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孙中山最后时光的大学校长 其孙红遍两岸三地

迎榇专员

孙中山先生素有“伟人”之称,“国父”之誉。他为领导辛亥革命而驰骋疆场的事迹妇孺皆知。

然而,孙中山逝世时发生的一些轶事至今却鲜为人知。

例如,他是世界上第二位专门进行遗体防腐处理的伟人。(第一位系列宁)

1928年,中山先生遗体的迎榇专员有三人,其中二人为林森、吴铁城均系国民党元老人物,另一人却是当时的一名大学校长。

正是他,与孙夫人、孙科在病床前陪同中山先生走完最后的时光;也是他,为中山先生换棺穿衣;还是他,作为迎榇专员,从北京一路护送中山先生遗体回到南京。

他是郑洪年,一个极为热衷政治的学者。

陪伴孙中山最后时光的大学校长 其孙红遍两岸三地

▲中山先生

胆材不获一展骥足

郑洪年(1876—1958),字韶觉,号群庵,广东番禺人, 1927年至1934年间曾任暨南大学校长。

郑洪年受业于康有为,早年曾是北洋政府梁士诒为首的旧交通系骨干。

1921年后,因与孙中山同乡,郑洪年追随其革命,因此与中山先生建立了深厚感情,历任广东军政府财政次长、总长、军需副监等高职,掌握广东军政府财政大权。

1924年,段祺瑞邀中山先生北上,郑洪年随行。翌年,中山先生病逝北京,郑洪年一直伴随在其病床之前。

1927年,郑洪年作为国民党员被派往接掌暨南大学校长一职,即开始了其著名的“党化教育”运动,力主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开展全面的党化教育。

1928年,郑洪年被任命为迎榇专员护送中山先生遗体南下。

陪伴孙中山最后时光的大学校长 其孙红遍两岸三地

▲郑洪年

说郑洪年是一个热衷政治的学者。

由下信可略见一斑。

此信系郑写给其友藏书家胡怀琛(字寄尘)的一封信。

陪伴孙中山最后时光的大学校长 其孙红遍两岸三地

陪伴孙中山最后时光的大学校长 其孙红遍两岸三地

▲学者收藏家邵楠先生提供郑洪年信札

原文如下:

“寄尘吾弟左右,顷奉惠函,备悉一一,即审图史清娱,尤慰尤慰。兄谬襄密勿一无可言,以弟之清操,胆材不获一展骥足,每为扼腕,时局少定,即当奉邀白头师弟,相会有期耳,临笺怅想,复候,着祺不具。郑洪年拜启。”

就如上信中郑洪年感慨“胆材不获一展骥足”所言,其迎榇专员的身份并未给其带来如林森、吴铁城一样的政治前途(林森后任国民政府主席、吴铁城后任上海市长、民国政府行政院副院长等职),反而因其在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发生后旅居香港,1942年香港沦陷时被日俘虏,被迫任汪伪华中铁路有限公司总裁,给其一生留下难以抹去的污点。

1949年郑洪年旅居香港,1952年回上海定居,后被任命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58年在上海逝世,终年八十四岁。

国宝股东

较少人知的是郑洪年还是一位收藏家,而且藏品中有一件鼎鼎大名的物件,就是命运多本的毛公鼎。

毛公鼎最早为山东金石大家陈介祺所有,陈死后辗转归了清末大臣端方手中。端方有一宠妾将毛公鼎质押给了天津华俄道胜银行,这件事很快就在社会上传开了,引得一个常年在中国混的英国记者辛普森通过美国人福开森(此人轶事参见本公众号7月11日文),联系端方小妾,愿以五万美元收购。

陪伴孙中山最后时光的大学校长 其孙红遍两岸三地

▲国宝毛公鼎

但是端家人胃口不小,五万美元并未触动他们,却触动了国内爱好收藏的志士们,收藏家书画家叶恭绰与他的好友郑洪年和冯恕商量后,合股买下了毛公鼎。

1930年,郑、冯二人自愿退让股份,毛公鼎归叶恭绰一人所有。

再后来的故事,你们就知道了,今天大家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时,摆在展厅正中那个敦实黑乎乎的青铜鼎就是著名的毛公鼎了。

有孙名达天下

郑洪年一生多子多女,所生达七子十女,不可谓不壮观。

其中一子郑宝熙长期执教于香港浸会学院等学校,再婚后娶了一位广东台山女子。

这位妇人还带了一个眼睛大大的儿子,当时叫黄可中。

满腹经纶的郑宝熙觉得这名字太俗,亲自给这个男孩改名郑创世。

陪伴孙中山最后时光的大学校长 其孙红遍两岸三地

▲郑少秋

这孩子有着一身的光环:一名至尊电视艺员、一名获金针奖的歌手、一位红到导致台湾颁出“禁港令”的香港明星。

他的艺名叫郑少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