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孫中山最後時光的大學校長 其孫紅遍兩岸三地

迎櫬專員

孫中山先生素有“偉人”之稱,“國父”之譽。他為領導辛亥革命而馳騁疆場的事蹟婦孺皆知。

然而,孫中山逝世時發生的一些軼事至今卻鮮為人知。

例如,他是世界上第二位專門進行遺體防腐處理的偉人。(第一位系列寧)

1928年,中山先生遺體的迎櫬專員有三人,其中二人為林森、吳鐵城均系國民黨元老人物,另一人卻是當時的一名大學校長。

正是他,與孫夫人、孫科在病床前陪同中山先生走完最後的時光;也是他,為中山先生換棺穿衣;還是他,作為迎櫬專員,從北京一路護送中山先生遺體回到南京。

他是鄭洪年,一個極為熱衷政治的學者。

陪伴孫中山最後時光的大學校長 其孫紅遍兩岸三地

▲中山先生

膽材不獲一展驥足

鄭洪年(1876—1958),字韶覺,號群庵,廣東番禺人, 1927年至1934年間曾任暨南大學校長。

鄭洪年受業於康有為,早年曾是北洋政府梁士詒為首的舊交通系骨幹。

1921年後,因與孫中山同鄉,鄭洪年追隨其革命,因此與中山先生建立了深厚感情,歷任廣東軍政府財政次長、總長、軍需副監等高職,掌握廣東軍政府財政大權。

1924年,段祺瑞邀中山先生北上,鄭洪年隨行。翌年,中山先生病逝北京,鄭洪年一直伴隨在其病床之前。

1927年,鄭洪年作為國民黨員被派往接掌暨南大學校長一職,即開始了其著名的“黨化教育”運動,力主以三民主義為指導,開展全面的黨化教育。

1928年,鄭洪年被任命為迎櫬專員護送中山先生遺體南下。

陪伴孫中山最後時光的大學校長 其孫紅遍兩岸三地

▲鄭洪年

說鄭洪年是一個熱衷政治的學者。

由下信可略見一斑。

此信系鄭寫給其友藏書家胡懷琛(字寄塵)的一封信。

陪伴孫中山最後時光的大學校長 其孫紅遍兩岸三地

陪伴孫中山最後時光的大學校長 其孫紅遍兩岸三地

▲學者收藏家邵楠先生提供鄭洪年信札

原文如下:

“寄塵吾弟左右,頃奉惠函,備悉一一,即審圖史清娛,尤慰尤慰。兄謬襄密勿一無可言,以弟之清操,膽材不獲一展驥足,每為扼腕,時局少定,即當奉邀白頭師弟,相會有期耳,臨箋悵想,復候,著祺不具。鄭洪年拜啟。”

就如上信中鄭洪年感慨“膽材不獲一展驥足”所言,其迎櫬專員的身份並未給其帶來如林森、吳鐵城一樣的政治前途(林森後任國民政府主席、吳鐵城後任上海市長、民國政府行政院副院長等職),反而因其在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變發生後旅居香港,1942年香港淪陷時被日俘虜,被迫任汪偽華中鐵路有限公司總裁,給其一生留下難以抹去的汙點。

1949年鄭洪年旅居香港,1952年回上海定居,後被任命為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1958年在上海逝世,終年八十四歲。

國寶股東

較少人知的是鄭洪年還是一位收藏家,而且藏品中有一件鼎鼎大名的物件,就是命運多本的毛公鼎。

毛公鼎最早為山東金石大家陳介祺所有,陳死後輾轉歸了清末大臣端方手中。端方有一寵妾將毛公鼎質押給了天津華俄道勝銀行,這件事很快就在社會上傳開了,引得一個常年在中國混的英國記者辛普森通過美國人福開森(此人軼事參見本公眾號7月11日文),聯繫端方小妾,願以五萬美元收購。

陪伴孫中山最後時光的大學校長 其孫紅遍兩岸三地

▲國寶毛公鼎

但是端家人胃口不小,五萬美元並未觸動他們,卻觸動了國內愛好收藏的志士們,收藏家書畫家葉恭綽與他的好友鄭洪年和馮恕商量後,合股買下了毛公鼎。

1930年,鄭、馮二人自願退讓股份,毛公鼎歸葉恭綽一人所有。

再後來的故事,你們就知道了,今天大家去臺北故宮博物院參觀時,擺在展廳正中那個敦實黑乎乎的青銅鼎就是著名的毛公鼎了。

有孫名達天下

鄭洪年一生多子多女,所生達七子十女,不可謂不壯觀。

其中一子鄭寶熙長期執教於香港浸會學院等學校,再婚後娶了一位廣東臺山女子。

這位婦人還帶了一個眼睛大大的兒子,當時叫黃可中。

滿腹經綸的鄭寶熙覺得這名字太俗,親自給這個男孩改名鄭創世。

陪伴孫中山最後時光的大學校長 其孫紅遍兩岸三地

▲鄭少秋

這孩子有著一身的光環:一名至尊電視藝員、一名獲金針獎的歌手、一位紅到導致臺灣頒出“禁港令”的香港明星。

他的藝名叫鄭少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