鄰居,相談甚歡。後來顏延之做了太守,就常來找陶淵明喝酒,喝得不省人事,別人來找顏延之赴宴,等了一整天也沒見蹤跡。

這位老夥計就在陶淵明家酩酊大醉,喝完散席,還不忘給他留下二萬錢,這錢不用明說,自然是陶淵明的買酒錢。

陶淵明醒來見到,也不客氣,全部拿去送到了酒家,以後的酒錢就先提前結了。

顏延之與陶淵明是惺惺相惜的酒友,有人志向不投,陶淵明有酒也不喝。

江州刺史王弘一直想結識他,設酒宴,陶淵明也不去。

就想了主意,請老朋友龐通之在陶淵明去廬山的半道上擺席,正當陶淵明和龐通之歡飲時,他在中途趕來,陶淵明才知道是他設下的,不好駁人面子,繼續喝完才走。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大家都知曉了,米可以用來釀酒啊,愛酒如命的陶淵明放棄的不僅是養家的口糧,還有自己的最重要的愛好飲酒。

就可以知道他為了氣節,犧牲有多大了。

寫詩也是陶淵明的主業,怎麼將愛好與寫詩結合呢,於是他就以《飲酒》為題,一共做了20首系列詩。

其中《飲酒》(其三)中寫道:“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也足以表現他的志向了。

NO.3 難做官的李白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和杜甫同時期的李白,在742年,迎來了人生政治輝煌時刻。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他憑藉寫詩早已名滿天下,道友吳筠將他推薦給了唐玄宗,李白終於走入了皇宮的圍牆。

唐玄宗見到大才子時,親自走下步輦迎接他,請他吃飯,為他調羹。人生若只如初見,剛來宮裡的李白頗為動容,還寫下“卿本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

唐朝時,但凡有一項才華突出,皆可能成為翰林供奉,才過兩年,李白就受到當朝同僚排擠,放逐出京。


和杜甫同一個夢想


745年時,李白將告別東魯,南遊吳越,吳越之地有他傾慕的謝靈運。

這位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的前輩,稱疾離朝,遊歷山水,成為了李白效仿的對象,他也常以謝公自比。

人在東魯,心在天姥,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李白就給朋友留下了這首《夢遊天姥吟留別》,飄然而去。

NO.4 懷念江南的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白居易打小就讀書刻苦,年紀輕輕就熬出了一頭白髮,後來如常所願,入朝當了翰林學士。

寫了很多諷喻朝廷的詩,最後被貶為州刺史。

同僚王涯雪上加霜,藉口他母親因看花墜井而亡,而他此後一再寫賞花、觀井的詩,有違孝道,不配治郡,白居易又被貶為江州司馬。


和杜甫同一個夢想


公元816年,白居易做江州司馬第二年,這天到潯陽江畔送別友人,偶遇一位歌女,感懷審視,寫了《琵琶行》中的兩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隨後白居易又做了杭州刺史,在杭州興修水壩,做了很多實事,深受百姓愛戴,而杭州的好風光也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好印象。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後來,白居易辭官回老家,身在洛陽,心在蘇杭,由此作了三首《憶江南》。

由於年事已高,交通又不便,白居易竟再未回過江南。昔日盛景,都在這寥寥幾十字中。

這告誡我們,年輕時,要多去想去的地方,很重要。

NO.5 思念丈夫的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的愛情,古往今來都是恩愛夫妻的範本。

傳說,趙家要為兒子擇妻了,趙明誠心有所願,於是暗示父親,我昨晚做了一個夢,夢裡有本書,書上寫的話,我現在只記得三句“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知兒莫若父,父親解夢說:“‘言與司合’是‘詞’字,‘安上已脫’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謂汝為詞女之夫乎?”

要當“詞女之夫”,看來只有李清照了,於是登門提親,促成好事一樁。


和杜甫同一個夢想


夫妻二人皆愛金石字畫,趙明誠常去大相國寺搜尋珍寶,一旦看到好物件,就毫不猶豫脫下衣服抵押,回到家李清照也從不埋怨,兩人摩挲觀賞,賭書潑茶,好似神仙眷侶。

1103年,趙明誠走上仕途,時常外出,很久不歸家,李清照這時的詞就由閨中之樂轉成思念丈夫的柔情。

趙明誠收到《醉花陰》這首詞,閉門三日,立誓要寫出一首詞超過妻子,後來一共寫了50首,將李清照的詞也夾雜其中,請友人鑑賞。

來人並不知情,留下一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句最好。”

後來北宋滅亡,趙明誠身亡,李清照又嫁給張汝州,遭受百般虐待,隨後分開。

雖說是婉約派詞人代表,但李清照也曾寫過: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一個弱女子,經歷國破家亡,經歷兩任婚姻,半生收集古玩金石散失後,能保有這樣的襟懷,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NO.7 渴望團圓的蘇軾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071年,蘇軾在杭州任職,由於與王安石變法的主張不合,回京無望,升遷無門,乾脆自請到密州出任太守。

彼時,弟弟蘇轍正在齊州,這樣兩人也能捱得近點。

蘇軾初來乍到,沒得及找弟弟敘舊,就遭遇了蝗災,當時官吏愚昧之至,不但不治理,還宣揚“蝗不為災”,甚至有人說“蝗蟲可為民除草”。

而蘇軾所見則是“流殍之餘,其命如發”。手下不力,百姓流離,新太守壓力頗大。

好在他鼓勵百姓滅蝗取卵,以斗升計,多勞多得,取來的卵都能換成相應數量的米,既治蝗,又賑災,一舉兩得。

除了當太守,蘇軾在密州的兩年間寫出了幾首巔峰之作,後世稱之“密州四曲”。


和杜甫同一個夢想


打頭就是《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傾城隨太守出獵,側面寫出在他的治理下軍民情誼之深厚。

悼念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詩酒趁年華”的《望江南·超然臺作》還有中秋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都是在密州期間所作。

仕途不順,又與愛人生死兩隔、親人異地相顧,縱然蘇子達觀,也經不起思念的折騰。

NO.8 過中秋的我們

雖然隔了成百上千年,但古人與今人的遺憾其實很像。

他們也為吃飽穿暖發愁,也為惶惶不惑的前途擔憂,有離家在外的思念,有對愛人、親人的掛懷。

一句話來說,政治抱負難以實現,天倫之樂遠在天邊。

有個前段時間流傳很廣的試驗,“A4紙上看人生”,幫我們預覽了下餘生。

如果人生按照85年來算,每個月代表一個格子,一生下來總共1020格。每過一個月,就塗掉一格。

會發現我們預想的人生還有好多年,量化出來其實少得可憐,忽然間,那些未做的事都變得迫在眉睫。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假使父母都60歲了,能夠活到85歲,那麼,能和我們在一起的時間還有多少呢。

如果每天見一面,那麼還有300個格子,比人生三分之一略長些。

如果每個月見兩面,每次一天,結果就迅速減少,只剩20個格子。

一年見一面呢,只剩不到一個格子的見面機會了。


和杜甫同一個夢想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有大把時間去做那些掛懷的事,其實並沒有。

心動身不動,時間就這樣日復一日地流逝走了,子欲養親不在的悲劇草草收場,不是我們最初想要的。

席慕蓉在詩裡把將做未做的事都比作“遺憾湖”,它們在心裡凝固,不隨著時間減緩,唯獨日復一日觀照、拷問。

在生命裡,

我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犯錯。

那所有應該做而沒有做的,

逐日侵蝕沉澱之後,貯滿淚水,

就成為遺憾湖。

今天中秋節,願各位得償所願,少點遺憾。

更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