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朵「牡丹」,用熱愛與堅持澆灌

7日,第十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評獎揭曉,來自泉州的青年演員莊麗芬憑藉在南音《海絲航標頌》中的出色表演,榮膺牡丹獎表演獎。

看似,她只用四年時間,就成為中國曲藝最高榮譽——牡丹獎的表演獎與新人獎雙料得主,但在這一驕人成績的背後,這朵我省最年輕的“牡丹”走過了一段頗為曲折的求藝之路。她說,“南音已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

這朵“牡丹”,用熱愛與堅持澆灌

□本報記者 樹紅霞 通訊員 陸婧 文/圖

這朵“牡丹”,用熱愛與堅持澆灌

莊麗芬


這朵“牡丹”,用熱愛與堅持澆灌

《海絲航標頌》劇照


為學藝,她花三年改口音

受到當音樂老師的奶奶的影響,莊麗芬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但懵懵懂懂考進泉州藝校南音專業後,她才發現,學習南音並沒有她想的那麼簡單。

“第一節專業課,老師按南音傳統的‘口傳心授’法上課,教的是傳統曲目《秀才先行》,採用古老的工乂譜。對我來說,它簡直就像天書。一節課下來,在曲譜裡我只找到第一個字‘秀’,第二個字還沒找到,大家都唱完了。”

莊麗芬回憶說,當時班上有20名學生,唯獨她是零基礎。

不僅是不識曲譜,南音演唱要用泉州的“府城腔”,這讓莊麗芬更加頭疼。

“我說的是泉港口音,和標準泉州口音差距很大,等於要重新學習發音。”好幾次,莊麗芬感覺走進了死衚衕,哭著給父母打電話,想家,想退學。

幸有家人和老師的鼓勵,她留了下來。“為了學習標準的發音,我有半年不敢回家,防止發音被家鄉口音再帶偏。”莊麗芬不無感慨地說。

課餘時間,不服輸的她找到老師黃淑英幫忙正音,錄下老師的咬字、演唱,回去再一遍遍磨耳朵。藝校六年苦學,僅識譜、正音這些基本功,她就用了將近三年時間。

莊麗芬說,南音是一門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藝術。“和我一起分配到泉州南音樂團的同學,陸陸續續都另謀高就。我也有過動心的跳槽機會,可終究過不了心裡那道坎,最後選擇聽從內心的真實想法。”她說,堅持下來的理由很簡單,從哭著學到不知不覺愛上它,南音早已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育“牡丹”,她在磨礪中悟道

“南音是一門讓人能靜下心來的藝術。無論演唱者還是聽眾,靜下心來才能發現它的美。”莊麗芬說。

有一年,她隨團赴日演出,當演員走上舞臺,劇場內響起熱烈的掌聲。但音樂一響,劇場又霎時安靜下來,觀眾們專注於每一個音符。那場演出原本只有一個南音節目,後應觀眾要求又安排了加演。

“謝幕後,日本觀眾遲遲不肯離去,主動到後臺與我們交流了解南音。雖然他們聽不懂泉州方言,但好的音樂總會引起共鳴,南音也是如此。”莊麗芬說。

打那以後,莊麗芬更加用心地學習南音、揣摩南音,基本功日臻紮實,專業水平快速提升。她發現,只會彈、唱南音還遠遠不夠,重要的是領略這門古老藝術的精髓,並將其發揚光大。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番摸爬滾打後,莊麗芬漸漸悟出了一些門道,不但出版了被中央音樂學院圖書館收藏的個人南音專輯《弦管南曲》,還成功舉辦了個人音樂會,並多次榮膺福建省重量級曲藝、戲劇比賽的金獎。

2014年,莊麗芬決心挑戰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她以傳統名曲《鵝毛雪滿空飛》選段《落塵》參賽,成功拿下牡丹獎新人獎。

緊接著,她出演中國首部南音劇《鳳求凰》的女一號“卓文君”,成為首批“牡丹綻放”培英計劃“十朵牡丹花”之一,並當選福建省曲協最年輕的副主席。但她並不滿足於此,心中默默認定了一個更高的目標——牡丹獎表演獎。

為了能在第十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中有出色表現,早在2017年12月,莊麗芬和她的團隊就開始了節目籌備,今年春節過後,她更是每天都泡在排練場,比賽前兩天還做了細節調整。因為她很清楚,本屆牡丹獎競爭激烈,加上獎項壓縮,自己又是二次參賽,評委專家定會格外嚴苛。

帶著一曲由新加坡作曲家吳啟仁作曲、蔡湘江作詞並導演的南音新作《海絲航標頌》,莊麗芬第二次登上牡丹獎競技舞臺。

舞臺上,她朱顏輕展,顧盼生輝,清麗婉轉的嗓音沁人心脾,盡顯世界非遺南音的典雅與氣度,作品主題及藝術呈現均無可挑剔。最終,莊麗芬從140名參評演員中脫穎而出,摘下這朵最俏麗芬芳的“牡丹”,登上演藝事業的高峰。

傳南音,她堅持校園教學

在日益頻繁的中外文化交流實踐中,莊麗芬深切地感受到,南音既能站在中國的最高舞臺上,又能站到世界的舞臺上,因為“南音不僅是閩南人的鄉音,而且是我們的國粹,要好好珍惜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

這些年,莊麗芬想的最多的是南音的繼承、傳播和發展問題。傳承從小抓、長期抓,是她給出的答案。她告訴記者,從上世紀80年代末起,南音陸續進入泉州的中小學課堂。可喜的是,泉州每年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中小學南音比賽,推動南音在校園的普及傳承。近幾年,一些高等院校也積極開展“南音進校園”活動,比如泉州師院開設有南音本科班、研究生班。

不過,南音在校園的普及絕非一路坦途。“常態化傳承南音的中小學畢竟是少數,很多學校只上了一學期或一兩年的課程,沒能堅持下去,很可惜。更重要的是,現在的城市青少年大都不會講標準流利的泉州方言,語言關是南音傳承面臨的一大挑戰。”她說。

在給學生上南音課時,莊麗芬發現,因為傳統南音多演唱才子佳人間的愛情,小孩子對這些內容不理解,很容易產生排斥心理。於是她嘗試用唐詩宋詞填詞譜曲的南音作品進行教學,孩子們就很感興趣,學習的意願很高。

“一個時代流行的音樂必然是當代人喜歡的音樂,南音也不例外。只有讓年輕人真正瞭解、喜歡,南音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承。”她希望全社會一起關注南音、攜手創新南音,多一些公益演出,多一些藝術交流,多給青年演員一些機會,讓這一千年雅樂代代相傳,更好地走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